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组曲》是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这一本创作于历史战火之中的小说,作者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让几乎所有
法国家庭都卷入的一九四零年的巴黎大逃亡。
《法兰西组曲》创作于历史的战火之中,而且与众不同的是它是犹太裔作者身陷法国生命最后的且战且写。这个系列原本是要描绘1940年6月后法国的生活,当时
德国联邦国防军迅速击败了法国并与
英国交战;
巴黎和北部法国于6月14日被
德国占领。
在第一部《六月风暴》中,它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一九四零年巴黎大逃亡,法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卷入了这悲剧性的混乱之中。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生于1903——卒于1942)没有放过巴黎大逃亡中不计其数的怯懦,同样也没有放过人民在这场逃亡中所显现出的团结一致的微弱火花。画面中有被情人抛弃的情妇,有被粗俗平民恶心坏了的大资产阶级,有堵塞了
法国各条公路、在突如其来的轰炸中受伤而被丢弃在农庄的伤者。这无疑是一幅崩溃巅峰的众生群像图。
接着在第二部《柔版》,上一部且写且急的大逃亡节奏忽而转向柔缓,凝聚到法国投降后的一个小镇布西(位于
巴黎东部郊区),在
德国占领的最初几个月,这段时间异常平静。正如书中人物德国布鲁诺所说:“夫人,您有没有听说过那种南部海域的
飓风。它们形成圆圈,边缘由暴风雨组成,
热带气旋中心是不会移动的,一点都不动,以至于处在这飓风中心的小鸟儿或
凤蝶总科根本不会受到飓风的侵扰,它们的翅膀都不会被吹皱,而就在周围,暴风雨却横扫一切。瞧瞧这座屋子!瞧瞧现在正在喝富隆迪涅昂的
葡萄酒、品尝饼干的我们,再想想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德国人占领了这块麻木而惊恐的土地。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布西小镇不得不迎来
德军的进驻。占领边的出现激化了社会矛盾和居民的挫败感,然而占领者和被占领者之间微妙的冲突和温暖也开始出现。较之上一部,《柔版》人物相对减少,笔力集中,甚至出现了一段沉静的爱情。而这一切又和第一部种种伏笔应和得天衣无缝。
第三部小说《囚禁》(Captivité)的情节大纲由涅米罗夫斯基留下,本来是要展示一支抵抗力量的凝聚,一些在《六月的风暴》和《甜蜜》中出现的角色在巴黎被捕并面临死亡威胁。第四部和第五部小说可能会被称为《战斗》和《和平》,但这些只是涅米罗夫斯基笔记本中的标题,她对此还打了问号。关于《战斗》和《和平》的情节一无所知。
《法兰西组曲》是已故
法国犹太裔女作家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好莱坞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它。1903出生于基辅的一个
乌克兰犹太银行家家庭,
十月革命后,她移居
巴黎,凭借其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1929年)迎来了文学上的成功,紧接着,她又创作了小说《舞会》(1930年),开始了她的职业创作生涯。
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大逃亡之后,她躲在摩万的一个小镇里,后遭法国宪兵逮捕,好在十三岁的长女德尼斯带着一口箱子和妹妹东躲西藏,箱子装着承载着痛苦的圣物:母亲的遗稿——直至2004年才被长女打开发现进而出版的《法兰西组曲》。法国雷诺多文学奖第一位受奖的已故作家。
我从事翻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碰上这样的女作家。内米洛夫斯基不是非常典型的法国作家,她的叙事风格和文风,更接近于出生地,是深受
苏联作家影响的。书中她刻画了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作家,艺术家,基本上都是站在置之度外的立场上,去看这场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法兰西组曲》出版后受到评论家的高度赞扬。《
纽约时报》的保罗·格雷称这本书“令人震撼”,并认为它与“冲突产生的最伟大、最人道和最深刻的小说齐名”。《
环球邮报》的詹妮丝·库利克·基弗称这本书“在写作的力量、才华和美丽方面是奇迹般的完整”。
《法兰西组曲》04年在
法国首次面世一个多月,就有15个国家在当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购买了版权。在历时一年多的翻译之后,2006年4、5月间,中国、
英国、美国三国不约而同出版上市。
环球电影公司已买下该小说的电影版权。影片将由好莱坞金牌制片人搭档凯瑟琳·肯尼迪和弗兰克·马歇尔担任监制,前者曾制作《
辛德勒的名单》等名片。03年凭借《钢琴师》荣获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
罗纳德·哈伍德则担任影片编剧。据了解,影片将主要围绕小说第二部《
柔板》展开。2013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在
比利时和
巴黎开始拍摄,并于2015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