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戏是一种传统的戏曲剧种,历史上曾被称为“罗戏”“猡戏”或“逻逻”,在民间则被叫做“大笛子戏”或“大笛子罗罗”。这种剧种在
河南省广泛传播,对其它地方剧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乐戏的历史起源缺乏明确的文字记录。据老艺人所述,乐戏可能起源于
唐朝,最初是由皇室成员创作的一种宫廷娱乐形式。在古代,乐戏常用于祭祀活动和庆祝场合。然而,由于其影响力较大,清朝时期曾多次禁止演出乐戏。尽管如此,乐戏仍然在民间得以传承。1953年,
通许县的
大岗李乡赫庄村村民自发捐款重建了锣戏团。在1956至1958年间,该团达到了鼎盛期,拥有60多名演员。1961年,国家文化部强调了保护和发展乐戏的重要性。此后,相关部门进行了录音和资料收集工作,最终出版了《锣戏音乐资料》,成为研究乐戏的重要资源。遗憾的是,随着时代变迁,许多锣戏班逐渐消失,现存的主要团体位于通许县赫庄。目前,仅有少数老艺人仍在世,他们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将乐戏的传统技艺传递下去。因此,对于乐戏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