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得胜(?~1885年) ,
翁源县人,武生出身。
爱新觉罗·旻宁后期因军功加授佛冈千总,
清远市游击,又因事降为崖州都司。因骁勇善战,屡立军功,旨赏戴蓝。
咸丰初,从崖州协镇升为安徽记名陆路总兵官,在安徽境内参与镇压
太平军。光绪十一年病卒,谥刚勇。
张得胜(?~1885年),广东省翁源县新塘铺(今
新江镇)蓑衣坑张屋人,武生出身。道光后期因军功加授佛冈千总(正六品),清远游击(从三品),又因事降为崖州都司(正四品)。因骁勇善战,屡立军功,旨赏戴蓝翎。(见《韶州府志·卷九·武秩·翁源县》)
然据《翁源县新江蓑衣坑张氏族谱》载:“张得胜,崖州协镇,阵亡”。经查阅清同治六年《韶州府志·卷九·武秩》条,既没有记录张得胜阵亡,也没有记录张得胜在
爱新觉罗·旻宁后期旨赏戴蓝翎升崖州协镇的历史。
按理,张得胜升授清远游击从三品官在先,他的父亲、祖父就有了武翼
都尉的敕封,他的母亲、祖母也有了封与貤封淑人的封号。但是,《
韶州府志》的编辑者却把张得胜升任
清远市游击后的家庭封赠隐去,避高就低,故意选取崖州都司的家庭封赠加以记录。其实,
咸丰元年(1851),张得胜就从崖州协镇擢升安徽记名陆路总兵官。咸丰八年,调任
宜昌市总兵官。咸丰九年八月,以防守
明光市不力,张得胜遭到革职,仍留营剿贼。十月,以击退安徽盱眙贼匪出力,张得胜复总兵官职。咸丰九年十二月,湖北宜昌镇总兵官张得胜为福建建宁镇总兵官。之后,以克复江南临淮关功,总兵官张得胜、
滕家胜加提督衔(从一品)。
同治十年,总兵张得胜赏戴蓝翎。光绪十一年,总兵张得胜病逝于福建建宁镇总兵府。
可惜的是,清同治六年编写的《
韶州府志》竟没有福建建宁镇总兵官张得胜的历史记录,既然官府没有记录,《翁源新江张氏族谱》只能说张得胜“阵亡”了。(见杨通全《续考清咸丰总兵张得胜的戎马生涯》)
张得胜的父亲张经汉早在张得胜任佛冈千总时就已病故,曾封赠“武略骑尉”。独子张得胜乳名叫则友,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毅然从军,作战英勇果敢,屡建奇功,敕授广东提标中营
把总(正七品)。在征剿贼攻坚战中再立战功,道光皇帝宣张得胜进京引见,后升
万州区守备,署理
儋州市、崖州都司、崖州协镇副总兵。在其后的军旅生涯中起伏跌宕,建功立业,官至总兵,记名提督,再也没有回过
翁源县。
“咸丰元年,
太平军起事,南河丰北决口,上议论时事皆切中利弊。二年,诏命
袁甲三进剿,
袁保恒与总兵张得胜等攻克定远,进占
六合、
天长市。”
“清咸丰七年(1857)春,
李鸿章调集不下十万部队,分“堵击之师”和“兜击之师”,在
河南省、湖北集中。其部署是:在北部,命
李昭庆部二十余营驻河南信阳,扼
捻军北上的通道;在西部,命鲍超三十二营由
南阳市移驻
襄阳市,豫军总兵宋庆十营、副将
蒋东才六营扼守
枣阳市,
荆州市将军
巴扬阿统领提督蓝斯明、
北洋水师总兵左光培扼守汉水沿线;在东部,命新任安徽巡抚
萨尔图·英翰、总兵张得胜等率皖军分扎
六安市、
霍山县一带为了堵截太平天国农民
起义军。安徽巡抚
翁同书令总兵张得胜率兵会合县西乡练总兵吴开会等,再围攻定远城,城破农民军退去。”
咸丰八年,《文宗皇帝御批实录》:“以记名陆路总兵官张得胜为湖北宜昌镇总兵官。咸丰八年,总兵张得胜诱擒贼首张隆,令缚献贼酋悍党十四人,於市,开榜枭张隆首示城。”
咸丰九年,《文宗皇帝御批实录》:“己酉。谕内阁、
袁甲三奏、
临淮南岸、击剿扑营贼匪获胜一摺。逆匪占踞临淮。经官军于南岸筑营围剿。十一月二十四日。该逆一齐拥出。直扑新营。官军用枪炮连环轰击。立毙悍贼数十名。逆势稍却。我兵奋力砍杀。复毙贼百余名。二十五日。又出马步悍贼数千来扑。官军分三路进剿。先将执旗马贼击倒。马队从旁抄入。逆众惊溃。卷旗狂奔。经万斤
火炮并炮船排列轰击。横尸满地。千总徐、奋勇扑入贼圩。砍
倒数贼。中炮阵亡。总兵张得胜、亲带兵勇。一拥齐进。将墟中贼众、砍杀尽。平毁土墟。该逆于东面添设数卡。经张得胜带兵攻入。踏毁贼卡二座。毙匪四五十人。剿办尚属得手。著
袁甲三、督饬水陆各军。乘此声威。赶紧攻克
临淮。毋任负久踞。”
咸丰九年十二月,《文宗皇帝御批实录》:“调福建建宁镇总兵官侯凤岐为湖北宜昌镇总兵官。湖北宜昌镇总兵官张得胜为福建建宁镇总兵官。以克复江南临淮关。钦差大臣
袁甲三、下部优叙。副
都统穆腾阿、以都统用。赏委参
领克蒙阿、头品顶带。全福、巴图鲁名号。总兵官张得胜、
滕家胜、提督衔。馀加衔升叙有差。”
光绪十年,总兵张得胜赏戴蓝翎。《德宗皇帝御批实录》:“以击毁法船出力。赏福建建宁镇总兵张得胜、
道员杨正仪等、世职升叙翎衔有差。予中炮阵亡哨官
李全寿等优恤。摺包。”
光绪十一年,总兵张得胜病逝于建甯镇总兵府,《德宗皇帝御批实录》:“予故记名提督福建建宁镇总兵张得胜优恤。现月。予故记名提督福建建宁镇总兵张得胜战功宣付史馆立传。予谥刚勇。并于
福建省城建立专祠。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