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
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
《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是200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专业。
图书信息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00年1月1日)
丛书名: 西北大学“211”工程重点支持项目
精装: 29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030086406, 9787030086402
条形码: 9787030086402
尺寸: 26 x 18.6 x 2.6 cm
重量: 980 g
内容简介
《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扶风案板遗址的发掘资料与成果,客观地介绍了仰韶、龙山、西周公国及汉代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并对遗址中的动植物遗存进行了鉴定分析。《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对渭河流域史前文化发展、聚落考古、农业考古及环境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可供考古、历史、全新世环境以及农史等专业工作者及大、中专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地理位置与发掘经过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自然环境
一、历史沿革
二、自然环境特征
第二节 发掘经过
一、发现与调查经过
二、发掘经过
第二章 地层堆积与文化分期
第一节 地层堆积情况
一、沟北区(gb)
(一)地层堆积
(二)遗迹打破关系
二、沟南东区(gnd)
(一)地层堆积
(二)遗迹打破关系
三、沟南中区(gnz)
(一)地层堆积
(二)遗迹打破关系
四、沟南西区(gnx)
(一)地层堆积
(二)遗迹打破关系
第二节 文化分期
一、第一期遗存
二、第二期遗存
三、第三期遗存
第三章 第一期遗存
第一节 遗迹
一、灰坑
(一)椭圆形桶状
(二)圆形桶状
(三)圆形锅底状
(四)不规则形
二、壕沟
第二节 遗物
一、陶器
(一)陶系
(二)纹饰
(三)制法
(四)器莆
二、石器
三、骨角器
第四章 第二期遗存
第一节 遗迹
一、灰坑
(一)圆形袋状坑
(二)椭圆形袋状坑
(三)圆形桶状坑
(四)椭圆形桶状坑
(五)圆形锅底状坑
(六)椭圆形锅底状坑
二、房址
(一)小型房址
(二)大型房址
第二节 遗物
一、陶器
(一)陶系
(二)纹饰
(三)制法
(四)器形
二、石器
三、骨角蚌器
第五章 第三期遗存
第一节 遗迹
一、灰坑
(一)袋状坑
(二)桶状坑
(三)锅底状坑
(四)不规则形坑
二、房址
三、陶窑
第二节 遗物
一、陶器
(一)陶系
(二)纹饰
(三)制法
(四)器形
二、石器
三、骨、角器
第六章 西周墓葬
第一节 墓葬形制
一、墓
(一)直壁式
(二)斜壁式
(三)二层台式
二、葬具
三、葬式
四、墓向
第二节 随葬品
一、陶器
二、石器
三、蚌、贝器
第三节 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
一、关于墓葬的分组及性质问题
二、关于随葬陶器的组合问题
三、关于墓葬的年代问题
第七章 汉代墓葬
第一节 墓葬形制
一、墓室
二、道及墓道
第二节 随葬品
一、陶器
二、煤精制品
三、铜器
第八章 案板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研究
第一节 动植物遗存反映环境气候演变规律
一、渭河流域典型遗址孢粉地层的比较研究
二、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植被、气候的演变过程
三、环境气候的演变规律
第二节 仰韶时期遗存的初步研究
一、地层关系与遗迹单位的分类
二、典型器物的演变与分期
三、渭泾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分区研究
第三节 案板第三期遗存与渭泾河流域龙山时代早期诸文化的比较研究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二、文化分布及其自然环境的比较
三、文化特征的比较
四、文化源流的比较
五、几点认识
附表一 案板遗址gnd区灰坑登记表
附表二 案板遗址gnx区灰坑登记表
附表三 案板遗址gnz区灰坑登记表
附表四 案板遗址gb区灰坑登记表
附表五 案板遗址墓葬登记录
附录一 案板遗址孢粉分析
附录二 案板遗址灰土中所见到的农作物——兼论灰像法的改进
附录三 扶风县案板遗址动物遗存的研究
编后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