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同源(1957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现任湖北中国画院副院长及专业画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涂同源便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并曾在多个省份游览,包括
峨眉山、
黄山市、雁荡山、
长江三峡等地。他的作品广泛发表于各类刊物,并有多部画集出版。涂同源在现代美术史上的贡献包括推动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选方式改革,并参与结束“新文人画”的争论。其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系列、“云南印象”系列、“
婺源县系列”等。
涂同源自197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山水画创作。1980年代,他在
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展览。涂同源的作品多次在《美术》《
中国美术报》《
江苏画刊》《艺术与收藏》《
长江文艺》等期刊上发表,并出版了《涂同源画集》。他还被收录于《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中国美术家》《中国书画库》等文献中。涂同源在现代美术史上有着显著的影响,他通过在《美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改变了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评选方式,并在《中国美术报》上发表了文章,结束了关于“新文人画”的讨论。
涂同源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湖北省美术院美术理论家
邵劲之认为,涂同源的山水画作品填补了视觉上的空白,展示了多种类型的线条交织而成的抽象美感。徐勇则指出,涂同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学享受,他的艺术创作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超越了生活,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个性。
涂同源的艺术风格强调生活与情感、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作品中展现了多视角的特点。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还反映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涂同源的画作以其独特的线条美著称,这些线条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经过创造性的处理,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力量。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以视觉的新鲜感,还能引起深刻的思考。涂同源的艺术创新精神体现在他对绘画材料的探索上,他使用纤维纸作为绘画媒介,这种材料虽然难以驾驭,但他已经熟练掌握了相关的技法。他的作品如《瞿塘峡口》《山色空蒙雨亦奇》等,展现了丰富的层次变化和生动的色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