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易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钱易,女,1936年12月27日出生于苏州市,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环境工程专家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她于1952年考入同济大学卫生工程专业本科,1957年进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进行研究生学习,1959年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留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任教。她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并长期从事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难降解、有毒有害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研究与推行等。
1994年,钱易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选为富尔布赖特杰出学者,2015年获得“寻找最美教师公益活动”最美教师荣誉称号,2017年钱易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钱易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高等学校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因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的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作出重要贡献,她还获得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颁发的2009年优秀工程教育奖。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35年12月27日,钱易出生于苏州市,父亲钱穆是国学大师,堂兄钱伟长是著名科学家。1957年,钱易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卫生工程系,师从现代给排水工程创始人之一、环境工程科学奠基人陶葆楷先生作研究生,1957年到1959年,其在清华大学土木系进行研究生学习。 
工作经历
1959年10月,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任。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江西省开荒种地。1981年,钱易翻译出版了《实用废水处理系统》。且在1981年至1983年,钱易曾在康奈尔大学任访问学者。
1988年,在台湾的钱穆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两月。恰在这时,台湾开放大陆赴台探亲的政策,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钱易正好在荷兰访学,立即提出申请,成为大陆赴台探亲第一人。1988年至1989年曾在荷兰德尔夫特技术大学任访问教授,且在1989年起,曾先后在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学校讲学。1992年,钱易参加了在里约热内卢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同时举行的环境保护学术会议。1994年,钱易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清华当时唯一的女工程院院士。在1995年,其开始担任全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她与国内同行一起推动了中国环境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发展及教学改革。
1998年,钱易教授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的清华大学“绿色大学”建设正式启动,计划通过“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建设,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1998年,钱易面向清华大学全校本科生开设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并亲自撰写提纲、编写教材,学习制作PPT教案并授课答疑。1999年,主编教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出版。2000年,被选为富尔布赖特杰出学者访问美国7个城市并作了12次学术演讲,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于2003年,钱易教授为全体大一同学精心策划了新生研讨课程——"环境与发展"。这门课程采用小型专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同学们针对环境与发展的相关议题进行自主学习、研究以及口才与写作方面的锻炼。在2015年,钱易教授携手清华大学多个院系的十几位顶级专家,共同开设了 "生态文明十五讲" 课程。钱易教授致力于深入研究蕴含在大学绿色教育理念中的内涵,经过近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成功构建出涵盖多层面、广覆盖、重实践、国际化的绿色教育体系。这项研究成果赢得了教育界的高度赞誉,荣获了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高等教育)及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且在2015年9月17日,获得了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进入2016年,在钱易教授的领导下,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正式宣告成立。这个研究中心由环科学院、人文学部、低碳能源实验室等联合发起,旨在全面整合清华大学多学科资源,建立生态文明理论框架,共同探寻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推动清华大学成为生态文明研究的重要学术智库,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其他经历
2021年7月9日,参演的纪录片《大学》在中国大陆播出。
专家领域
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新技术;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特性、处理机理及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社会任职
科研成就
科研项目
上述资料:
学术论著
主要论文
上述资料:
主要作品
参演纪录片
上述资料:
书籍作品
上述资料:
社会活动
2011年,在“两岸清华大学博士生论坛”开幕式上,钱易教授做了开场演讲。
教授课程
1.新生选修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与其他三位老师合上)
2.新生研讨课“环境与发展”(与施汉昌教授合上)
人才培养
1998年,钱易教授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的清华大学“绿色大学”建设正式启动,计划通过“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建设,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2006年,开设的课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执教近60年来,钱易教授培养了80余名研究生。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上述资料:
人物影响
2015年,她联合清华大学十余位著名学者开设的“生态文明十五讲”大班课程,每年选课人数达300人。2016年,由钱易教授担任主任的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是由环境学院、人文学院、低碳能源实验室等共同发起的交叉学科科研机构,旨在发挥清华大学学科交叉优势,建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探讨生态文明建设途径,推动清华大学成为生态文明研究的高校智库,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6年,在钱易80寿辰时,她的学生们发起并捐资成立了“钱易环境教育基金”,依据该基金设立了“钱易环境奖”,宗旨是激励中国积极践行环境公益、脚踏实地开展创新研究的优秀学生。
钱易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新技术,在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特性、处理机理及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积极倡导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贡献了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近20年来,她致力于倡导和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是中国最早倡导和研究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学者之一,在参与国家环境立法、提出政策建议和建立示范省市方面作了重要贡献。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推进,钱易教授也在生态文明教育和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人物评价
她穷其一生,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让每个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接受一定程度的环境教育。这份大爱既体现在她几十年如一日躬耕三尺讲台的兢兢业业,也体现在她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总能把学生的事情排在日程表的第一位。虽然进入之年,但钱易教授依然坚持在教书育人一线,每次一个半小时的讲课依然一站到底。1998年,钱易教授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的”建设正式启动,计划通过“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建设,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抓住发展“绿色教育”的契机,钱易教授实现了让环境教育覆盖每个专业的愿望,学校增设了一批有关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课程。钱易教授的学术造诣和师德师风完美地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品质。(评)
钱易被学生所爱戴,不仅是因为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源自她平易近人的性格和对同学无微不至的关怀。钱易平时很关心学生的生活,对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清华大学评)
参考资料
钱 易-清华大学.清华大学.2023-11-12
钱易环境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3-11-12
钱易:在人间传播绿色.清华大学.2023-11-13
钱易——清华大学.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2023-11-12
钱易.uwa.org.cn.2023-11-12
钱易院士:一生做好两件事.中国新闻网.2023-11-12
钱易.中国工程院.2022-02-1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读书网.2024-03-22
大学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1-06-12
清华与“两会”(下).清华大学校史馆.2024-03-23
钱易学术文集(上、下).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03-2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其他经历
专家领域
社会任职
科研成就
科研项目
学术论著
主要论文
主要作品
参演纪录片
书籍作品
社会活动
教授课程
人才培养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人物影响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