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镇
山东省淄博市龙泉镇
龙泉镇位于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地处淄川区中部偏东,东与西河镇接壤,南连博山区白塔镇,西邻昆仑镇,北接洪山镇。镇政府驻龙一村。龙泉镇成立于1984年3月,整体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高北低,成箕状。行政区域面积40.9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39831人。截至2020年6月,龙泉镇下辖3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
2011年,龙泉镇财政总收入7400万元,比上年增长7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0万元,比上年增长48.9%。2018年,有工业企业210个,规模以上企业3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个。2019年10月22日,龙泉镇被授予“山东省森林乡镇”称号。2018年8月2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拟命名第五批山东省“美丽宜居小镇”名单,龙泉镇在列。
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为淄川区三区,辖龙口乡、韩圣乡、圈子乡、渭头河乡、石谷乡、车宋乡。1955年4月,撤淄川县,龙泉划为昆仑区、后归属洪山区,成立龙口办事处和渭头河办事处。1958年3月,洪山区撤销,并入淄川区。1958年9月,成立龙口人民公社。1960年6月18日成立龙泉城市人民公社(简称龙泉公社)。1984年3月撤社设龙泉镇。
地理位置
龙泉镇位于淄川城东南,镇机关驻地在龙一村。南与西河镇以劈山为界,东与张庄乡相邻,北与洪山镇接壤,西与城南镇、昆仑镇相连。
自然概况
龙泉镇地处山丘地区,东部为石灰岩山区,西部为沙页岩山区,中部地形较为平坦,整个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高北低,成箕状,东西最大距离6.9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9公里,全镇总面积为40.16平方公里。南部王山平均海拔373米,般河由南向北贯穿全境,韩庄沟、台头沟与般河相连。省道湖南公路贯穿南北,柳泉石矿、龙泉煤矿两条铁路支线分列东西。全镇共有耕地面积789公顷,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及各类蔬菜,全镇植被面积1200公顷,覆盖率达30%。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铝矾土陶土、紫砂石、碳酸钙。主要特产有渭头河大瓮、龙口毡帽、泉头砂锅等。
2002年,全镇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4.3万人,人口增长率2.94‰,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和综合措施落实率达到100%。2002年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同年被评为全省“婚育新风进家,宣传教育进村”活动先进乡镇。
目前所知应是18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沿省道湖南路自南向北方向大体是:矾场村、泉头村、渭一村、渭二居委会、圈子村、广通社区居委会、台头村、龙一村、龙二村、龙三村、龙四村、韩圣村、和庄村、尚庄村、韩庄村、大土屋村、小土屋村(现已合并到韩庄村)、南旺村、北旺村、麓村。   (暂定)
经济状况
镇内以陶业发达著称,明清时期誉为“大瓮之乡”。新中国建立初期,全社经济总收入90万元,1978年1149万元,2002年24. 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26万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亿元。
第一产业
1949年粮食总产591万斤,1978年粮食亩产617斤,总产1551.6万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镇政府加大农业投入,村成立农机大院、农业服务站和农田水利专业组,购置链轨车、50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农机具,实行统一耕播、统一供种、统一灌溉、统一运输、统一脱粒,农业实现社会化服务。
1996年始,全镇发展特色农业,建蔬菜大棚46个,建大型花卉场8处,建综合养殖场58处,分别养鹿、猪、羊、鸡、肉食狗、奶牛等十几个品种,年创产值760万元。2002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200万元,其中种植业4130万元,林业90万元,畜牧业980万元。
第二产业
自宋元始有制陶业,明清以来,逐渐发展成为淄川制陶业中心,形成传统产品——“渭头河大瓮”。建国初期,渭头河一带有窑场20家,缸窑、碗窑、盆窑44座,年产日用陶瓷15万件,产值49万元。建国初相继建木业社、龙口毡帽、泉头砂锅、红炉、砖瓦窑、石灰窑等手工业,年收入90万元。
1958年始,发展社队工业,建粘土矿、农具厂、砖瓦厂、陶瓷厂、耐火材料厂、缸厂等小型企业。1962年从业人员2000人,固定资产总值180万元,1970年始建起中型缸瓦厂、机械加工厂、陶瓷厂、拖拉机站、运输队等企业,从业人员3000人。1978年建化工厂、建材厂、纸箱厂等企业,是年,社办企业总产值337.78万元,村办企业产值502万元。1985年,出现镇、村联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的局面。是年,镇办企业总产值493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5200万元。1987年始,全镇以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为导向,主攻建材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988年建1.8万 kw龙泉电厂,基本摆脱劳动密集型,拼体力、作坊式的自然经济,形成以建材工业为主导,以高科技产业为导向,地下转地上,内涵转外延,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是年,实现工业产值6272万元,实现利税40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
10年间,全镇工业累计投入18.8亿元,企业投入5.5亿元,兴办合资企业17家,步入国家企业集团一家,省级企业集团2家,全国大型二档乡镇企业3家,中型一档4家,中型二档10家,有5家企业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有5家企业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有6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3项获国家专利,有2个部优、4个省优、8个市优产品,1996年被省科委评为高新技术示范镇,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振兴工业”先进单位。
2000年始,抓重点工程建设、进行企业改制和创新、壮大骨干优势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磁性材料、晶体材料、金刚石材料、高性能电池为代表的“三材一电”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建起淄博新材料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5.9亿元。淄博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三位。
2002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64家,其中建材企业30家,年产量7000万平方米,工业企业年产值21.73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上交国家税金2911万元。
第三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龙泉靠着陶业、毡帽、砂锅等传统手工业的发展,使龙口市、渭头河形成较大集市。建国初,群众入股,办起龙口地区联村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信用合作社。1953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私营工商业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1987年,有国营网点12处,集体网点36处,个体网点118户。此外,农村尚有小商贩120户。1990年始,先后建起农贸市场5处,镇政府驻地沿湖南路建商业街一条,开设各类门头330家,形成龙泉商贸集散地。2002年底,全镇个体工商业户8200户,私营企业160家。全镇有大型超市2处,中小型酒店40处,全镇第三产业人员6000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6.2亿元,实现总收入3.2亿元,创利税3000万元。
社会事业
1949年境内有学校8处(其中完小2处),学生850余人,开办农民夜校10年,多数青壮年达到初中文化水平。1958年,淄博第十四中学设龙泉。1986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培养农村各类技术人才1000人。90年代,镇投资500万元建起2处高标准中学和2幢教师宿舍楼。2002年,全镇有2处中学,在校学生2022人,6处小学,在校学生2708人,其中3处为市规范化学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各项奖励275项。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首批教育强乡镇之一。2002年全镇现有教职工359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
1982年,龙泉镇和庄村发现一古墓,出土青釉莲花瓷尊1件,青釉瓷碗3件,现收藏市文化局。根据造型、纹饰和胎釉分析,应是北齐时期北方青瓷窑所产。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代表着北齐时期的北方陶瓷艺术水平。1972年成立公社电影队,1975年成立公社文化站,1984年建起龙泉影剧院。各村相继建立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大院。1988年先后办起《龙泉通讯》、《工程简报》、《龙泉信息》、《工作动态》等内部刊物。
新中国建立之前,镇内医疗条件较差,只有少数名中医和部分个体药铺;1956年成立联合诊所,卫生人员22名,1959年建卫生保健站,1961年改为卫生院。1999年建门诊大楼一幢,购置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2002年全镇有卫生院1处,村卫生室18处,病床40张。
1991年承办“龙泉杯”全国少年足球赛,并组队参加比赛。1992年举办“迎省运山东省‘龙泉杯’农民中国象棋比赛”。1992年9月淄川德利陶瓷厂与山东体育报合办德利艺术摄影大奖赛。韩圣村连续举办八届元宵灯会,尚庄高跷、矾场舞狮均获得优秀表演奖。
人民生活
20世纪70年代,以小麦、玉蜀黍属、瓜干为主粮。80年代,以面粉为主食。90年代,以面食为主,鸡、鱼、肉、蛋、奶、蔬菜多样化,穿着趋向高档化。1985年以来,全镇有18个村实施旧村改造,拆平房、盖楼房。住宅走向楼房化。台头、和庄、圈子村全部改造为二层小楼,渭二居委会盖起16幢高层住宅楼,水电暖气配套。2002年全镇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10200部,闭路电视普及率60 %,80年代,自行车,90年代,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各种汽车已逐步成为运输和代步工具。1996年,全镇各村户户通电、通自来水、通柏油马路,18 %的农民加入社会保险。镇敬老院1989年被评为省级敬老院,1991年龙泉镇列入省级文明镇,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28元。
镇村建设
1985年始,镇聘请省、市专家进行小城镇整体规划。湖南路龙泉段拓宽改造工程长8.4公里、宽31米,投资3500万元。投资420万元建江北第一家程控电话工程,投资1440万元完成全镇供水工程,完善全镇交通、电力、通讯、汽等基础设施。2000年,为建设高标准中心镇,聘请省勘察设计院,重新修编原有规划。
1995年始,总投资3.6亿元新建农贸市场5个,完成小城镇建设总面积30万平方米,高层住宅楼7.3万平方米,二层住宅楼20万平方米,商住两用楼3.3万平方米,湖南路龙泉中心路段安装路灯204盏,种植花草867600平方米,全镇40个单位3000户居民解决冬季取暖和生产用汽,集中供热8.5万平方米,淄川城区供热面积45万平方米。和庄、渭二、台头村被省人事厅、省建委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1996年龙泉镇获得省级“城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中心镇”。
龙泉剑
龙泉剑,中原地区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现在也通指浙江龙泉地区,按汉族传统工艺铸造的宝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大剑师所铸。欧冶子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天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剑,大约创制于殷末周初之际,距今三千多年。早期的剑都很短。西周时两军交战,以车战为主,远则弓箭对射,近则戈矛相接,用不上这样短小的剑,当时主要用来防身。春秋后期,吴越两国相继崛起,争霸于南方。两国均处于水网交错、丛林遍野的水乡,难于车战,步兵和水军遂成为吴越军队的主要兵种,剑成了军队的常规武器。所以,吴越两国都特别重视剑的生产,其铸剑技术也远远超过中原各国成为中原地区古代的“宝剑之乡”。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22日,龙泉镇被授予“山东省森林乡镇”称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自然概况
经济状况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社会事业
人民生活
镇村建设
龙泉剑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