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委别藏》是由
爱新觉罗·颙琰命名并珍藏的一套书籍,存放于故宫养心殿内。这套书因其独特的来源和历史背景而备受重视。《宛委别藏》的名称来源于传说中
大禹珍藏典籍之地,嘉庆皇帝在其每部书的首页都盖上了“嘉庆御览之宝”的印章,并使用
楠木书匣精心包装,展示在养心殿御书案后面的书架上。
养心殿是清朝皇帝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宛委别藏》收录了许多罕见的珍本秘笈,包括一些不在公共和个人记录中的书籍,以及在中国本土已经失传的作品。此外,它还补充了一些《
四库全书》中缺失的内容。《宛委别藏》的版本价值极高,因为其中包含了30多种源于宋代的印刷品和10多种源于元代的印刷品。由于《宛委别藏》最初并未对外发行,因此直到20世纪30年代,
商务印书馆才选取了其中40种书籍进行影印出版。到了80年代,台湾商务再次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影印出版。然而,目前只有161种书籍得以保存,其他12种书籍的下落不明。《宛委别藏》是
清代学者阮元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收集、编纂和抄写的成果,没有副本,仅此一套。它是《
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后,阮元在南方任职期间发现的许多未收录于《四库全书》的精本
善本书籍。除了收集到部分原版书籍外,他还雇佣人员抄写了部分精品,献给了皇帝。《宛委别藏》的
书架至今仍按照两百年前的原样放置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
养心殿中。然而,由于战乱,部分书籍后来被转移到南京、
四川省等地,最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被运往台湾,现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学者阮元担任浙江巡抚期间,致力于搜集《四库全书》未收录的书籍。他在任期内发现了175种这样的书籍,并依照《
四库全书总目》的要求,为每一本书编写了提要,并将其呈递给朝廷。
爱新觉罗·颙琰对这些书籍极为赞赏,于是根据传说中
大禹在
宛委山上获得
金简玉字的故事,亲自为其命名为《宛委别藏》。
《宛委别藏》所收录的书籍大多为世人难得一见的珍本秘笈,有些书籍甚至从未出现在任何公开或私人记录中,比如《皇宋通鉴纪事本末》、《钓矶文集》、《招捕总录》等。还有一些书籍虽然在中国内地早已失传,但在《宛委别藏》中却得以保存,如《
难经集注》、《
五行大义》、《
文馆词林》等。此外,还有些书籍能够填补《
四库全书》的空白,如《
尚书要义》补足了《四库全书》遗漏的三卷,《
夷坚志》补足了《四库全书》遗漏的甲乙丙丁四志,《
墨客挥犀》补足了《四库全书》遗漏的续编等。《宛委别藏》所收录的书籍都是根据旧本精钞影写的,其中有30多种源于宋代的印刷品,10多种源于元代的印刷品,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
《宛委别藏》完成以后,原本一直在宫中保存,未曾对外发行。直至20世纪30年代,
商务印书馆从中挑选了40种书籍进行影印出版,取名为《选印宛委别藏》。到了80年代,台湾商务社重新整理并影印出版了原书。但是,现存的书籍仅有161种,另有12种书籍的下落尚不清楚。
阮元(公元1764年至1849年),
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他是
乾隆时期的
进士,曾任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封体仁阁大学士。阮元在
杭州市创办了诂经精舍,在
广州市建立了学海堂,倡导朴学。他曾主持编纂《
经籍纂诂》,校勘《
十三经注疏》,汇编《
皇清经解》等重要学术著作。他还通过考证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石刻,扩展了自己在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阮元撰写的《
畴人传》和《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数学家的生活和
古文字学具有重要意义。他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笔之辨,认为用韵对偶的文字属于文章,无韵散行的文字属于笔记,这使得他对当时的
文言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阮元的代表作有《
研经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