坨坨肉
彝族地方传统美食
坨坨肉(彝语:乌色色脚)是中国彝族的一道特色美食。因为肉块硕大,一般呈正方形,故称“坨坨肉”。做法以猪、牛、鸡加工烹煮而成。
坨坨肉在彝族广泛用于日常饮食、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聚会宴席、祭祀礼仪等方面。也是彝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同时坨坨肉食俗深入到整个彝区饮食生活中,它与彝族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坨坨肉食俗是理解彝族饮食生活的关键,也是把握彝族精神的核心。
2021年7月,美食坨坨肉入选四川省省级天府旅游美食候选名单。
命名来源
彝族坨坨肉是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其肉为30市斤以下以非现代饲料喂养而成的小猪为原料,辅以彝族特有的香料、佐料稍加加工而成。其肉块硕大,一般呈正方形,故称“坨坨肉”。
文化背景
坨坨肉、腊肉、酸菜汤、鲜菌汤、家常辣子鸡烤土豆玉米粑粑苦荞饼、酸菜阳芋汤、杆杆酒等都是留存较为传统的彝族菜品。其中,最具有彝族象征的菜品是坨坨肉,它广泛用于日常饮食、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聚会宴席、祭祀礼仪等方面。坨坨肉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味,因为彝族饮食文化重视食物的本味,少用配料和辅料。所以追求食物的“原生态“,这是彝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坨坨肉食俗深入到整个彝区饮食生活中,它与彝族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日常社交
在日常生活中,对坨坨肉食俗没有过多的要求。但吃坨坨肉也有一定的规矩,如坨坨鸡肉中,鸡肝、鸡心给老人吃,鸡头给长辈的男性,鸡腿给幼小者,不够吃时大人只喝鸡汤。彝族对坨坨肉的吃法,成为一种传统美德。坨坨肉除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外,它还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加强融洽的重要媒介。当彝族人家里来客人都要宰杀牲畜制作坨坨肉招待之。最高的礼节是打牛款待,牛肉做成坨坨牛肉,将内脏用于煮牛汤。仅次于打牛招待的是宰羊,羊分为绵羊和山羊,其中以绵羊中的大阉羊为较高礼仪,羊肉砍成坨坨,但比坨坨牛肉小,一般羊肉与内脏一起煮,放在汤里一起吃。在待客礼仪食俗中,彝族家里来了客人都会杀牲,而且将牲畜牵到客人面前宰杀,有让菜板沾血的习俗。一般打牛、宰羊、杀猪招待客人,坨坨肉和汤都要分开,鸡肉和汤混在一起吃。坨坨肉、杆杆酒都是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
节日习俗
彝族主要的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等传统节日,相应也传承着彝族丰盛的食物的节日食俗,节日期间彝族的社会交往有着比较系统的饮食礼俗,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坨坨肉。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节日中每家都会杀鸡,而且单独杀一只洁净的小黄母鸡用来献祭祖先。人们制作颇具特色的美食佳肴庆祝火把节,将鸡做成坨坨鸡肉,全家人共食。根据人数,寨子里的村民集体购买一两头大猪,或一头牛,宰杀后每家每户分几斤肉,各自拿回家制作成坨坨肉吃。
彝族年
彝族年是彝族的传统节日,过年时间具有地域差异性,在十月太阳历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每年的11月20日过年。彝族过年期间要制作各种美食佳肴,还要进行与饮食文化相关的拜年活动,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过年饮食礼俗。彝族人特别重视过年猪,一般都会选一头身上没有任何缺陷的小猪作为过年猪自家喂养,期间不能随意宰杀来吃,也不能卖掉。过年猪的肉要用于献祭祖先,所以要保证其纯洁性。宰杀过年猪时,要进行烫石净除秽仪式,同时把当天吃的肉割下来做出坨坨肉。
人生礼仪
彝族最主要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均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在彝族人生礼仪中,一个人从诞生礼到成年礼,再从婚礼到葬礼都离不开坨坨肉,它一直贯穿着整个彝族生命礼俗的始终。
诞生礼
彝族诞生礼中的坨坨肉。传宗接代对彝族人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婴儿的诞生都要举行诞生仪式,以此来接纳新生命。彝族为了庆祝新生婴儿的到来,男孩出生的第一餐是宰杀公鸡,主人家为了感谢邻居妇女的帮忙,往往会杀两三只鸡,人们共同吃坨坨鸡肉、喝鸡汤。为了庆祝婴儿的诞生,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还要杀猪宰羊做成坨坨肉宴请亲朋好友。宴请方式独具民族特色:参加聚餐的邻居们各自将装坨坨肉、饭、汤的餐具集中摆在主人家的房屋中央,主人家按各户的人口进行分配,当场吃不完的各户自己带回去吃。诞生礼是人生礼仪中的第一项仪式,折射出彝族人对新生命的渴望与尊重,在彝族诞生礼俗中坨坨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成年礼
彝族成年礼中的坨坨肉。彝族女孩的成年礼叫“换童裙”当女孩17岁且未婚配,则会举行换童裙仪式。成年礼中的食俗是给成年女子吃一顿香辣可口的油烩小荞丸,主人家还要杀猪宴请亲友,共食坨坨肉,祝贺姑娘成年。女孩经过换裙仪式后,身份转变,可以进入社交场合与异性青年交往。
婚礼
彝族婚礼中的坨坨肉。彝族婚姻饮食离不开坨坨肉,在订婚宴饮食礼俗中男女两家都要杀猪做坨坨肉招待客人。女家举行迎客宴中,杀猪并将部分猪肉砍成小坨用于烧烤。吃烧肉送彩礼后,吃煮熟的坨坨肉,客人单独设席,女方家后面才吃饭。当男方客人离开时,女方家赠送食物礼品(酒、粮食和煮熟的前腿肉)给客人,送半边猪头给媒人。男方也要杀一头猪举行答谢宴,制作坨坨肉宴请客人。订婚仪式举行完后,男女双方商定下结婚的日子。结婚前一天,由男方选派若干位男青年去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的年轻女孩向迎亲队伍泼水,在男的脸上抹锅灰,还会干扰男方的接亲队吃饭,并去抢迎亲饭和坨坨肉。
葬礼
彝族葬礼中的坨坨肉。彝族丧葬仪式中贯穿着一定的饮食礼俗,丧葬期间宰牛、杀猪,用饭、坨坨肉和汤,款待前来吊丧的客人。当火葬之日,主人家会根据吊丧队伍人数,打牛、杀猪做成坨坨肉,村民们每家每户都要煮饭拿到葬礼上。村里的男性负责把米饭和坨坨肉分装在塑料袋里,一切准备好后,开始分发食物,先从吊丧的客人开始分米饭或荞粑粑和坨坨肉,再按照人口分发米饭和坨坨肉给村里的妇女和小孩,每人必须分得几坨肉,不吃或漏发坨坨肉为不吉利。最后是负责伙食服务的男丁分剩余的食物,分发不完的坨坨肉拿给主人家。彝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活动中积淀形成了一系列食俗文化,以食祭的方式沟通人鬼神,搭建一个神圣与世俗交互的平台,凭借祭品的媒介祈求,努力实现人与鬼神的和谐。在祭祀礼仪中用相应的祭牲,一般先用烧肉祭神,再用煮熟的坨坨肉献祭,人们才可以进食。有的仪式在野外烧或煮坨坨肉吃,有的仪式不吃坨坨肉,有的仪式上的坨坨肉只能由主人家吃,有的仪式上的坨坨肉只能由外人吃等。
象征意义
坨坨肉食俗与彝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相融合,几乎波及彝族饮食生活的各个领域。彝族饮食文化中,没有一种饮食习俗能像坨坨肉食俗那样与其生活如此亲密,能够引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坨坨肉食俗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填饱肚子意义上的饮食,而是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饮食文化活动。坨坨肉食俗的意义、内涵和所传递的信息与彝族社会联系在一起。坨坨肉食俗是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彝族的性格特征、伦理道德和饮食审美。坨坨肉食俗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社会协调、家族会议、婚姻联盟、村规民约和民族交流等都是分食坨坨肉完成。坨坨肉食俗是理解彝族饮食生活的关键,也是把握彝族精神的核心,更是开启彝族饮食文化宝库的钥匙。
制作方法
原料
取高山无污染原生态鸡、猪、羊、牛活体新鲜瘦肉型为坨坨肉的主要原料。
调料
以木姜子根粉、精盐、辣椒粉、花椒粉、味精、蒜泥水为坨坨肉的主要调料。
烹饪步骤
1、将刚宰杀的鸡、猪、羊、牛等鲜肉砍成拳头般大小的坨坨肉。
2、往一口大铁锅里备好山泉水,并开始加燃火力。
3、把砍成拳头般大小的坨坨肉倒进锅内凉水中开始煮。
4、鲜肉在锅内凉水中煮开时,再加大火力继续沸煮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火力开始减慢(煮牛羊肉时间要延长半至一小时左右)。
5、后煮至血水泡沫全部消尽而肉汤清白后两三分钟时,即可捞起坨坨肉放在用竹子编织的簸箕内。
6、在簸箕内趁热就开始给坨坨肉撒上适量精盐,搅拌后待汤水滴尽至肉不冷不热。
7、将坨坨肉分装在盘子内端上桌即可食用。
注:该方法为彝族坨坨肉传统的家常正宗制作食用方法。
所获荣誉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彝家美食:坨坨肉.彝族人网.2024-01-25
凉山彝族的美味坨坨肉.彝族人网.2024-01-25
省级天府旅游美食候选名单.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01-25
目录
概述
命名来源
文化背景
日常社交
节日习俗
火把节
彝族年
人生礼仪
诞生礼
成年礼
婚礼
葬礼
象征意义
制作方法
原料
调料
烹饪步骤
所获荣誉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