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真菌病害由于病菌及寄主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如煤病、
炭疽病、疫病在
亚热带和热带种类多,危害重;黑粉病、壳针孢属和壳二孢属等引起的叶斑病,
核盘菌属引起的
核盘菌则主要发生在
温带。有些真菌在北方
寄生性弱,不致病;但在热带、亚热带则可引起严重病害。
常见有霜霉、白粉、白锈、黑粉、锈粉、烟霉、黑痣、霉状物、蘑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
质粒和小黑点等。大的病征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病征的出现与寄主的品种、器官、部位、生育时期、外界环境有密切关系。如不少叶斑病菌一般在寄主生育后期才产生病征,甚至在落叶上才形成小黑点;有的菌核病要在寄主某一特定部位才形成颗粒状的菌核;银叶病要在寄主的死亡部分才长出蘑菇状的产孢结构;根肿病要在肿瘤很深的位置才能观察到
病原菌。许多真菌病害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完全不表现病征。真菌病害的症状与病原真菌的分类有密切关系,如白绢病菌在许多不同作物上均造成症状相似的白绢病,霜霉菌产生霜霉状物,
黑粉菌目产生黑粉状物等。
主要有
藻菌纲中绵
霉菌(Achlya)引起的水稻烂秧,
腐霉菌(
腐霉属)引起的幼苗猝倒和瓜果腐烂,疫霉菌(
疫霉属)引起的烟草黑胫病和马铃薯
致病疫霉,
白锈菌(
白锈菌属)引起的白锈病,霜霉菌(Peronospora)引起的霜霉病;
子囊菌门纲中
白粉菌科(Erysiphe)引起的白粉病,囊壳菌(
赤霉属)引起的水稻恶苗病、麦类赤霉病,黑星菌(Venturia)引起的
苹果和梨的黑星病,
核盘菌(
核盘菌属)引起的菌核病;
担子菌门中
锈菌引起的锈病,
黑粉菌目(Ustilago)引起的黑粉病,
半知菌引起的稻瘟病、稻胡麻斑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
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环类型最多,许多病菌可形成特殊的组织或孢子越冬。在
温带,土壤、带病种子、病残组织和果树林木的病枝常是越冬场所;在
热带和
亚热带,不少病菌不越冬而越夏。冬季生长的寄主在侵染循环中往往起重要作用,有些病菌的
分生孢子可越冬,有的病菌终年有危害性。大多数病菌的有性孢子在侵染循环中起初侵染作用,其
无性孢子起不断再侵染的作用。在热带、亚热带许多病菌不产生有性阶段,只以无性阶段完成其生活史和侵染循环。田间主要通过气流、水流传播;此外,风、雨、昆虫也可传播真菌病害。但传播真菌病害的昆虫属种与病原真菌属种间绝大多数没有特定关系。真菌的菌丝片段可发育成菌株。真菌可直接侵入寄主表皮,有时导致某些
寄生性弱的细菌再侵入,或与其他病原物进行复合侵染,使病症加重。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气流和水流传播较突出,一般多采用
化学药剂进行保护性防治,或通过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加以防治(见化学防治、农业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