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春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牡丹江市西安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东经129°46′,北纬44°37′。
地形为低山丘陵地貌,南与
宁安市为邻,西北与
海林市相连,东北与牡丹江城市核心区和江南新城区相接,跨牡丹江与海浪河两岸,G11国道及鹤大公路穿镇而过,图佳线铁路贯穿南北,设有
温春站,是牡丹江中心城市的南出入口和牡丹江航空运输中心。
温春,是由
满语“兴厄哩温车恨”简略切音而成,意为“耗子尾巴山”。1937年由附近的傅家沟、上胡什哈、中胡什哈、下胡什哈、关家屯、伊家屯合并而成一小镇,隶属宁安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
宁安市第二区,1955年4月改为温春区。1960年8月,并入市区西安人民公社,改为温春分社。1962年1月,恢复温春公社。1984年4月,改为温春乡。1985年5月,撤乡设镇,改为温春镇。
有储量500万立方米
碳酸钙、100万立方米火山灰、少量
膨润土、
玄武岩等非金属矿资源,为发展水泥新材料等非金属矿制品提供了资源条件。食用菌、
山野菜等山产林产资源比较丰富。有
老黑山、龙头山、宝山湖水库、凤凰山等一批待进一步开发的重点旅游景点。
三间房水电站项目正在建设中。
温春镇是
牡丹江市的远郊区,行政区面积299平方公里。现辖20个行政村、8个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78个。总户数13338户,总人口330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3万人;满、
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7%。镇政府驻于镇内。辖11个社区、20个村委会:果树场社区、畜牧场社区、农校社区、农研社区、林场社区、农机校社区、温春二中社区、新兴社区(水泥集团)、奋斗社区(水泥集团)、太平社区(水泥集团)、东山社区(水泥集团)、温春村、共荣村、敖东村、黑山村、新立村、烧锅村、东和村、楼房村、南江村、立新村、共民村、西苑村、大莫村、小莫村、海浪村、卡路村、新安村、桥头村、双龙村、富民村。
007年8月24日,
黑龙江省民政厅(黑民区[2007]106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
牡丹江市撤销
西安区所辖的
沿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温春镇。温春镇人民政府仍驻温春村。
常用耕地面积113132亩,林地面积33357.4亩,森林覆盖率34.5%。2014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20019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41元。位于镇境南部的牡丹江
水泥厂,是国家重点水泥生产厂之一,还有国营建设水泥厂等。镇办工业有农机修理厂、水泥厂、砖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6236万元。耕地面积6.12万亩,为市郊粮
豆薯主要产区。
驻镇中、省直及市直单位5个。其中水泥
集团公司年产水泥170万吨,是
牡丹江市和
黑龙江省东部重要水泥生产基地,对本镇水泥工业配套产业和非金属矿开采业发展有很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黑龙江省农经职业学院、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牡丹江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国家空军联勤农场等坐落于温春,使我镇成为牡丹江地区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中心,为建设现代化、外向型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供了便利条件。
温春镇域内产业分工较为明显,形成了各具产业特色的北部、中心、中南部三大板块。北部江北六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城乡交错,工业、建筑开发和为城市服务的第三产业较发达,基本形成了以建筑开发为龙头,建材加工、石油配件、木业加工、化工制品、汽车维修与交易为组成部分的六大支柱产业。中心是温春镇政府所在地,是
牡丹江市水泥工业基地和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所在地,是温春小城镇建设及绿色建材园区建设的重点地区,为水泥工业配套的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中南部十三村则是农业区,农业经济在产业中占居绝对优势,
烤烟、
菜豆、绿色无公害蔬菜、西香瓜、
双孢菇等生产基地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温春镇在牡丹江城市整体规划和大牡丹江
都市圈发展规划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老黑山区域位于牡丹江、
宁安市、
海林市三城结合部,是未来大牡丹江城市圈的聚焦点。在新一轮
城市规划整体修编中,温春镇被列为近期重点建设的卫星城镇之一。
G11国道、
牡图铁路纵贯全镇,是
牡丹江市通往
珲春口岸、
吉林省东部和辽南、环渤海地区的主要通道。温春火车站是国家二级国家火车站,年货物吞吐能力1500万吨。区域内的牡丹江机场是
东北地区第六大民航机场。镇政府驻地温春村距市区1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