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钧
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张泽钧是一位中国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和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员,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他是中国兽类学会理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国际熊类研究与管理协会成员、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大熊猫保护管理专家组成员,以及《全国大熊猫保护工程规划(2010-2020)》编委。他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现任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和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泽钧是中国共产党党员,1972年9月生,目前担任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他是全球仅有的10位享有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殊荣的大熊猫专家之一,也是该组织最年轻的大熊猫专家。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2005年7月 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996年7月 理学学士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工作经历
2005.10-2007.10:博士后研究、访问学者 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SAN DIEGO CRES研究中心);
1999.7-2002.7:教师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0.01: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现任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任免信息
2020年7月,拟任省属高校副职。
2020年8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任命张泽钧为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2023年5月,拟任省管本科高校正职。
承担科研课题
1. 佛坪大熊猫对产仔洞穴的利用及幼仔洞穴生活期母-婴关系的发展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是否已达环境容纳量?-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食性、觅食对策及生境选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大熊猫生境选择中的空间尺度问题及其对生境的利用(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
4. 宝兴县小型地栖兽类分布、相对多度与受胁因素调查(WWF物种项目)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濒危物种行为生态及保护生物学研究:
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环境胁迫下物种的行为反应机制及其生态与进化后果;
濒危物种繁殖生态学
就地与迁地保护:保护措施的发展及其有效性评估
奖励与荣誉
2005年受聘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邛崃山系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申报专家;
2006年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
200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7年度在全国第四届野生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青年生态学工作者”;
2009年 36岁的张泽均接受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邀请,成为该组织最年轻的大熊猫专家。目前,享有这一殊荣的全球只有10人。
2011年 获第十一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
2011年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近5年发表的部分论文
1. What determines selection and abandonment of a foraging patch by wild giant panda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in winter? Environ Sci Pollut Res, 2009, 16: 79-84.
2. Food habits and Space乐队use of 红色 pandas Ailurus fulgens in the Fengtongzhai Nature Reserve,
China: food effects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Acta Theriologica, 2009, 54(3): 225-234.
3. Factors predicting den use by maternal giant pandas. Journal of Wildlife 管理学,
2007, 71(8): 2694-2698.
4. 隔离 and characterizaion of 12 novel microsatellite loci for the red panda (Ailurus fulgens).
Conservation Genetics, 2009, 10: 523-525.
5. Accurate 种群 开本 estimates are vital parameters for conserving the giant panda.
棕熊属, 2009, 20(1): 56-62.
6. Molecular analysis of dispersal in giant pandas. Molecular Ecology, 2007, 16: 3792-3800.
7. Winter microhabitat separaion between giant and 红色 pandas in Bashania faberi bamboo
forest in Fengtongzhai Nature Reserve. Journal of Wildlife 管理学, 70(1): 231-235 .
8. Microhabitat separaion during winter among sympatric giant pandas, red pandas and tufted
deer: the effects of diet, body 开本 and 能量 新陈代谢 Canadian Journal of 动物学, 82: 1451-1458.
9. Genetic viability and 种群 history of the giant panda, putting an end to the ‘‘Evolutionary
Dead End’’?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07, 24:1801–1810.
10. Molecular censusing doubles giant panda population estimate in a key nature reserve.
Current Biology, 2006, 16: 451-452.
11. 川西4大山系间高山姬鼠颅骨特征的地理分化. 兽类学报,28(4):395-401. (通讯作者);
12. 从长期监测数据看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的发展趋势与生态习性. 兽类学报,2008, 28(2): 174-179. (通讯作者).
13. 佛坪自然保护区6种有蹄动物的活动痕迹监测。生态学报,2008, 28(9):4582-4588. (通讯作者),
14. 移地与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的探讨. 兽类学报,22(3):292-299.
15. 大熊猫粪便宽径与长度的关系. 兽类学报,25(4):351-35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任免信息
承担科研课题
研究领域
奖励与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