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16系本所以
中棉所10选系中211×辽4086杂交育成的夏播
短季棉品种。1990-1992年通过
河南省、
山东省、
河北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并被列入国家科委、农业部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生物学植物系统分类中
被子植物门门下一个的物种名称。
省级审定:(豫)审证字第90001号,(1990)鲁种审字第0113号,(92)冀品审字第1号,
陕西省1995编号294
中棉所16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
中棉所10选系中211×辽4086杂交育成的夏播
短季棉品种。1990—1992年通过
河南省、
山东省、
河北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并被列入国家科委、农业部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棉所16生育期短,在
黄淮地区夏播114天,在西北内陆棉区生育期延续至130天左右,该地只能做一熟春棉使用。株高70—80厘米,植株筒形,
茎秆较硬,主茎日光红明显。第一果枝着生于第五至第六节。叶片中等大小,缺刻深,浅绿色。铃椭圆形有尖,铃重5.0克,衣分36.8%,子指10.5克,短绒浅灰褐色,霜前花率70%—80%,早熟不早衰。枯萎病病情指数7.3,黄萎病病情指数19.0。属兼抗枯萎病、黄萎病类型。纤维品质:1986—1989年经北京市纤维检验所测定结果,主体长度29.4毫米,单纤维强力4.02克,细度每克5994米,
断裂长度24.0千米,成熟系数1.58,纺18号纱品质指标2295分,综合评定上等优级。
1988—1989年参加
河南省麦套棉区域试验,平均霜前皮棉亩产70.9
千克,比对照
中棉所12增产28%,平均亩产小麦341千克。
山东省区域试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59.7千克,比对照鲁棉6号增产16.5%。
河北省冀东棉区区域试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47.8千克,比对照冀棉16增产7.9%。全国麦套夏棉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63.5千克,霜前皮棉50.7千克,比对照中棉所10号增产22.2%。目前大面积生产田,一般亩产小麦250—400千克,皮棉55—70千克,高产田可达90千克左右。
中棉所16适于黄淮棉区作麦套夏棉种植和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移栽及特早熟棉区(包括新疆)作春棉种植。黄淮棉区麦田套种5月中下旬播种,特早熟棉区春播4月下旬播种。黄河流域棉区每亩密度6000—8000株,
西北内陆棉区每亩12000株左右。早打顶,全程
化学调控,苗期促早发,后期促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