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庄乡位于
淄川区东南部,原乡机关驻地距离区政府所在地35公里。该乡东临
淄河镇、太河乡,西接
龙泉镇,南与东坪镇毗邻,北与
黑旺镇交界。
历史沿革
1948年2月解放,1951年,归淄川县龙泉3区所辖,设有张庄、田庄、马陵、西槐峪、苗峪5个乡。
1958年11月,划归淄川区,成立田庄人民公社。
1971年3月,社址由田庄村迁至张庄村。
1983年2月,更名为张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社成立张庄乡,全乡辖21个行政村。
1995年至1996年,
黄岭根整村搬迁至
龙泉镇台头村,转道村、苗峪村、罗圈峪村、翟家崖村部分人口分别迁至龙泉镇的渭一村、龙一村、龙四村、韩圣村、土屋村,共1423人。
地理环境
张庄乡位于
淄川区东南部,乡机关驻地距区政府所在地35公里,东临
淄河镇、太河乡,西接龙泉镇,南与
东坪镇毗邻,北与
黑旺镇交界。
自然资源
张庄乡属
石灰岩低山丘陵区,地形西高东低,东西最大横距9.7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85公里,面积为54.8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一般在257米至745米之间,相对高差488米,主要山峰有大寨顶、
武王寨、黄岐顶、赵夫寨等,最高山峰大寨顶,主峰海拔745米。境内无河流,地下水属补给区。
土壤类型属褐土,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6度,无霜期180天。
年平均降雨量692.9毫米,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及谷物杂粮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大豆、黄烟、越夏蔬菜、食用菌等。
经济林木有柿子、
香椿、
花椒、
大枣等。用材林木有
杨属、梧桐、榆树等。防护林木有
侧柏、火炬、
黄荆、
紫穗槐等。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全乡2002年末总人口15692人,其中农业人口14350人,有孙、张、李、刘、司等52个姓氏,其中
孙姓最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政治
中共地方组织
1946年,建罗圈峪村、苗峪村、转道村3个党支部,党员23名,其中女党员3名,
1951年,建5个乡党支部(张庄、田庄、马陵、西槐峪、苗峪),
1958年,建立中共田庄人民公社委员会,下设16个党支部,党员156名,
1984年,成立中共张庄乡委员会,下设2个党总支,34个党支部,党员501人,
2002年底,下设26个党支部,党员648名。
2002年乡党委被市委授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基层政权建设
1951年,境内设立5个乡(张庄、田庄、马陵、西槐峪、苗峪)政府,1958年,成立田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8年3月,改称田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恢复田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2月,更名张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撤社建张庄乡人民政府。
2002年,被市政府授予“村民委员会建设先进单位”。
群众组织
1960年4月,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田庄公社委员会,同时建立田庄公社妇女联合会,
1963年5月,建立田庄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协会,
1980年8月撤销,
1982年8月,建立田庄公社科学技术协会,
1986年10月,建立张庄乡计划生育协会,
1986年11月,建立张庄乡老干部协会,
1998年,建立张庄乡商会,
1999年,建立张庄乡工会。
政府机构
政府职责
1、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组织指导好各业生产,搞好商品流通,协调好本乡与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抓好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开发,不断培育市场体系,组织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2、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
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维护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正当经济权益,取缔非法经济活动,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4、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
5、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
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
社会主义新风尚。
6、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领导班子成员分工
乡长焦鹏生同志: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财政、审计、人事、经管、统计工作。协调国税、地税工作。
副乡长牛俊波同志:分管农业和农村、旅游工作。
副乡长陶峰同志:分管城建、环保、服务业、
计划生育工作。协调交通、土矿工作。
副乡长张永红同志:分管民政、残联、教育、体育、卫生、科技、文化工作。协调网通、张庄广播站、邮政工作。
内设机构
党政办:负责综合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做好上传下达和来人接待工作,督促落实情况,拟定各类文件,筹备召开会议。农委:负责农业和农村、旅游工作。
建委:负责城建、环保工作。
民政办:负责民政、残联工作。
计生办: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精神文明办:负责精神文明、教育、体育、卫生、科技、文化工作。
综治办: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财政所:负责财政、审计、统计工作。
党建办:负责组织、宣传工作。
安监站: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经济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78万元。1978年363万元,1984年840万元。
199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60万元。1995年,建成锦砖厂、东胜耐火材料厂,1995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企业33家,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1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25:58:1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4万元。
第一产业
1949年,粮食亩产95公斤,1964年,粮食亩产210公斤。
1965年,投资20万元,投工18万个,在梨峪口村建成雁门山水库,容水20万立方,属小二型水库。灌溉面积240亩,解决1500人用水。
1966年始,投资90万元,投工114万个,1973年3月,在田庄村建成
田庄水库,容水125万立方,属小一型水库。
1967年春始,历时8年,投资55万元,投工223万个,建成东西三条灌渠,总长26公里,配套水库扬水站3处。灌溉面积200公顷,解决16000人用水。
1974年始,整地367公顷,造地35公顷,建千方水池19个,铺设输水管道7500米,打深井17眼,日供水量24000立方米。
1976年,粮食亩产289公斤。1982年,全乡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粮食亩产301公斤。
1989年,投资300万元在田庄流域进行
石灰岩低山丘陵地区水土保持试点,修谷坊27座,塘坝3座,蓄水池7个,整修地堰228公顷,修公路12公里,生产路8公里,营造防护林900公顷,用材林8公顷,
经济林161公顷,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1991年,被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定为示范单位,通过省级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1991年,粮食亩产达381公斤。
1995年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先后投资230万元建蔬菜大棚188个,食用菌生产洞5万平方米,开发越夏蔬菜35公顷,
大枣103公顷,柿子200公顷,黄烟233公顷,中草药53公顷,植树造林1200公顷,引进
速生杨、
凯特杏、
巴旦木、金丝4号大枣等优良品种,有9个村成为林果专业村,有林果专业大户45家,黄烟种植大户36家,畜牧养殖大户51家,蔬菜生产大户35家,中草药种植大户13家,
1998年4月,被市政府授予
淄博市蔬菜产业化明星乡镇,“银河牌”
双孢菇被市蔬菜办、市蔬菜协会命名“淄博市名牌蔬菜”。
2001年始连续两年被评为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
2002年,全乡绿化覆盖率达33%,烟叶产量35万公斤,柿子55万公斤,
香椿60万公斤,干杂果180万公斤,粮食亩产293公斤,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由1994年的8:2达到2002年的3:7。
2002年,全乡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940万元,其中
种植业1940万元,林果业1040万元,畜牧业960万元。
第二产业
建国初期,乡内仅有几家铁匠铺。1955年组织各村的铁匠、木匠成立铁木业社。
1958年,成立田庄人民公社制修厂。1969年,在龙泉镇矾场村开办煤井。1970年,建化工厂,
1972年,建耐火材料厂,1976年,建矽铁厂,后改为双
氰氨厂,至1978年有社办企业6家,村办企业7家,职工290人,产值200万元。
1985至1996年,先后建成
大理石厂、不定型耐火材料厂、锦砖厂、东胜耐火材料厂。2001年,
淄博市个体业主投资盘活闲置的东胜耐火材料厂开办百斯特耐火材料厂。建于70年代的化工厂,
2000年更名为淄博泰基化工有限公司,首创国内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乳化胶体和乳化粉状炸药两种产品的先例,
2002年产量达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930万元。2002年,
上海市客商投资盘活闲置的锦砖厂建成金湖耐火材料厂。2002年全乡共有企业38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职工1632人,产品种类30种,产值19697万元,利税2043万元,出口交货值512万元,全乡工业累计固定资产1780万元,骨干企业以化工、石材加工、耐火材料、建筑材料为主。
第三产业
新中国建立初期,乡内仅有几家酒店、作坊和
张庄镇、西槐峪两个小集市,
1955年,成立农业股份基金信用社,实行贷款优先,年终分红,
1978年始,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从业人员逐年增加,
1985年有集体商业5处,全年商品营业额430万元,个体商业28处,
1990年第三产业发展到51户,实现总收入200万元,
1991年,投资20万元,建川东农贸市场,成为集服装、布匹、鞋帽、副食品、蔬菜、家具等门类齐全的大集市,年成交额1050万元。
1995年,在乡驻地建商业街1条,集市3处,
1995年,从事第三产业达195户,从业人员560人,实现总收入730万元。
2002年,从事第三产业达217户,实现销售收入1030万元。
社会
教育事业
1949年12月,在田庄村建淄川第十二完小,在校学生48人,教员9人,后又发展3处,学生200人
60年代实行村村办学,全乡有小学23处,学生2942人,并开办农民夜校,扫除青壮年文盲。
1971年,成立田庄高中,1982年撤销。
1972年,成立张庄、田庄、大马陵、翟家崖4处中学,在校学生434人。
1983年,撤销大马陵中学,1994年,撤销田庄、翟家崖中学,
1986年,撤销偏远村小学8处,保留15处小学,在校学生2670人。
1982年,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1986年,获省劳动模范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
1990年始,全乡教育事业费支出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用于教育事业的资金占全乡财政收入的40%。
1994年始,先后输送大中专生419人,其中大学本科96人,大学专科148人,中专175人。
1995年,对全乡进行合班并校,由15处小学调整为10处,在校学生2241人。
1996年,建幼儿园6处,在园儿童593人。
1996年,全乡所有的中小学都配备了微机、语音、实验仪器、图书室等教学设备。
1997年,获市级优秀教师3人,1997年,张庄中学、凤凰山小学创建市规范化学校。
1998年起,没有民办教师。1998年,有张庄、田庄、凤凰山3处幼儿园创建市级一类园所。成人教育中心成立于1986年,1999年,投资20万元在张庄中学建起了二层教学办公楼,先后为乡村培养各类技术人才累计1300余人。
2002年,全乡有小学5处,中学1处,教师176人,其中:本科8人,专科123人,中师45人,学历率达100%,在校学生2021人。
科学事业
1991年,《小麦白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获省科技成果
三等奖,1993年,获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小麦腥黑穗病防治试验研究》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市科技成果
一等奖,1994年,获市《林果增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麻高产技术开发》获市科技成果
二等奖。1996年,《机械化旱作农业开发》获省一等奖,2001年,泰基化工有限公司引进南京理工大和煤科总院淮北爆破器材研究所的专利技术,使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两个产品,填补国内民爆行业的空白。2002年,全乡共有科技人员265人,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4项,
1976年,建
广播站,1981年,成立文化站,1982年,投资8万元建电影院,1986年4月,投资3万元建电视转播台,转播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节目。1992年,建卫星地面接收站,开办电视转播。1992年始,政府先后投资200万元,实现村村通闭路电视。1999年,铺设电视光缆线路,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1986年以来,象棋比赛、歌咏演唱会、书画展、
春节扮玩等活动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
1956年,成立联合诊所,卫生人员18人,1965年4月,投资20万元建淄川区医院张庄分院,医生29人,1965年各村建立卫生室。1971年,推行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24人。1996年,投资60万元在建门诊楼,面积1500平方米。投资47万元购置医疗设备,病床30张,医务人员32人,1993年被
山东省卫生厅评为“一级甲等医院”,1999年,创建为“
爱婴医院”,2002年,获市卫生系统实施形象工程先进单位,2002年末,
村卫生室27处,医生30人。
体育事业
境内体育活动活跃,乒乓球为主要体育项目。1978年,区参加市少儿组乒乓球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84年,全省乒乓球活动现场会在张庄召开。1987年9月,张庄小学被命名为
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9年,投资30万元建成张庄乒乓球训练馆,配套训练器材。1990年,省第八届“萌芽杯”乒乓球赛在张庄举行,张庄乡代表队获女子团体第二名,2002年,张庄乡政府承办全市乒乓球“亚平杯”比赛,张庄代表队分别获男女团体冠军和男女单打冠军。1984年至2002年,张庄小学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学校体育卫生“示范单位”、省乒乓球业余训练单位。先后向省乒乓球队输送队员3名,市乒乓球队14名,有12人担任乒乓球教练员,68人达到三级运动员,14人达到二级运动员,4人达到一级运动员,1人出国打球。
人民生活
建国初年人均口粮120公斤,收入24元。70年代,年人均口粮180公斤,人均收入64元。
80年代年人均口粮350公斤,人均收入745元,进入9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以面食为主,肉蛋奶蔬菜膳食多样化,穿着趋向美观、舒适高档化
2002年末,全乡95%以上的农民拆掉
土坯茅屋,建砖瓦结构新居,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3152部,移动电话700部,闭路电视3100户,摩托车2000辆,各种汽车400辆,村村通
水泥路,有18个村4386户吃自来水,占全乡人口的90%以上。
1985年,投资32万元建敬老院,入住老人38人。2002年,扶贫、优抚
社会保障经费30万元。
乡村建设
1991年,投资110万元建乡政府办公楼。1992年,区人大常委会批复《张庄乡域总体规划》,先后投资1800万元进行小城镇建设,
1993年,投资150万元对太西路张庄段铺设沥青路面,
1995年,投资360万元拓宽张庄中心路两侧建商住房95套,
1996年,投资169万元建成洪张公路,
1998年始,投资800万元建生活小区4幢宿舍楼,同年小马陵村实施旧村改造,投资508万元建二层楼房18栋,每户住房面积161平方米,
2002年末入住68户,占总人口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