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之战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前哨战
天津之战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前哨战,发生在中国北部的天津市八国联军的1.7万人在天津遭到了清军和义和团的围攻,但由于中方内部的纷争和指挥不力,最终导致中方惨败。这场战役为八国联军提供了一个基地,使他们能够发起营救被围困在北京市使馆区的外国人的行动,并在之后的北京之战中占领了北京。天津之战发生于1900年7月13日至14日,是八国联军之役中的一部分。多国军队代表八国联军,通过击败中原地区皇家军队和义和团,解救了被围困在天津市的外国人。
基本介绍
天津之战是近代中国国防被轻易攻破的重要战役之一。1900年6月10日,英国皇家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军800人乘火车从天津市进攻北京。车到廊坊市,因铁路被义和团拆毁,侵略者被义和团包围,他们不得不派兵回救。清兵董福祥部与义和团并肩作战。在廊坊站毙伤侵略军50余人,追击至杨村,又毙敌40多人。
渤海湾停泊的英军、俄军、德军、日军舰只,都等待着派兵上岸增援的命令。从海上侵略天津和北京市,必经大沽口。这是天津的门户。为了保卫大沽街道,清政府早就在这里修建了炮台。大沽口地处大沽口之战大沽口炮台遗址分为南炮台、新炮台和北炮台、西北炮台,分别置于白河口两岸。4座炮台共有火炮170门。由天津镇总兵罗光荣统领2000人驻守。另有水雷营和叶祖珪率领的北洋海军巡洋舰1艘,鱼雷快艇4艘。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开始向北京进攻后,侵略者组成的联军与北京政府的联络中断。清军准备在河口布雷,封锁大沽口和白河口。侵略者得到这个消息后,各国的联军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决定联合起来,进攻大沽口,夺得炮台,控制登陆的门户。
6月16日,联军突然出动10艘军舰闯入河口,在清军布雷之前进入港口与主河道,切断了炮台守军与水雷营之间的联系。同时,派出900人在炮台侧后方无人防守之地登陆,对炮台守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中原地区守军将领罗光荣立即派人向直隶总督喜塔腊·裕禄北洋政府将领叶祖珪求援,同时,命令各炮台将士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抗击侵略者的进攻。
17日零时50分,战斗打响。侵略者从舰上炮击大沽口炮台遗址。守军立即发炮还击。在守军与侵略者的舰只战斗的时候,已经登陆的侵略军则从后面包抄上来。在舰炮的打击下,南炮台和弹药库起火,守炮台的士兵伤亡严重。在危机时刻,北洋将领叶祖圭视而不见,罗光荣多次求援,叶都未发一兵、未打一炮。好象侵略者侵略的不是他的国家。身为直隶总督的裕禄和叶祖圭一样,面对罗光荣派来求救的人员,他竟然无动于衷。在救兵不至的情况下,罗光荣只好命部下拼命抵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罗光荣率部坚持战斗6小时,击毙敌人58人,打伤197人,击伤敌军舰4艘。守卫炮台的官兵死亡700多人。到17日6时左右,大沽口炮台遗址失守。天津市北京市直接暴露于侵略者的炮口之下。
侵略者控制大沽口炮台也就控制了港口,其船只可以自由出入于港口,人员也可随意上陆增援了。敌人的这一胜利,鼓舞了侵入天津的联军。他们纷纷从原来驻守的租界内,向周围地区进攻。
6月19日,在大沽炮台已经丢失2日之后,清政府还一无所知,竟然一面命令守军坚守炮台;另一方面照会各国公使,抗议"强索大沽炮台"的无理行径。侵略者不仅不买慈禧的账,还嘲笑清政府的无能。他们继续以武力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在大沽口炮台遗址失守后,侵略军先后抢占了租界北侧的老龙头火车站天津武备学堂等。
侵略者的大肆入侵,激起了天津市守军、义和团和天津人民的极大愤怒。他们开始围攻侵略者集中的紫竹林租界和老龙头火车站。当时,驻天津的清兵人数不少。有总兵何永盛部的练军、聂士成部的武卫前军、罗光荣的淮军,总兵力在万人以上。而联军人数仅有两千多人。从6月18日到22日,清军连续炮击侵略军,义和团则挥舞大刀不停地向侵略者冲杀。在兵力占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直隶总督喜塔腊·裕禄并没有与敌作战的决心。他是猜测着朝廷的意图行动,是战还是和,朝廷没有拿定主意,所以,裕禄就顺其自然,下面愿战就战,不愿战就呆着。如果上面下决心战,他就查办不战的人;相反,如果上面要求和,他就查办作战的人。在驻天津市的清兵中,既有裕禄的油滑,又有各部间的缺乏统一指挥。所以,尽管一些官兵坚持战斗,却没有形成与人数相应的战斗力。
在裕禄的犹豫和清兵的无组织状态中,逐渐丧失了战机。侵略者在夺得大沽口后,迅速向天津市内增兵。到23日,天津租界内的侵略军已经由5天前的2000多人,增加到7000多人。到26日,被围困于廊坊市杨村一带的西摩尔率领的部队也撤退到天津,使侵略者的力量更强。侵略军的指挥官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军人,他们懂得怎样获得主动和把握战机。当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退回天津市后,他们乘清兵松懈之机,一举攻占了清政府设置的东机械局,解除了来自租界地北面的炮火威胁。
在侵略者增兵天津的时间里,清代廷还在战与和之间犹豫。看到侵略者在增兵,清兵也向天津增援。清兵中的一些统领允许义和团的人参加抗击侵略者的行动。到6月底7月初,清兵在天津的人数增加到2.4万人,义和团的武装民众达到6万多人。直隶总督喜塔腊·裕禄虽然看朝廷的眼色行事,但是,在战与和之间,他是倾向于求和的。这个软骨头,害怕同洋人打仗。尽管形势有利,他还是不敢出战。在清朝廷的严辞催促下,裕禄于6月30日才提出一个作战方案,即先将紫竹林的洋兵击退,再节节进剿,最后把大沽口夺回。
7月5日开始,聂士成等部分别从北、西、南三面进攻租界,还派出部分兵力试图收复东机械局,以便从四面包围侵略军。在连续进攻中,义和团的民众都参加了战斗。义和团的张德成部出其不意地对侵略军发动进攻,杀伤部分敌人后,乘胜进抵租界边缘。7月6日,张德成又用古老的"火牛"进攻方式,踩爆侵略军埋设的地雷,并一度冲进租界。在西南方向,聂士成在小西门的土台上安装了火炮,直接对租界内的侵略军进攻轰击。侵略军500多人被迫退到跑马场地道内隐蔽。当晚,聂士成部进驻八里台、跑马场等地。次日攻至租界南部外侧的小营门。
侵略军的人数还在增加。7月9日凌晨3时,侵略军为了解除南机械局、跑马场和八里台等处的炮火威胁,集中步兵1000余人、骑兵150人、配备2个炮兵连,从梁园南门进攻纪家庄一带的义和团。同时,英、俄、美国军队则向跑马场、八里台等地进攻。法军炮队提供炮火支援。5点半左右,跑马场附近的清兵顶不住侵略军的进攻,退守八里台。聂士成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部分人马赶到八里台支援。8时左右,侵略军从四面包围了八里台。聂士成率部与敌奋战。杀伤敌人数十人。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中,聂士成全身7处受伤。可是,他仍然挥刀坚持战斗。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倒在了自己坚守的阵地上。聂士成牺牲后不久,八里台阵地被敌人夺占。
侵略军在进攻中虽然部分得手,可是,它已经陷入了清兵和义和团的重重包围之中。在遭受连日围攻中,侵略军已经疲惫不堪。这正是歼灭敌人的好时机。然而,腐败的清政府和主政的慈禧却急于求和。她把历来投降媚外的李鸿章调来任直隶总督,让投降卖国的宋庆任帮办北洋政府明朝军事大臣。宋庆接到"圣喻"后就急不可耐地赶到天津市。他到天津可不是打击侵略者的,而是下令杀害义团。正在挥舞大刀与洋人战斗的义和团,突然遭到清兵从背后射来的枪弹,他们成片成片地倒下,一夜之间,义和团就从围攻侵略军的前线消失。
侵略天津的各国联军还在增加,一场恶战不可避免。可是,宋庆却不准抵抗,一心要和谈。7月12日,侵略者人数已经增加到1.7万人,火炮和步枪也都准备充足了。侵略者开始了向天津城的大规模进攻。13日,侵略军兵分两路,开始进攻天津城。东路军仅用半日就攻至天津城东北城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南门外遭清兵和民众袭击,直至夜晚,也未能达到进攻地点。面对侵略者的进攻,宋庆和喜塔腊·裕禄本该立即组织清兵和天津市人民抗击敌人。此时,宋庆和马玉昆手下还有2万多人的兵力,是有力量与敌人拼一拼的。可是,他们却在侵略者到达天津城之前,就携家逃跑了。他们所率领的部众,也在天津城破之前,就撤到了天津城外的北仓镇杨村镇等地。留在天津城内的只有没有被杀害的义和团和少量军队。这些人誓死保卫天津城,在坚守津城的过程中,他们共杀死侵略者900多人。最后,侵略者用火炮、炸药攻破了天津城墙,占领了天津。7月14日,天津城落在了侵略者手中。
天津市失陷的根本原因,一是慈禧的妥协求和政策耽误了反击侵略者的时机;二是宋庆等将领畏敌如虎,不敢与侵略者战斗。另外,宋庆屠杀义 团人员,严重削弱了抗击侵略者的力量。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