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德年间(954-959)改名宝积寺。宋文学家
黄庭坚曾于
崇宁二年(1103)撰并书《宝积禅寺记》,又题过“德味厨”、“入还堂”二匾额,还手植
罗汉松于寺院,元毁。明洪武年间,建僧会司。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僧九雪募修。
宝积寺,位于
萍乡市南门高地,始建于唐南周广顺(公元九五一?九五三年年)年间,至今历时一千余年。原曾名星居、梵林,由本邑李氏施地所建。至宋元符三年(公元一一○○年),拓为十方丛林。始大兴。民国年间,寺内有殿堂楼阁、房亭等建筑三十八座,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内有历代高僧大德、儒雅骚客的题词、匾额、文赋、植树等,尤以宋
黄庭坚所书《宝积寺记》和亲植
罗汉松最负盛名;有“水不盈尺,暑月清凉”之神异
观世音像,只惜现已失传。由于该寺地处
浏阳市、
醴陵市、
莲花县、安抚、
安仁县、
宜春市等县之枢纽,长期为海内外僧俗朝礼杨岐禅宗祖庭挂锡之地。
故清王彦邦有诗赞曰:宝积城南寺,桥通古道平。薄云生屋角,疏竹度钟声。爱共高僧话,闲穿竹径行。山禽知客到,眼亦多情。该寺建筑风格取明清时代宫殿仿古模式。两层飞檐翘角;殿顶
虬龙盘旋,欲腾还待;橘黄琉璃瓦明光烘约;褐红色墙体恢弘凝重。赵朴初亲自为之撰写了对联:妙嵌“宝积”、“怀善”,字迹流畅,浑厚苍劲。曰:开怀得宝珠他时示现化城究竟牛车归一乘,成功缘积善此日观瞻梵宇缤纷花雨散诸天。
大雄宝殿1995年竣工,占地面积556平方米,宽26米,深21米,先后还建筑了
天王殿、伽蓝殿、客堂、东西配殿及寮房等。整个宝积寺皖面积约七各平方米。如今的宝积寺巍峨庄严,布局严整,错落有致,殿堂、寮房英姿高耸,气魄雄伟。
该寺曾名“星居”、“梵林”,由本邑李氏施地所建,至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为十方丛林,始大兴,地域不断扩大,占地面积数十亩。至民国年间,尚有殿、堂、楼、阁、寮房、亭榭等建筑38座,占地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寺内有历代高僧大众、长者居士、文人墨客题词、额匾、作赋、植树等,尤其
宋朝黄庭坚所书《宝积寺记》及手植
罗汉松最负盛名。
方太体云大师曾兼佛教会理事,募化筹资购买巨部汉译《大乘经律论丛书》,举办佛学培训所,培养青年僧侣。宝积寺当年不但是全县佛教中心,而且是湘赣边境的萍、浏、、等县佛教总据点,曾住僧侣五、六十人,加上外来云游者,多达百人。后因兵战乱频繁,特别是日军两度侵扰腹地,破坏严重,佛事渐衰。
寺院自50年代便无僧人居住,留下的几栋殿堂寮舍已成危房,雨不遮漏,冬不御寒,佛像法器,荡然无存,且被工厂占用。1990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开放宝积寺,并由
石首南岳山请来
怀善法师任住持。自此,在政府及四方信众的大力支持下,宝积寺日趋兴旺,并于1993年5月动工,对原建筑全部拆除重建。
1990年重新开放宝积寺,并于1993年5月动工,对原建筑物全部拆除重建,原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为重建的宝积寺题写了寺名。
大雄宝殿1995年竣工,占地面积为556平方米,高22米,宽26米,进深(长)21米,先后还建筑了
天王殿、客堂、东西配殿及寮房等。
整个宝积寺现占地面积约7000余平方米,建筑物采用明清模式,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砖木结构、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宝积寺院建筑群采用明清建筑样式,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砖木黄瓦,金碧辉煌,在
萍乡市城南显得十分醒目。寺院烟火缭绕,肃穆幽深。宝殿内红柱亭亭玉立,金顶屋檐一派鼎新,各种精美图案和彩绘声绘色相映生辉。
1990年,怀善法师应
江西省萍乡市邀请,出任萍乡市佛教协会会长,并任宝积寺住持。怀善法师在精研佛法的同时,在寺院设计、建筑方面亦有卓越才能。曾经目睹过很多寺院破败景象、并精于水电工程的他亦非常推崇福登、倓虚、
释虚云等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僧,为此他刻苦钻研佛教建筑知识,并成为中国佛教界第一个建筑设计师。2000年5月,
怀善法师被国家宗教事务局和
中国佛教协会任命为中华寺首任方丈;2012年圆满完成国家重托,返回中国佛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