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
高丽忠惠王
王祯(1315年—1344年),高丽第28任君主(1330年—1332年、1340年—1343年在位)。蒙古名宝塔失里(Buddhašri,又作“普塔失里”,梵语意为“佛吉”)。他是王焘王焘的长子,母亲是德妃洪氏(恭元王后),迎娶元朝宗室女德宁公主亦怜真班
泰定五年(1328年)二月,王祯入元为质充当宿卫,伯牙吾台·燕铁木儿对其青睐有加。后来燕帖木儿发动政变,迎立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为帝,王祯站在其一方。一年后,忠肃王以病为由请求禅让于王祯,获元文宗批准。天历三年(1330年)二月,王祯被元文宗册封,三月迎娶元朝镇西武靖王之女亦怜真班,五月回国即位,即忠惠王。他嗜好弓马、出猎,将朝政交予宠臣,与宦官摔跤,厌恶儒学,与父王忠肃王关系紧张,甚至断绝其钱粮。至顺三年(1332年)二月,因与王焘矛盾、乱政及被疑谋反,他被元朝废黜。在元期间,伯牙吾台·燕铁木儿掌权时他生活滋润,燕帖木儿死后,伯颜掌权对他不满。至元五年(1339年)忠肃王薨逝,因王位继承问题引发叛乱,忠惠王平叛,后虽获国印却被押解至元受审。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伯颜倒台,他四月回高丽复位。但复位后他荒淫残暴,骚扰百姓、大兴土木等。至正三年(1343年)八月,他被元朝捆绑押送,流放途中死于岳阳,其弟上谥“献孝”,元廷赐谥号“忠惠”。
人物生平
即位以前
延祐二年(1315年)正月十八日,王俣王焘(忠肃王)的后宫德妃洪氏诞下一子,取名为祯,后被立为世子。泰定五年(1328年,致和元年)二月,王祯被派往宗主国元朝充当宿卫(怯薛)。当时,留在大都管理皇帝宿卫的是出身钦察汗国“大根脚”的伯牙吾台·燕铁木儿,他对王祯非常有好感,把他看做是自己的儿子。不久后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也孙铁木儿崩于上都,燕帖木儿发动宫廷政变,迎入孛儿只斤·海山海山之子怀王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监国,后立为帝,是为文宗,在上都的丞相倒剌沙则拥立孛儿只斤·阿速吉八为帝,是为天顺帝,两都之战随即爆发。王祯自然把宝押在燕帖木儿一方,最后果然以燕帖木儿获胜告终,王祯的地位也就更加巩固。
一年后,王祯的父王翱王以自己有病为由向元朝请求禅让于王祯,获得元文宗的批准。天历三年(1330年)二月初一,元文宗派典瑞院使阿鲁威头曼台及客省太史九住册封王祯为开府仪同三司征东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王俣。三月二十七日,王祯迎娶元朝镇西武靖王(关西王)焦八(思班)之女亦怜真班,号为德宁公主。同年五月,元朝命王祯回国就位,王祯遂偕公主返回高丽。归国途中传来了南人出身的元廷官员蒋伯祥请求在高丽设行省加以治理的消息,忠惠王寄信给伯牙吾台·燕铁木儿阻止此事,于是立省之议流产。八月八日,王祯即位于开京康安殿,是为忠惠王。
首次被废
忠惠王是入元后的高丽国王中受蒙古影响最深的一位,他嗜好弓马,喜爱出猎,受元朝册封后把朝政委任给宠臣裴、朱柱等,自己每天与宦官摔跤,对儒学则相当厌恶。起居注李湛向他劝谏道:“君王的举动不能不慎重,一动一静都会被左右记录在案。”忠惠王说:“负责记录的人是谁?”李湛回答说:“是史臣。”忠惠王说:“原来记录我过失的都是儒臣啊!”从此对儒臣的嫌弃更深了一层,蔑称儒臣为“沙个里”(元代蒙古语中对书生的一种称呼)。他的汉文化素质较低,连汉诗都难以看懂。父王忠肃王也与他关系紧张,因为忠惠王的顽劣,忠肃王骂他为“拨皮”(即泼皮,元代对无赖的称呼),对他刻薄寡恩,特别是忠惠王被册封后就罢免忠肃王的近臣,又与弟弟龙山元子不睦,更使忠肃王和忠惠王父子反目。至顺元年(1330年)闰七月,退位的王焘启程赴元,临行前勒令德妃洪氏回到乡下,不准她和儿子忠惠王相见。途中在黄州遇到回国即位的忠惠王,忠惠王对忠肃王行胡跪,忠肃王痛斥道:“你父母都是高丽人,为什么用蒙古的礼节来见我?而且你穿的太奢侈了,怎么上得了台面?快去换衣服!”忠惠王竟然被忠肃王骂哭。后来忠惠王甚至断绝了给留元的忠肃王的钱粮供应。
忠惠王在位不到两年,重用“小人”尹硕等人,致使国政紊乱,元朝乃命在中国的忠肃王复位,并派遣宝守、蒋伯祥等来高丽传旨。至顺三年(1332年)二月二十四日,忠惠王亲往迎诏,蒋伯祥宣布王焘复位,忠惠王与左右都大惊失色,随后蒋伯祥收缴国玺,查封府库,忠惠王也被迫再次入元宿卫。元朝废黜忠惠王的理由除了他同忠肃王的矛盾及“与小人乱政”以外,最重要的是“谋叛上国”。这与当时孛儿只斤·和世㻋的皇子元顺帝有关,他作为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的潜在政敌而被流放到高丽的大青岛,至顺二年(1331年)有高丽人朱帖木儿、赵高伊密告说高丽国和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串通一气,要拥戴妥懽帖睦尔造反,元廷乃于当年十二月派人来高丽接走了妥懽帖睦尔,正月废祯复焘,因此“谋叛上国”应该就是指忠惠王涉嫌拥立妥懽帖睦尔之事。事后证明这只是朱、赵二人的诬告而已。
当时伯牙吾台·燕铁木儿已被封为太平王,权倾朝野,忠惠王在其庇护下过的也算滋润,常常和燕帖木儿家族子弟及回鹘少年寻欢作乐,喝酒聊天,曾由于爱上一个回鹘女人而不到宫中宿卫。随从大臣李兆年力谏,忠惠王因听不进去而翻墙逃走。元朝另一大臣伯颜与燕帖木儿家族有隙,对忠惠王同样很看不惯,也称呼他为“拨皮”。至顺四年(1333年)五月,燕帖木儿死亡,元顺帝继承元朝皇位,是为元顺帝(惠宗)。两年后,伯颜发动政变,铲除燕帖木儿之子唐其势及其家族势力,忠惠王的处境也变得不妙,不得不表示悔过。至元二年(1336年),伯颜要求把忠惠王送回高丽,交给王焘管教。于是这年十二月,忠惠王被遣返高丽,同时忠肃王也入觐元廷。忠惠王回国后,依然我行我素,时常与“群小”出猎郊外或微服夜行。但忠肃王在世时,忠惠王还不敢过于嚣张,忠肃王的亲信申青等惩办了忠惠王手下的几个“小人”,忠惠王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有所收敛。
渡过难关
至元五年(1339年)三月二十四日,忠肃王,尽管他认为忠惠王不成器,还是遗命把王位传给他。忠惠王如同脱离笼子的鸟,开始变本加厉地胡作非为,他掌权后首先将申青下狱,把粪便涂在申青嘴巴上,并抄了他的家。接着收继了王焘的后宫寿妃权氏。忠惠王“闻人妻妾有姿色,则无问亲戚贵贱,使幸群小往夺之,或至其家,荒乱无度”   ,被他看上的有舅妈黄氏、宦官刘成之妻印氏、忠肃王情妇南氏等,甚至强奸了嫡母,即忠肃王所娶的元朝伯颜忽都弘吉剌·伯颜忽都
不过,忠惠王的王位并没有立刻获得元朝承认,已成为元朝太师丞相伯颜就坚决不同意,提出应让沈王王暠继承高丽王位。高丽大臣权溥等以耆老的名义上书行省,再次恳请元朝让忠惠王袭位。王暠听说忠惠王被元廷否决的消息后,蠢蠢欲动,打算到元朝去一趟,经过平壤时停下,与政丞曹頔密议夺位之事。八月,被忠惠王强奸的庆华公主要回元朝告状,临行前先将自己被非礼之事告知曹頔,曹頔趁机借口肃清“群小”,到永和宫(庆华公主所居之宫)召集百官,夺取国印,实际上是等王暠来继位,于是高丽国内两派对峙的局面公开化。这时高丽局势不明朗,谣传四起,有人说元朝指定了王暠,有人说指定了忠惠王,曹頔的气势有所退散。忠惠王利用这个机会,发榜晓谕群臣反正。闰八月二十四日,曹頔率军1000多人进攻忠惠王的宫殿,忠惠王亲自骑马迎战,高呼:“逆贼只有曹頔,其他人都是被他胁迫的,我都知道,不要害怕!”曹頔不敌而败走,忠惠王在追击过程中也被曹頔同党李安射伤手臂。最后忠于忠惠王的军队攻入永和宫,在公主殿射杀曹頔,平息了叛乱。曹頔死后,忠惠王又高呼:“老贼伏法了,其他人安心吧!”他将伯颜忽都迁出宫廷,除了洪彬和带征东行省官职外的其他参与者一律下狱。沈王暠见势不妙,匆忙离开平壤赴元,忠惠王派人追之不及。
十一月二日,元朝使者中书省断事官头麟、直省舍人九通来到开京,忠惠王亲赴宣义门迎接。头麟先见庆华公主,然后把国印授予忠惠王。十一月十二日,头麟将忠惠王、洪彬等曹頔事件相关人员押解到元朝受审,忠惠王被下于元朝刑部监狱。沈王党千方百计欲置忠惠王于死地,忠惠王口拙,陷入无法自我辨明的困境,臣下金伦、洪彬等为他极力辩白,而忠惠王复位最大的绊脚石伯颜则在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十五日垮台,就在当天,李兆年为了让忠惠王复位,还试图向伯颜以死相争。新上台的脱脱当即奏请元顺帝释放忠惠王并恢复其王位。四月五日,忠惠王回到高丽开京,王焘死后空缺一年的高丽王位终于尘埃落定。至正二年(1342年)六月,忠惠王正式封赏了在大都受审时和他共患难的50名功臣。
再次被废
忠惠王复位回国后,荒淫残暴的作风到了失控的程度。除了沉迷出猎、摔跤(角抵)、击、手搏之外,他还继续强奸妇女,骚扰百姓,捕杀鸟雀,甚至以弹丸射人为戏。跟随他十多年的老臣星山君李兆年苦苦劝谏,忠惠王不听,李兆年乃挂冠引退。忠惠王还大兴土木,为此疯狂搜刮民脂民膏,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为采集宋、辽、金三史史料而来高丽元朝使臣实德看见忠惠王张贴的催捐榜文,表示要将此事上报于元朝皇帝,忠惠王揪出了告诉元使的崔大雨,猛抽耳光,把他打出血。期间还出现了忠惠王要抓小儿为新宫殿打生桩的传闻,导致开京有小孩的人家纷纷抱小孩逃走。
在被忠惠王骚扰的众多受害者中,深受元顺帝宠爱的奇皇后的家族就是其中之一。就在忠惠王重那年,奇氏被封为元朝的第二皇后,她在高丽的家族也鸡犬升天,但忠惠王毫无忌惮之心,曾强奸了奇家亲戚、内侍田子由之妻李姓,又因自己亲家林信与奇皇后之兄奇轮的矛盾而去打砸奇轮的家。至正三年(1343年)八月,李芸、曹益清、奇辙等在元朝上书中书省,极言忠惠王荒淫无道,请立行省以安百姓。元廷也感到无法再对忠惠王的暴行置之不理,先以赐衣酒为名派资政院使高龙普(高丽出身的元朝宦官)、然后以索鞍鞽为名派乃住等八人、最后以郊祭颁赦为名派大卿朵赤、郎中别失哥等出使高丽。忠惠王不愿迎诏,高龙普对忠惠王说:“皇帝早就说过你不敬了,如果不出迎的话,皇帝的疑心就会更重的。”忠惠王只好穿戴上头盘领的朝服,率百官郊迎,然后在征东行省衙门听诏。突然朵赤、乃住等脚踢忠惠王,当场将他捆绑起来,忠惠王大叫“高院使!”高龙普也呵斥忠惠王。朵赤等把忠惠王押到一匹马上,即刻出发,忠惠王哀求稍作停留,朵赤拔刀威胁。此时所有的元朝使者都拔出了剑,控制住忠惠王的侍从,忠惠王的亲信与百官都作鸟兽散。在混乱中,持平卢俊卿和两名勇士被杀,许多官员和侍从受伤。这是至正三年(1343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的事。
忠惠王被捕时还穿着单薄的朝服,银川翁主林氏向高龙普请求献给忠惠王裘衣,获得允许。忠惠王在途中非常郁闷,想要喝酒,只有一个老婆婆献给他酒。走到肃州(今朝鲜平安南道肃川郡)时,忠惠王向州官安钧索要衣衾,安钧拒绝,被元使朵赤痛打后才给。他被押送到元大都后,元顺帝下令用槛车把他流放到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揭阳市(今广东揭阳)。元子王昕派裴佺献上一件衣服,裴佺献完后就走,忠惠王想叫住他,但已经来不及了,除了押送官外没有一个人陪他南下。而在高丽内部,大臣对是否请求送还忠惠王也是犹豫不决,在彦阳君金伦的主导下,由李齐贤起草了向元朝请求赦免忠惠王的上书,宰相集合百官耆老签名,但签名者寥寥无几,所以上书计划就告吹了。
忠惠王没能到达流放地,就于至正四年(1344年)正月十五日在湖广行省岳阳死去,有人说他是被鸩杀,有人说是吃蜜橘而死。高丽人听说忠惠王死讯后没有悲伤的,在小民中还有人欢呼雀跃,认为重见天日。他的遗体被遣返高丽,葬于清永陵。高丽请谥于元朝,顺帝不允。后其弟王颛上谥为“献孝”,而元廷则迟至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才赐予其“忠惠”的谥号。
轶事典故
杀死宠臣
高丽忠惠王时重用亲近小臣,史称“嬖幸政治”,这些宠臣被视为“群小”或“恶少辈”,主要有康允忠、裴佺、闵涣、尹硕、李仁吉、卢英瑞、朴良衍、宋明理、林信、崔安义、金善、庄承信、赵成柱、尹元祐、宁夫金、韩晖、康赞、金教化、韩不花、梁宣、崔和尚、金添寿、林以道、南宫信、王硕、宋八郎、洪庄等。但是他们伺候忠惠王也是伴君如伴虎,比如一个叫胡帖木儿的宠臣因事得罪忠惠王,被忠惠王杖责后又被烧掉舌头和生殖器,流放海岛,路人都喜闻乐见胡帖木儿落此下场,忠惠王又把胡帖木儿召还,并让医生治疗,人们还怕胡帖木儿不死。又如一个叫崔远的宠臣对忠惠王说:“进士井洞有个美貌的处女。”忠惠王一听是花姑娘,赶紧跑去崔远说的地方,这户主人是一个老婆婆,她对忠惠王说这里没有什么姑娘,忠惠王怀疑老婆婆把美女藏起来了,便杀了老婆婆,然后又说崔远犯了欺君之罪,把崔远也杀了。
擅长经营
忠惠王颇有商业头脑,他在至元五年(1339年)设私人金库“宝兴库”,对土地和奴婢巧取豪夺,甚至把赈济百姓用的“有备仓”并入宝兴库中。至正三年(1343年),忠惠王听从“群小”之言,在高丽征收职税和船税,造成“举国骚扰”。他修筑的新宫殿不像王宫,而像仓库或手工作坊,一百多间库房里堆满了粮食和布匹,安置大量碓硙,并且强迫许多女子给他织布,有两名入选女子在进宫时流下眼泪,忠惠王用铁椎将此二女活活打死。忠惠王的这些经营活动是跟他商人出身的爱妃银川翁主林氏密不可分的。
歌谣成谶
忠惠王时,高丽的宫中与市井流传起一首奇怪的歌谣,歌词读音是:“阿也麻古之那,从今去何时来?”但没人知道歌词的意思。忠惠王死于岳阳市的消息传来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发现歌词其实是“岳阳亡故之难,今日去何时还”,是对忠惠王死于岳阳的预言。
历史评价
• 元顺帝:尔王祯为人上,而剥民已甚,虽以尔血天下之狗,犹为不足。
• 《高丽史》:①王性游侠,好酒色,耽于游,荒淫无度。闻人妻妾之美,无亲疏贵贱,皆纳之后宫,几百余。于财利分析丝毫,常事经营,群小争进计划,夺人土田奴婢,尽属宝兴库。良马以充内厩,给布回回家,取其利。令椎牛进肉,日十五斤。新宫之役,张旗设鼓,亲登墙督之。宫成,征漆诸道,丹之输后期者,征布倍。吏缘为奸,百姓愁怨,群小得志,忠直见斥,一有直言者,必加诛戮,人人畏罪,莫敢言者。②忠惠王以英锐之才,用之于不善,昵比恶小,荒淫纵恣。内则见责于父王,上则得罪于天子,身为羁囚,死于道路,宜矣。虽有一老臣李兆年,言之剀切,其如不我听,何哉?
• 《东国通鉴》:①忠惠之荒纵无道,不足多责。至以聚为常事,可丑之甚,不可道也。②忠惠虽失道,不见德于民,丽之臣子,北面事之,是吾君父也。君父之患,即臣子之所同患也。同室有斗,尚缨冠而救之,安有坐视君父之难而不救乎?去年元使执王,今年元使缚王,无一忠臣义士捐生以赴救者。及出境,又无一介奔问起居者。以春秋之法论之,丽之举国臣子,可坐以无君之罪矣。昔人直造之国都,其君,圣人特书于册,罪臣子不能救君难。丽之臣子,其亦似鄫之臣子乎?
家族成员
影视形象
• 《信义》(2012年SBS月火剧),吴贤饰
• 《奇皇后》(2013年MBC月火剧),朱镇模饰(剧中名王裕,原型为忠惠王王祯)
参考资料
高丽史《世家卷第三十六。高丽史三十六。》.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官网.2024-11-1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即位以前
首次被废
渡过难关
再次被废
轶事典故
杀死宠臣
擅长经营
歌谣成谶
历史评价
家族成员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