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扇博物馆是由
杭州市人民政府出资建设的三个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
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之一。馆址位于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西临规划小河路,东至
桥西直街,南至通源里,北接同和里(三大场馆位于同一位置)。
博物馆功能定位主要为宣传和弘扬我国悠久的扇的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手工艺,同时兼顾展示和收藏。把博物馆打造成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专业特色、杭州特色、运河特色的平民化国家级博物馆,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
馆内有个明清扇街,设立了玻璃视觉解说系统,站在展示折扇的陈列橱窗前,玻璃面受到感应,会投影出相对应的解说词;同时,博物馆还用上机器人解说,有人路过,
传感器就能检测到,打扮像扇店工作人员的机器人就会来招呼。
扇是夏日纳凉消暑的用具,形制主要包括屏扇与折扇两类。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关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
夏朝之前,或虞舜时期。早期流行的长柄扇主要是贵族出行的用具,自持的短柄扇才具有今日扇子的含义。
秦汉以降,团扇出现,成为扇的基本样式。
北宋折扇从
日本传入,因其开合自如,在明代出现广泛的制造和使用,成为与团扇平分秋色的扇型。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
扇子除了引风纳凉外,还与社会政治、民俗风习、艺术创作,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成为承载人们观念和情感的载体,并由此发展出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扇文化。制扇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与巧妙的设计,加上文人艺术家的绘画题词,使小小扇面融万千气象于咫尺之间,韵味绵长,格调高雅,成为人类
文化遗产一颗耀眼的明珠。
从中国的古代文献看,扇的问世首先是出于社会政治的需要,这就注定了扇承载社会职责的使命。在很长的时期,扇是宫廷礼仪的组成部分。同时,它还被赋予超自然的能力,成为法术用器。扇的类型与使用方法因职业与身份的不同而各异,使扇成为反映人们社会地位的身份象征。在中国,扇因与古代女性的亲密关系而受到艺术家的格外关注。
随着扇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制扇业在不同的地区发展起来。早期扇业中心当在齐、楚一带,故有“齐纨楚竹”的说法。宋代的制扇业,尤其是
南宋的制扇业,都城
临安区(
杭州市)是最集中和最著名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长达二里地的扇街。及至明清,
四川省和江南,无疑是扇业最发达的地区,著名的金陵扇和姑苏扇名扬全国,杭州的折扇技艺与生产规模,可谓首屈一指。
中国扇艺是民间艺人与文人艺术家相结合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扇艺形制与扇面样式从单一到多变、扇子工艺从简约实用到精雕细琢雅玩观赏,是民间工艺与诗、书、画、雕刻等艺术相融相促的结果。虽然制扇的材质不同,但几乎每一种扇,都在实用的基础上努力超越,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和更加卓越。正是这种努力,使得中国扇成为驰誉世界的工艺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