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竹庵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道教庵堂
道教庵堂。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区境内的崂山中部峰峦间。据石碑文献记载,明万历十七年(1589)道士宋冲云游到此,见其处山峦叠翠,怪石奇秀,松竹茂盛,泉水潺潺,环境极幽,遂建道观,并移载翠竹,环绕成林,故取其建道观名曰“蔚竹庵”,清嘉庆年间庵重修。
地理环境
庵内有正殿及配房二十余间,正殿三楹,原供奉真武大帝和三官大帝及慈航道人神像,院落幽雅,风格古朴,珍藏赢明清两代所刻立石碑三块。庵前清泉潺流,翠竹萧萧,风景如画,名胜众多,著名的有“姐妹峰”、“海豹石”、“靴子石”、“扇子石”、“相公石”等等;被列入崂山区十二胜景的“蔚竹鸣泉”即此。
在德国人统治青岛市时期,蔚竹庵有一个好听的德语名字:Kloster Waldfrieden, 直译为“林之静谧修道院”。现在蔚竹庵名为“蔚竹观”。
历史记载
蔚竹庵现保存碑记三通: (1)《蔚竹庵碑记》,在正殿东壁,碑身五十公分见方,记载该庵占地四亩,系明万历二十一年三月立。(2)清嘉庆二十一年刻石。在正殿墙外基石上,记载蔚竹庵始建年代。(3)《重修蔚竹庵庙记》。系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四月立。
在正殿西壁,碑身一米见方,记载重修蔚竹庵经过。崂山区庙宇众多,碑记百余通,文革期间,破坏尽,类同蔚竹庵三碑得以保存下来的,为崂山庙宇所罕见。
蔚竹庵外有一座五级石塔,系一九三零年为纪念于西淑真人而建。此庵建立后,一度曾为道姑庵院,至清咸丰年间改道士住持庙务。
蔚竹庵上,山比庵高数倍,大石岌岌欲坠,老松蟠绕其间,婆娑飞舞,由院庭中仰望,不敢升堂入室,前临骜涧,涧溪流水、鸣笛如曲,流入内北九水,被人们誉为崂山十二景的“蔚竹鸣泉”。
名人诗赞
郁达夫写诗
1934年7月,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在亲友们的陪同下,携带小女儿来蔚竹庵游览时,被这里的风光所陶醉,一时激情如潮,挥笔写了《咏蔚竹庵》的七绝诗一首:
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
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郁达夫(1896-1945),富阳区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革命文学工作,1945年被日本侵略者秘密杀害。1934年7月,他应朋友邀请来崂山区的。游蔚竹庵是8月1日。那一天他们从青岛市市区出发,经李沧区、九水等,11点多吃午饭,饭后稍加休息就往柳树台、石屋和蔚竹庵一带去了。当时的蔚竹庵只有一名道徒,而且年纪已老,名叫李祥资,高密市人,在此已30多年,周围的一些小路都是由他一人开凿的。郁达夫一行来到蔚竹庵,见到地处深山里的这座小庙,在四周自然环境的包围中如此清幽,和那位老道交谈后,更觉得此处不一般,于是文思涌心头,随即吟出七言绝句一首。
这首诗虽短,仅28个字,但道出了蔚竹庵的秀美的特色。柳台,即庵西南3公里的居民点柳树台。石屋,即双石屋,是由两块花岗石巨石相叠而成的洞,过去曾有人居住,为九水一景。千尺瀑和澄潭指东南0.5公里处三跌落下的潮音瀑和深达5米左右的缸湾。蔚竹庵就建在这奇石、溪、瀑、潭和云雾之中,其景犹似江南山水。这首诗由著名书法家谢莆子手书,刻在内九水的二水路边的巨石上。路过的游人都会驻足吟诵,并被它引导去蔚竹庵。
黄苗子题诗
1981年夏天,著名书画家黄苗子郁风夫妇来到青岛市,游览了崂山区,应前市委宣传部长董海山之请,书写了郁达夫1934年咏蔚竹庵的诗:“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被雕刻在内九水的二水路边双石屋村中的巨石上,幅高4米,
观光路线
游蔚竹庵有三条路:自北九水疗养院东去,沿内九水溯流而上,出双石屋村,遇叉路向左前行约2公里即达;从内九水的四水处溯鹰河而上可至;由潮音瀑登上观瀑亭,向北翻过山岭可达。
地址
参考资料
蔚竹庵.百度地图.2023-11-21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历史记载
名人诗赞
郁达夫写诗
黄苗子题诗
观光路线
地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