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是西昌学院下设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1989年原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独成立的彝文系。2004年,四校合并升本时,西昌学院继续单独成立彝文系。2010年,彝文系正式更名为彝语言文化学院。
据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官网显示,彝语言文化学院开设有11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博士4人,硕士40人;在校生近400人。
简介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筹建于1988年,经四川省教委批准,1989年正式建立,并于当年秋季开始招生,至今已培养毕业近1400名合格的彝汉双语师资人才。现有7个专业及方向,在校生821名,外国留学生3名。毕业就业面向“特岗”教师、“一村一名大学生”、“西部志愿”、“三支一扶”、国家公务员、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硕士研究生及州内外各县市中小学教师招考等。2008年被评为西昌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彝语言文化学院师资队伍由三个部分组成:彝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校内其它系(部)优秀骨干教师和外聘教师。彝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主要担任彝语言文学、社会学、文化学、翻译学等教学任务,有资格和条件的兼任部分汉语和英语课教学;由于各专业都实行双语教学,所以选择性地在校内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轻化工程学院聘请优秀骨干教师担任用汉语和英语授课的专业主干课教学任务;此外,在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和各地双语教学专家为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系内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讲师及助教12人;教师学历为博士2人,硕士15人,本科11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人,省劳动模范、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十佳青年教师、省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各1人,凉山彝族自治州拔尖人才1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西昌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人、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优秀骨干教师3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各1人。2005年经四川省人事厅批准西昌学院彝文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被授予副教授(副研究员)职称资格评议权。
科研概述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科,文学学士,彝文加试)
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彝、汉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党政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文秘、翻译、编辑和新闻出版及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现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写作、教育学、现代彝语、文艺美学、彝族文学概论等课程。
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学学士学位,彝文加试)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法学等各方面知识,掌握有彝、汉语言文学系统知识和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的,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党政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等公共领域从事管理以及教育、文秘、新闻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双语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管理学、行政学、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公共政策概论、现代汉语、秘书学、地方政府学、领导科学、申论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学士,彝文加试)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彝族科技文化修养,掌握数学和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在民族中等学校从事彝汉双语数学教育、教学,数学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鼓励成绩突出的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开设的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大学彝语文、专业翻译、初等代数研究、初等几何研究、微分方程等。
彝语言文化学院一贯坚持教学科研一起抓,以科研促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近几年来该系教师主持“新世纪四川彝族文学研究”、“大学彝语文课程建设研究”、“高校师范汉彝双语素质教育基础课程体系研究”等21项国家、省级和院级科研项目;参研联合国“儿基会”项目1项,中英合作项目1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专任教师在全国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424篇;出版《当代彝文文学研究》《中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研究》《中国当代彝族文学创作论》《大学彝语文》《当代彝文文选教程》《古代彝文文选教程》《现代彝语教程》等25部专著和教材。
彝语言文化学院现有省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教师教学科研成果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1项,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评论奖1项,省级科研成果优秀专著奖1项,省彝族“支格阿龙奖”1项,巴蜀文艺奖1项,四川省文学奖1项,四川省优秀图书奖2项。
专业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英语) (专科,彝文加试)
本专业方向以培养学生具备彝、英、汉三语语言文化、文学艺术、文秘公关、师范教育等素质,强化三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培养。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新闻宣传、专业翻译、党政管理部门培养合格的三语复合型应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综合英语、基础英语、彝英汉翻译学、英语视听、大学彝语文、实用英语写作、英语会话等课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化学)(专科,彝文加试)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合格的初级中学彝汉双语师资,能在化学、制药、环境、材料及化学相关学科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应用技术开发的新型双语理科人才。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大学彝语文、专业翻译、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工技术、高等数学、环境化学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彝语文) (专科,彝文单独考试)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彝、汉双语语言文化、文学艺术、行政管理学等素质的专门人才为目的,注重彝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彝族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彝汉教育师范技能的培养,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彝汉双语语文师资。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双语教学法、现代彝语、现代汉语、大学语文、现当代彝文选、汉语写作、现当代文学、普通话理论与实践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彝数学) (专科,彝文单独考试)
该专业方向的培养具备彝汉双语数学基础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强化数学理论和基本技能、彝语文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等素质的培养,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其他部门培养合格的应用性彝汉双语数学师资。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大学彝语文、现代汉语、数学分析初等代数、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专业翻译、数据原理及应用、微分方程等。
科研成果
出版教材
1 当代彝文文学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1年11月 阿牛木支
2 中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 年 6 月 洛边木果
3 中国当代彝族文学创作论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 阿牛木支著
4 凉山彝族自治州社会传统家庭教育研究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8年10月 马史火、阿牛木支著
5 大学彝语文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0年12月 洛边木果主编
6 当代彝文文选教程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2年8月 张克蒂主编
7 现代彝语教程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6年12月 何刚主编
8 大学彝语文(修订本)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7年10月 曲木伍各洛边木果主编
9 支格阿龙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8年10月 沙马打各阿牛木支主编
10 支格阿龙故事选编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9年8月 杨正勇、沙马打各主编
11 古代彝文文选教程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2年8月 孙子呷呷、罗洪瓦达、何刚副主编
12 自主创新教育研究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年12月 肖雪副主编
专业建设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其前身是1989年设置的彝语言文学专科专业,已培养本、专科生1500余人,现有本科在校生288人。2005年取得副教授(副研究员)职称学科评议权,2007年取得学士授予权并被评为校级重点专业,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教师25人,其中正副教授17人,博士硕士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各1人,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省突出贡献专家、省劳动模范各2人,省教学名师、省师德标兵、高校十佳青年教师、优秀教师各1人。
专业建设以学科融合、注重应用、彝汉并举为宗旨,突出师范教育、民族文化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教育、跨文化多语种同步教育和跨学科实践教育。已经形成专业建设的民族性、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特色。
建有语言实验室1个、同声传译室1个、多媒体教室9间,共享实验室6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特色文献资源库1个,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研究项目三十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0余部,获国家、省级各类科研成果奖16项。
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自创办之日起就确立了“一立足两拓展”的办学目标定位,即立足民族教育,拓展民族文化研究与开发利用能力和为地方社会事业建设提供人才培养。多年来,始终重视教学改革,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综合性、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革,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独特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现有专业教师(包括具有彝英汉双语或三语教学能力教师)22名,年龄超过50岁的2人,40-50岁的8人,30-40岁的8人,30岁以下的6人;博士2人,硕士8人,博、硕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以上;正教授7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以上。教师中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全国优秀教师、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劳动模范、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十佳青年教师各1名,西昌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带头人各2名。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26篇,出版专著(教材)21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建有语言实验室2个(试验设备总价值达89元),校外彝汉双语教学实践基地3个、彝族实践基地3个。2005年11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学科取得副教授、副研究员职称资格评议权,使今后该专业的建设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地区发展需要,专业带头人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好的学术知名度,师资队伍有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强劲的专业技术背景。并具有很强的学科支撑,良好的专业发展前景,较强的综合实力和人才市场需求。
实验室建设
彝/汉/英同声传译技术实验室建设
除了省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科和行政管理本科外,固定招收彝英双语班和“一类模式”彝汉双语班,在校生共7个专业821名。所有班级人数基本上都在45人以上,最多班级人数达68人。教学上需要完成所有班级的彝语方言辨析、彝语语音学、彝语语法学、英语听力、彝英语法比较、彝英口语互译实践、彝汉口语互译实践、彝族文献资料视听、彝汉现代教育技术、彝汉多媒体制作等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开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英双语教育、彝汉双语教育等全国民族院校为了教学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早已建有形成规模的彝/汉/英同声传译技术实验室。近几年来,根据学校学分制建设与改革要求和专业实际需要,大大加强了实践教学,专业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我院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全院师生反映强烈且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为了我院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和提高学生彝、英、汉三语教学与读、写、听、说、译的实践能力,学校为我院2009年投入15万进行彝/汉/英同声传译技术实验室前期建设,投入35万建设。在彝/汉/英同声传译技术实验室建成后,我院学生的实践、实训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2024-06-27
目录
概述
简介
科研概述
专业简介
科研成果
专业建设
实验室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