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庆瑞,男,1959年7月出生于陕西子洲,硕士,现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常庆瑞的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兼任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理事,
陕西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土壤学会理事,
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委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当前主要研究工作
1 土壤发生与形成,土壤资源管理与现代调查技术研究;
2 植被恢复重建过程的土壤效应研究;
3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4 土地荒漠化及其动态监测技术;
6 遥感图像智能化信息提取与自动分类识别;
7 3S集成与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研究
工作学习简历
1978.02-1982.01
西北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学习,获
学士,
1983.09-1984.01:北京农业大学农业遥感中心进修,
1986.09-1987.07: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遥感地图专业进修,
1992.09-1995.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农化系土壤学专业在职硕士。
1982.01-1999.09 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5年聘任硕士生导师,
1998年3月聘任博士生导师。
学术及科研项目成果情况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攻关等课题20余项,在土壤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90多篇,参编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7本。进行了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分析;土地资源荒漠化及其防治,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环境效应评价;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土壤发生特性、系统诊断分类和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学术及科研成果如下:
1、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与合理利用 "七·五"~"十·五"期间,参加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研究"和"北方旱地农业持续综合发展研究",系统开展了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合理利用研究,从土壤及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入手,分析估算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能力,根据利用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持续发展理论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探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提出不同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模式,形成了一整套开展区域土地资源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土地荒漠化形成与监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资助下,对农牧交错带进行土地荒漠化形成演变、监测评价和预警管理研究:①分析探明了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的本质和过程机制,提出荒漠化形成的4个阶段(风沙侵蚀、蚀积平衡、沙尘堆积和土壤发育)和荒漠化土地的5种类型(肥力衰退粗化型、表层剥蚀型、片沙覆盖型、流动沙丘型和固定沙丘型);②应用"3S"技术,查明了近15年区域土地利用/覆盖与荒漠化动态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建立了基于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监测评价技术体系。
3、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研究 通过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从土壤形成发育和系统进化的角度,对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得出不同植被类型、树木种类、造林模式、生长年限等恢复措施作用下的土壤质量特点和本质差异,提出评价植被恢复效应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为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4、土壤发生与分类 针对传统地理发生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区土壤特点和有争议的内容,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系统诊断分类体系和数值分类方法,开展土壤发生分类研究:①提出了
陕西省土壤系统分类体系,确定了主要诊断层、诊断指标与检索命名方法,及其两种分类系统参比;②建立了
秦岭山地土壤垂直带谱,探讨了山地土壤的发生特性、成土过程和类型划分方法;③鉴定了黄棕壤、黄褐土在形成环境、发生特性的主要差异,明确了两者的分类归属和空间分布;④确定了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与作用,提出土垫旱耕人为土诊断层、诊断指标和分类体系的修正方案。
5、资源环境监测管理技术 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实时准确地掌握资源与环境的存在状态、演变规律,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的关键技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攻关项目项目资助下,应用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了土壤侵蚀遥感定量分析、监测评价和预警管理,遥感模型识别与自动分类,区域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研制,从调查方法、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影像解译、模式识别、系统设计、和程序编写方面总结出了一套先进、实用的技术与方法。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影响机理及其储量估算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073)
2009-2011 32万元 主持
陕西省耕地地力评价 陕西省土肥站 2007-2011 300万元 主持
区域水土流失过程与趋势分析 973计划(2007CB407203) 2007-2011 50万元 子课题主持
水蚀
风蚀复合区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特征和综合治理承载力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D09B0603) 2006-2010 20万元 子课题主持
近3年发表论文
1.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景观格局动态监测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02):188-191
2.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03):100-104
3.基于TM的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
遥感监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03):175-179
4.人工植被恢复荒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土壤学报 2007.44(03):566-570
5.荒漠化地区土地覆被光谱特征与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7.35(09)205-209
6.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7.35(09)210-214
7.宁
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25(06):201-206
8.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7.35(12):103-108
9.
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7.35(12):129-132
10.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质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06(02):71-74
1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生态效应评价 水土保持通报 2008.28(03):182-185
12.水蚀
风蚀复合区土地覆被分层分类方法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26(04):210-214
13.基于多元信息的TM
遥感图像
计算机分类 微计算机信息 2008.24(21):277-279
14.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进展 土壤通报 2008.39(05):1173-1178
15.陕西省土壤数据库的设计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26(05):105-108
16.土壤空间数据库支持的陕西土壤肥力评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8.36(11):105-110
17.基于光谱分析的果树叶片微量元素含量估测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8.36(11):143-150
18.基于Google Earth 的GIS专题制图技术研究与应用 水土保持通报 2008.28(06):63-66
19.基于纹理的
风蚀水蚀过渡区TM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9.37(01):91-97
20.基于光谱分析的果树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估测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9.37(02):141-147
21.陕北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沙漠 2009.29(02):223-228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