号贩子
在号源紧缺医院内做倒号生意的人
号贩子是指将医疗机构的挂号凭证 尤其是专家门诊号倒卖给等待就医的患者,并从中牟利的人。
“号贩子”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监管失序以及医疗系统日常管理中的机制性梗阻和制度性漏洞。而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知名专家相对广大就诊的病人而言是严重的供不应求,因此,严重的医疗资源供需矛盾也为医院号贩子的存在提供了市场。
号贩子蓄意占用大量号源,高价倒卖牟利,扰乱正常诊疗秩序,剥夺患者以政府定价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破坏卫生体制改革成果。2016年,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成立全中国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工作协调办公室,并联合制定了《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开展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的专项行动。
产生原因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失衡
中国每年到医院就医患者的人数高达10多亿人次,但是稀缺优质资源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省会等大城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一些偏远经济落后地区不得不到省会等大城市寻医治病,接受相对先进的治疗和权威的诊断。由于不熟悉医院的就医流程,为了能挂到专家号,经常需要半夜到医院门口排队,号贩子抓住患者看病心切的心理,大肆倒卖专家号。
“号贩子”打击力度不足
医院保卫部门缺乏一定的执法权,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选择驱赶或批评教育“号贩子”,但在高利润的诱惑下,批评教育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起不到威慑作用。
“号贩子”违法成本低
中国法律就“号贩子”问题上依旧很缺乏,存在法律上的缺陷。号贩子”打击未立入《刑法》,对“号贩子”提起诉讼,只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而进行处罚。治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号贩子”最多拘留15天,震慑力有限。
实名制体制与信誉体系不健全
按照规定要求患者必须进行实名制挂号,但实际上最终落实患者实名制的环节是医院的挂号处和护士站分诊台,他们仅仅起到一个“核对”患者信息的作用,只是要求患者提供与挂号信息一致的身份证信息或其他证明,同时患者为了能够看上病,往往会对医务人员撒谎,在患者撒谎不配合的情况下,很难识别出患者是否“冒名”顶替他人来看病。
医院内部人员管理不到位
医院内部部分人员经不住诱惑,渐渐的被腐蚀,最后沦为医院的“内鬼”,与“号贩子”勾结,里应外合进行倒卖号源,有的“号贩子”甚至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的家人、亲戚、发小等安排到医院外包单位里面工作,方便配合自己进行倒号。
危害
“号贩子”之间拉帮结派、以强欺弱,挂号插队,一人占领多个挂号位置等,甚至还威胁患者、医护人员,与患者发生肢体冲突,给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带来严重的干扰,给医院声誉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号贩子”倒卖专家号开价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加重患者及家属的负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同时,有的患者使用号贩子提供的非本人信息进行就诊,导致最后医疗报销时信息不符合,无法进行报销,需要患者全额支付医疗费用,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抢号手段
排队抢占窗口挂号
早期的“号贩子”雇佣一些医院周边居住的社会人员、麻将铺里面闲散的一些老年人,隔三差五轮流着来排队挂号,他们借口是帮自己亲戚朋友挂号,利用人数优势抢占挂号前面的窗口位置,从而垄断紧俏的专家号。
利用“时间差”熟练操作自助挂号
“号贩子”对医院内环境非常的熟悉。通常在挂号开始时提前到反应速度快,排队人员少的自助挂号机前等候,一旦挂号室开始放号,他们在自助挂号机上迅速的找到对应科室对应的医生进行抢号。
倒卖“摊位”
“号贩子”提前到医院排队,抢占窗口前面的位置,并将自己提前占领的靠前面的位置以200到500元不等价格卖给后面的患者。
垄断预约挂号
随着医院挂号普及以及医院在预约平台上投放号源增加,号贩子”人员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多的优势,用一些自己亲属帮忙办理的就诊卡大肆的预约挂号,将预约挂号号源全部抢占。
恶意技术手段
“号贩子”人员花钱购买恶意软件,在医院放号时刻侵害医院的挂号信息系统,导致患者在放号时刻网络异常无法挂号,等待挂号高峰期过后,“号贩子”再进行网络挂号。还有些人员开发一些虚拟的挂号APP软件,开发的软件基本与医院的挂号软件类似,误导患者,从而收集到大量需求号源的患者。
防治措施
国家层面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实名制就诊机制 落实实名制预约挂号系统与公安系统公民身份证信息认定系统绑定;职能部门应该完善相关法律,应加大对“号贩子”的违法代价和风险成本。
地方政府层面
加强部门协作,加强对医院周边的巡查力度,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挡获。
医院层面
实行实名制预约,从根本上斩断号贩子通过预约平台恶意占用号源,畅通普通号向专家号转诊渠道;加强内部人员管理监督;医院要进一步健全信誉体系,对挂了号或者预约号未按时到医院就诊,同时又没有提前取消的患者实行严格的“黑名单”制度。
患者层面
积极主动抵制“号贩子”,在医院挂号遇到号贩子时积极主动的向医院或者当地公安部门反映。
集中整治
2016年4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中央综治办综治秘书室、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工商总局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等8部门成立全国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工作协调办公室,并联合制定了《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
工作目标是:近期治标为主,围绕社会关注热点,以医疗资源集中地区为重点,各地各部门联合行动,集中优势力量,重拳出击,对重点城市重点医院的“号贩子”打一场“集群战”,围剿通过互联网散布的“号贩子”、“医托”等有害信息,坚决遏制“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猖势头。中远期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规范医疗机构广告宣传行为,斩断“号贩子”和“网络医托”利益链条,铲除“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生存土壤。
相关事件
2022年8月,江苏省纪委监委与派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省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等共同分析研判,推动相关部门组建专案组,开展医院“号贩子”问题专项整治。专案组在3个月时间里,捣毁了4个长期倒卖热门专家号牟利的违法犯罪团伙,抓获40名涉案嫌疑人。
2023年,北京市建立“号贩黄牛库”,根据行为特征及号贩黄牛库等数据,提供打击“电子黄牛”线索60余万条,公安部门精准锁定号贩子134人。同年10月31日,60名号贩子分别因涉嫌寻衅滋事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2024年8月初,沈阳市警方获悉:自沈阳各大医院推行网上预约挂号以来,一些“黄牛”人员通过多种科技手段恶意抢占号源,再大幅加价倒卖,最高收费达3000元。为此,沈阳市公安局便衣警察支队联合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等警种部门组成专案组,截至2024年10月23日,历时2个月时间,共打掉犯罪团伙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12名,扣押涉案计算机、手机245台(部),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在2024年1月至9月期间,9个团伙共计抢号23000余次,涉及6家医院。截至2024年10月23日,112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寻衅滋事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目录
概述
产生原因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失衡
“号贩子”打击力度不足
“号贩子”违法成本低
实名制体制与信誉体系不健全
医院内部人员管理不到位
危害
抢号手段
排队抢占窗口挂号
利用“时间差”熟练操作自助挂号
倒卖“摊位”
垄断预约挂号
恶意技术手段
防治措施
国家层面
地方政府层面
医院层面
患者层面
集中整治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