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博物馆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敖汉旗
新惠镇惠文广场北侧,是内蒙古全区建筑面积最大的县级博物馆之一,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陈列的遗址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向世人展示了8千年来这里历经的古国文明的发详、方国文明的发展与帝国文明的发达。
敖汉旗博物馆建立于1984年10月,是从敖汉旗文化馆分出单建的。旧馆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人民政府驻地——新惠镇之北侧的石羊石虎山公园东,西依石羊石虎山,东傍
孟克河,与公园、烈士塔等设施和建筑物构成了新惠镇北区休闲的景点。新馆于2001年秋动工兴建,位于新惠街中心区的惠文广场北侧,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设计面积4000平方米,于2003年竣工使用。新馆建成后,成为
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建筑面积最大的县级博物馆之一。
据中国艺术玻璃门户网 资料显示,敖汉旗博物馆有职工25人,设有业务组、群工组、保管组、保安队和办公室。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有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6人,管理员7人,其余为行政、后勤、保安人员。隶属于
敖汉旗文化体育局。
通过多年的文物考古调查,该馆在全旗境内已经发现了各个不同时代的古
文化遗址和墓葬4000余处,“居全国之冠”。著名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西文化、小河沿文化均是该馆在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的线索。一个旗命名了四种史前文化,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在文物征集和收藏方面,其藏品之多,文物品类之全,品级之高,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也是第一位的。在5千余件文物藏品中,有400余件为文物珍品,其中的一部分是在全国仅见的国宝级文物。
作为全国文物大旗(县)的
敖汉旗,有不可移动的古代遗址点4200多处,居全国县级之首,是
中原地区北方著名的小河西文化(距今1万年)、兴隆洼文化(距今8000年)、赵宝沟文化(距今7000年)、小河沿文化(距今4500—5000年)的发现命名地。它们的发现和命名,填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还将这一地区
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3000年,敖汉旗成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北方乃至
东北亚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中心。
敖汉旗博物馆有馆藏文物5000多件,文物标本重达10余吨,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2件,二三级文物600余件,既有价值连城的文物瑰宝,又有极为罕见的稀世奇珍。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评定为国家三级馆,这在全国县级是不多见的。
敖汉旗博物馆有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举办的展览分别是“
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文明曙光——史前文物展”、“画笔下的
辽朝风情———
辽墓壁画精品展”、“马背上的帝国风云———辽、金、元文物精品展”。共展出文物400余件,展览的质量无论是学术性、艺术性、观赏性均受到专家、学者及各级领导的好评。每年接待参观者5万余人,接待
日本、
韩国、美国、
英国等中外学者600余人,成为
敖汉旗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敖汉旗博物馆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文物普查成绩突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20世纪90年代,由于在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采用办流动展览,放映幻灯等宣传形式,在农村牧区,机关学校的社会各层面,尤其是中学生,进行宣讲敖汉旗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曾多次受到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赤峰市政府的表彰,是全区文博战线的一面旗帜。
后来,该馆抢救清理一批被盗
辽墓,揭取50余幅墓穴中的壁画,形成了
辽朝绘画艺术的宝库,这些壁画分别在北京、
包头市、
呼和浩特市展出,有些摹本还在海外展出。由于该馆有一批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在壁画揭取、文物修复、资料整理与研究诸方面独具优势,先后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的报告和论文50余篇,有些作品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社会科学机构和学术团体奖。
2002年1月,由该馆
馆长邵国田副研究员编著的《敖汉文物精华》一书正由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收录该旗省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通过考古发掘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古文化遗址和墓地16处;馆藏文物精品按质地分为陶、瓷、玉、石、金、银、钢、木等类进行介绍,选录200余件;发现的壁画80余幅。共260余页,A4型200克钢版纸印刷,大部分资料首次发表,对研究
中原地区北方古代文化和历史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