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韧革菌,又称榆耳或榆蘑,为
革菌科真菌粘韧革菌的子实体。生于榆及
春榆的枯死树干或伐桩上。资源分布:分布于
黑龙江省、
吉林省、辽宁等地。
记载
《新修本草》云:“耳,人常食;
槐栓菌,用疗痔;榆、柳、桑耳;上为五耳。”2.《纲目》曰:“榆耳,八月采之。”3.又引《
淮南万毕术》云:“八月榆檽,以美酒渍曝。”所述榆耳、榆檽即指本种。
药材基源
为革菌科真菌粘韧革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eostereum incarnatum Imai
子实体初时平伏或呈球形,展开后呈肾形、耳状或扇形。无柄,常叠生在一起,新鲜时胶质,干后硬而脆,径可达15(30)cm,厚3cm。边缘内卷,有时波状;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的绒毛,厚约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黄色至橘红色,边缘绒毛短而稀,颜色浅,干后表面呈灰白色至浅黄色。下面(子实层面)乳白色至浅橘红色,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状排列,径(1-3)mm×1mm。菌肉厚,浅橘红色,胶质。囊状体圆柱状或中部腹鼓状,(100-130)μm×(5-7-10)μm。孢子椭圆形至
腊肠形,光滑,无色,(2.5-3)μm×(6-6.5)μm。
品种简介
榆耳又称榆蘑,学名胶韧革菌,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榆耳味道鲜美,兼具药效,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称。当地人民采食其野生子实体,用并来治疗
细菌性痢疾。近年分析表明,榆耳子实体中含有西药痢特灵的有效成分。该菌1988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驯化成功,并形成了系列栽培技术。
胶韧革菌 - 生物学特性
1.形态
子实体胶质、柔软,中型,无柄、片状,浅黄色、黄色、浅桔黄色至桃红色,背面有污白色至土黄色的绒毛层,菌肉浅桔红色,晶莹明亮。耳片多在3~15厘米,厚1~3厘米。干后强烈收缩,坚硬,色泽变深为深褐色。
2.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①营养。榆耳虽天然生于
榔榆和家榆的枯死和半枯死的树干、树桩、树上,但它不是寄生菌,而是腐生菌具弱寄生性。它虽自然发生于枯树上,但并无分解
木质素的酶系统,。而主要分解
纤维素和
半纤维素。所以,在实际栽培中,虽可以木屑为主料,但产量不及以棉籽壳、废棉等富含纤维素的产量高。故而栽培中常以棉籽壳和废棉作主料。
②温度。榆耳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35℃是其致死温度,其子实体原基形成5~26℃,以10~22℃为适,子实体分化的适宜温度18~22℃。低于10℃和高于26℃原基都不能分化。
③湿度。菌丝体生长的适宜基质含水量为60%~65%,接种时料的含水量低于55%时,菌丝虽能生长,但以后子实体原基不易分化。子实体形成和发育要求大气相对湿度85%~90%。
④光照和通风。菌丝在黑暗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生长快而粗壮,
可见光对菌丝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光对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榆耳对光极其敏感,每天偶尔几次几分钟的20~60
勒克斯的微光就足以诱导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光照充足还可使耳片加厚,色泽加深,通风在出耳期较
发菌期更加重要,特别是子实体发育的中后期,通风不足时易出现耳根霉烂。
⑤酸碱度(pH值)。榆耳菌丝在pH值5.5~7.0之间,生长差异不显著,以pH值5.5~6.0最适。
栽培
1.栽培季节和场所
北方以春栽和秋栽两季栽培为易,春栽以3月底至6月初为出耳期,秋栽以10月至12月为出耳期,以此向前推算播期,发菌期袋栽多40-50天。榆耳可在空闲房屋、小弓棚、各型拱棚和各型温室及阳内栽培。场所要求光照充足。
2.常用配方和栽培工艺
常用配方有:
配方一棉籽壳或废棉99%,
石膏%,
过磷酸钙0.2%,
配方二玉米芯粉85%,
麦麸14%,石膏1.3%,
生石灰0.5%,过磷酸钙0.2%。
配方三木屑78%,麦20%,糖1%,石膏1%。
榆耳为熟料袋栽,不可生料和发酵料栽培。工艺程序为配料分装(15厘米宽40厘米长
聚丙烯袋)→0.14兆帕灭菌1.5小时或0.12兆帕灭菌2小时→冷却接种→22~26℃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料→光刺激7~10天催耳→高湿保原基(大气相对湿度95%~100%)10天左右→降湿促耳片分化(降湿至大气相对湿度85%~90%)并保持子实体适宜生长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再经10~15天即可采收。一般可采收3茬。整个出耳期60~70天,连同
发菌期整个生产周期120天左右,产量为相对生物学效率100%~250%,这主要取决于使用的培养料的种类,废棉产量最高,棉籽壳次之,玉米芯粉和木屑产量较低。
3.栽培关键技术
榆耳栽培能否获得成功,能否获得理想的产量和品质,关键在于:
①严格灭菌,榆耳培养料要求灭菌时间长于多数食用菌,多数食用菌0.14兆帕灭菌1小时,0.12兆帕灭菌需1.5小时,而榆耳要2小时。灭菌是其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
②栽培
基酒。废棉和棉籽壳为主料,较其它材料可获得高产。以废棉为主料相对生物学效率可达200%~250%,以棉籽壳为主料栽培相对生物学效率可达120%~200%,而木屑玉米芯等仅60%~90%,这是取得高产的关键。
③采收和再生耳的管理。采收和再生耳的管理技术是获取高产的重要一环。正确的采收是用消毒刀片将八九成熟的耳片割下,留下耳基,若连耳基拔起采收,则不会再生下茬耳,而一茬仅占总产的60%左右。采收后,对割取处的伤口,要行一干二保三补四喷,即采收后停水,多通风使耳基表面干燥,2~3天后松扎袋口保湿,以利再生耳萌生,见萌生出下茬耳后再向袋内注水补水,注水完成后打开袋口,才可向空中喷雾状水,提高大气相对湿度。二茬耳占总产的30%左右,三茬耳占总产的10%~20%,再生耳管理不当极易导致
霉菌浸染耳基而减产。
榆耳采收后要及时晾晒,直至干透。干透的榆耳坚硬,互相碰击发生咔咔声。这里需提起注意的是榆耳不适鲜食而适于干制,其内含的
卟啉类物可致某些过敏反应。常见的鲜食过敏反应是肠胃不适、
消化不良。但是干制后的榆水泡发后食用是非常安全的。
1.耳材选择 选择树龄10-15年的家榆或
春榆,树径末端5-8厘米。树木在新叶萌发前砍伐,截成l米长的段木,适当干燥。
2.适时接种 选择气温稳定在5-10℃的春季接种。用13-16毫米钻头的手电钻或打孔器,打深2厘米左右的孔穴,孔穴行株距为5厘米xlO厘米,以"品"字形排列。边打孔边接种,菌种不宜装得过满。接种后及时用木盖或黄泥加木屑混合(黄泥:木屑=2:1,用80倍
多菌灵水溶液和成稠糊状)封口。
3.上垛
发菌 接种后及时将耳木置于24-27℃、空气相对湿度65%条件下发菌。如果早春气候干燥,温度偏低,可在向阳坡挖深1米、宽1.5米的长坑,将耳木"井"字形码入坑中,上盖草帘和薄膜保温保湿,待自然气温稳定在15℃左右时,将耳木移入遮荫棚中,地面垫砂石后"井"字形堆放,堆高1米左右。每隔10天倒1次堆。此间若地面干燥,可适当喷水保湿。接种后l个月左右菌丝即可定值。发菌期间及时检查,发现
霉菌感染,可用10%
氢氧化钙涂抹患处。
4.出耳管理 发好菌后,将耳木锯成3段,并将耳木放在梁上呈“人”字形排放。若耳木过于干燥,锯开之前将耳木置清水中浸泡24小时左右。出耳前要求耳木含水量65-70%。出耳期间要求耳场空气相对湿度5%-95%,温度15-23℃。要经常喷水保湿,若湿度过低,耳木上部不易出耳,只在靠近地面处出耳。一般接种当年出耳量较小,接种第2年为产耳盛期,可连续出耳3-4年。
代料栽培
榆耳代料栽培可瓶栽,也可袋栽;可在室内、大棚、温室、阳畦等多种场合进行。春季或秋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在当地气温稳定在lO℃以上时接种,有条件的可适当提前接种;秋季栽培,在当地气温低于30℃时播种。菌种制作提前进行。
1.栽培配方 常用的栽培料配方有以下几种:
⑴棉籽壳99
千克,
石膏0.8千克,
过磷酸钙0.2千克,料水比1:1.2-1.3。
⑵玉米芯85千克,
小麦麸14千克,石膏1千克,
生石灰0.5千克,过磷酸钙0.2千克,料水比1:1.2-1.3。
⑶豆秸84千克,麸皮15千克,石膏1千克,过磷酸钙0.2千克,料水比1:1.2-1.3。
⑷稻草70千克,麸皮28.8千克,石膏1千克,过磷酸钙0.2千克,,料水比1:1.2-1.3。
⑸木屑78千克,麸皮20千克,石膏1千克,蔗糖1千克,料水比1:1.2-1.3。
2.装料灭菌 任选一种培养料配方,常规拌料。瓶栽时培养料装至瓶肩,稍压实,瓶中央用一锥形棒打一孔洞至瓶中间,用湿纱布抹净瓶口,取一块15厘米x15厘米的
聚丙烯薄膜包扎瓶口。袋栽时装袋方法同常规,可采用17厘米x 33厘米x0.006厘米的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
塑料袋,料瓶或料袋灭菌后,冷却到25℃以下接种。
3.接种
发菌 采用两端接种法或采用颈圈棉塞封口一端接种法。菌丝体培养温度为23-26℃,发菌室要洁净、避光、空气流动。菌丝26天左右可满瓶,而长满袋的时间需35天左右。
4.出菇管理 菌丝发满后,菌瓶或菌袋置于22℃、有散射光的栽培场所催蕾。榆耳原基出现后,加大栽培场所空气相对湿度至95%左右,不能低于90%。瓶栽时将瓶盖松开,袋栽时将袋口松开,保持温度15-2O℃。待原基充分膨大(高1厘米以上),表面有明显凹凸不平,可看出片状的雏形时,注意增加通风透气,保持室温16-22℃,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喷水让原基充分吸水膨胀。
子实体分化后,保持栽培场所温度16-22℃,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每天喷水4-5次,每次喷
重水后彻底通风1次,保持耳片湿润。耳片长到4厘米以上时,瓶内或袋内培养料开始收缩,料与瓶(或袋)壁间出现空隙。注意每次喷水后,倾去瓶或袋内的水。
5.采收
养菌 榆耳代料栽培整个周期需60-70天,从原基出现到子实体成熟需20-30天。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卷曲,耳根收缩,开始弹射白色孢子,耳色加深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前1天停水。采收时用干净的小刀沿耳根割下。
采收后将瓶盖盖好,或将袋口扎上养菌,停水6-7天,可根据情况用薄膜覆盖。养菌结束后进行给水管理,可从原来的耳基上长出第二潮子实体。二潮子实体发育较快,从刀痕表面愈合到二潮子实体成熟一般仅需7-15天。二潮子实体采收时用手掰下即可。然后再进行通风和水分管理,还可再收获l-2潮子实体。
发酵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胶韧革菌10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方法,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发酵工业领域,特别是涉及胶韧革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1)斜面菌种活化培养,(2)一级种子培养,(3)二级种子培养,(4)三级种子培养,(5)一级种子罐培养,(6) 二级种子罐培养,(7)发酵罐培养;本发明中种子和发酵培养碳源为葡萄糖、
蔗糖、淀粉等常用原料,氮源为
蛋白胨、脱脂大豆
蛋白粉、
豆饼粉、
硫酸铵等;需要添加的
无机盐有
磷酸二氢钾,
硫酸镁,
维生素需添加维生素B1。本发明确定了胶韧革菌10吨发酵液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方法,为开发加工胶韧革菌相关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主权项
1、一种胶韧革菌10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斜面菌种活化培养:将保藏的胶韧革菌斜面菌种转接到斜面培养基上,22~28℃ 培养96~120小时左右,至菌丝长满斜面即可; (2)一级种子培养:将上述胶韧革菌斜面菌种挑取一块接入装有100毫升培养基的500 毫升摇瓶中进行一级种子培养,培养条件:旋转式摇床80~180转/分,22~28 ℃培养96~130小时左右; (3)二级种子培养:将一级摇瓶种子以5~20%接种量接入装有100毫升培养基的500 毫升摇瓶中进行二级种子培养,培养条件:旋转式摇床80~180转/分,22~28 ℃培养96~130小时; (4)三级种子培养:将二级摇瓶种子以5~20%接种量接入装有1000毫升培养基的5000 毫升摇瓶中进行三级种子培养,培养条件:旋转式摇床80~180转/分,22~28 ℃培养72~96小时; (5)一级种子罐培养:以5~20%的接种量把三级种子接入装有0.1吨发酵培养基的总容积为0.15吨的一级种子罐。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28℃,搅拌速度80~ 180转/分,通风量(V/V)1∶0.3~0.8,罐压0.03~0.1Mpa,培养72~96小时; (6)二级种子罐培养:将一级种子罐的菌液以5~20%的接种量转接入装有1.0吨发酵培养基的总容积为1.5吨二级种子罐中,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28℃,搅拌速度80~180转/分,通风量(V/V)1∶0.3~0.8,罐压0.03~0.1Mpa,培养72~ 96小时; (7)发酵罐培养:以5~20%的接种量将二级种子罐种子接入装有10吨发酵培养基的总容积为15吨的发酵罐中。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28℃,搅拌速度80~180 转/分,通风量(V/V)1∶0.3~0.8,罐压0.03~0.1Mpa,培养150~200小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