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于1999年 9月由原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及力学系和原云南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昆明理工大学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4系1所1院:土木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市政工程系、工程管理系、云南省工程抗震研究所和与学校共建的昆明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
概况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共计256人,专任教师181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及副高职称的教师77人。学院聘请了国内外多名院士、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多年来,学院以培养“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积极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385人,博、硕士研究生430人。学院开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景观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0个本科专业,已涵盖土建类所有专业,其中建筑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被列为云南省省级重点专业,建筑学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城市规划专业被列为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先后通过了国家本科专业教育评估。多年来,共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毕业生。学院科研、学术气氛浓厚。现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工程力学和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力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等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以及还有道路与铁道工程、水工结构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管理、建筑学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硕士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和建筑学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及教育部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各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云南省创新人才1人。
发展定位
目标定位:西部地区同类院校中的一流学院。
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定位:建设“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特色鲜明的学科群,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云南省,面向全国。
办学成就
学院已完成和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及大型横向科研项目达1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子项目3项,省(部)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省校合作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另外还有一大批省、市、厅、委级科研项目及横向科研项目。有一批学术专著和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SCI、EI、ISTP收录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2项。
学院十分重视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设有云南省一、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的培训基地和考点;此外,还有一批工程硕士和成人培训教育基地。多年来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建工行业的急需人才,在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科建设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一、学科简介
建筑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同时,建筑的良性发展还关乎到社会秩序、社会稳定以及环境方面的问题。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是建筑学领域内的主干学科,主要研究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建筑进行整体、全面、持续的深入研究。本学位点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云南省人居环境、城乡发展、传统聚落与建筑文化的特色与特点,以地方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整体概念与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为参照,走“地区化”的研究道路,致力于地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地方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地方性、本土性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风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以及旅游建筑及环境设计,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二、研究方向
1、地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习地方性、本土性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风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以及各类建筑的区域性和地方性理论研究。
2、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地方性、民族性传统建筑理论研究,传统建筑与人居环境的更新与发展究。
3、旅游建筑及环境设计:旅游风景区规划设计与理论,旅游建筑设计与理论。
4、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城市(镇)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城市住区与城计规划理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一、学科简介
建筑历史与理论是建筑学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古今中外建筑的历史与理论。本学科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秀精华,宏扬民族建筑文化,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以及丰富建筑学人才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和培养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该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5世纪西方对建筑历史的研究已有较大发展。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已开始在大学建筑学教育中开设建筑历史学科的课程;随后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开展了系统的古建筑的考查和研究。50年代,各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的进一步工作,为确立我国建
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的研究体系,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开始进行该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至80年代初,又开展了博士学位的人才培养。
建筑历史与理论除了与建筑学的其它支学科有直接联系外,同时还有历史学考古学、哲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美学和科学技术史学等人文科学概论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三、研究方向
1、中国建筑史:主要研究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古典园林艺术:传统民居、宗教祭祀建筑及传统环境知识的研究:中国城市史及古代村落,城市研究等。
2、中国少数民族建筑史: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建筑发展演变历史及建筑文化理论研究。
3、地方城镇与建筑发展史:地方城镇的生长与发展研究:地方城镇的空间构成机理、环境、秩序意义研究:地方城镇的发生学与更新学研究。
4、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及理论系统研究: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思想、追塑其思想的历史,包括多元共生、承前启后的建筑实用观、功能观、技术艺术观、空间环境观等相关的理论研究。
岩土工程(1)硕士
一、学科简介
岩土工程是一门解决工程建设中有关岩体、土体及工程环境等方面问题的一门综合科学技
术。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岩土体的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及其发展演化规律,进而对岩土
工程的安全提供技术保证。该研究方向涉及矿山、交通、水电、建筑等诸多方面的岩土工程问题,
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昆明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学科点主要从事边坡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及施工技术、爆破工
程、地质灾害及防治技术、地基基础、灌浆机理及加固等方面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目前在边
坡稳定性评价及加固处置、地压控制、爆破工程、地下水及软岩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的具有
较高学术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在纵向和横向科研中,解决了大量的岩土工程理论与
实际难题、已经形成了学科梯队相对稳定且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随着本学科队伍的不断建
设、发展,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岩土工程学科必将迎来更加光辉和灿烂的明天。
二、研究方向
1,边坡工程
2、工程爆破
3、地基基础
4、地下工程及施工技术
5、地质灾害及防治技术
6、灌浆机理及加固
岩土工程(2)
一、学科简介
本专业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以西南高烈度山岭重丘区重大工程为依托,致力于区域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工程、软土地基稳定性、边坡稳定理论及其加固技术、土工材料及其工程应用、地基基础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学科点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以中青年为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结构层次合理、勇于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学术梯队,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部、省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同时积极参与工程实践,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若干重大技术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学科点科研经费充裕,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丰富的图书资料以及完善的教学实践基地。
三、研究方向
1、区域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工程
2、地基基础工程
3、斜坡稳定理论及其加固技术
4、山区高等级公路路基稳定
5、岩土工程抗震
结构工程
一、学科简介
结构工程是研究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重要学科,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学科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结构发展的前沿课题,主要研究结构理论及其计算方法,研究和开发新型结构.充分吸收当今世界先进结构理论、计算机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基础工程、新型建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达到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目的,促进结构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
本学科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加强与国内外结构工程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注意结构发展的新动向,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中,形成了以中青年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学术梯队,现有教授5人,博士5人,承担和完成了多项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与重视,被吸收为中国空间结构协会会员单位。本科点科研经费充裕,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计算机室、丰富的图书资料以及完善的教学实践基地。
二、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和结构工程技术的发展,结合我校结构工程学科的优势项目,本学科设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钢结构:主要研究钢结构稳定及设计理论与应用。
2、空间结构:主要研究整体张拉结构、网架、网壳和索膜结构等大跨结构及预应力张拉技术。
3、砼结构:主要研究砼结构非线性理论、建筑结构裂缝分析、新型结构构件及材料性能。
4、组合结构:主要研究组合结构与构件和节点的工作机理及其设计方法。
5、高层建筑结构:主要研究高层结构分析理论,新型结构形式及结构控制方法
6、地基基础工程:主要研究地基基础理论及应用、高层建筑基础分析等。
7、新型建材:主要研究新型建筑材料理论及应用等。
8、施工技术与经济分析:主要研究新型施工技术方法与结构经济性分析等。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一、学科简介
本专业是云南省七五和十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亟需发展的学科专业点,是省内唯一长期坚持地震工程及其减灾防灾研究的学科。研究方向切合云南省省情和经济建设需要,对解决高烈度地震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生命线工程等重大实际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本学科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中青年为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结构层次合理的学术梯队,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及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裕,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和重视。具有成功地培养高素质硕士研究生的经验。以抗震研究所为主体,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与科研、设计、施工单位密切联系,教学实践基地完善。学科点现为国家抗震规范修订组成员。
二、研究方向
1、工程抗震——主要针对高地震烈度区大型工程的抗震研究,结构可靠性与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减震分析及加固方法的研究,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研究,建设场地评价,地基处理等。
2、结构减震控制——主要针对结构控制与耗能减震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3、城市防灾及公共安全——主要研究城市及基础设施减灾技术与对策,生命线系统工程抗震,城市抗震减灾规划,地震危险性分析,震害预测等;
4、结构健康诊断——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评价及加固理论与技术。
建筑与土木工程
一、学科简介
本领域是云南省重点建设和亟需发展的领域,研究方向切合云南省省情和经济建设需要,解决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生命线工程等重大实际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建筑学学科领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同时,建筑的良性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秩序、社会稳定以及环境方面的问题。主要研究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建筑进行整体、全面、持续的深入研究。
本学位点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和云南省人居环境、城乡发展、传统聚落与建筑文化的特色与特点,以地方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为切点,以整体概念与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为参照,走“地区化”的研究道路,致力于地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地方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地方性、本土性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风景建筑设计及理论,以及旅游建筑及环境设计,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土木工程学科领域面向西部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土木程与力学主干学科为支撑,形成了中青年为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结构层次合理的学术梯队,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及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裕师资力量雄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和重视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丰富的图书资料,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研究领域范围
1、建筑学: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土地资源规划、风景旅游区规划、历史文化城镇保护规划及村落集镇规划设计等相关工程实践及其理论方法的研究。
2、土木工程:包括结构工程、工程抗震减灾、工程力学、岩土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工程材料、水利工程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工程力学
一、学科简介
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已成为土木、水利电力、
机械、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矿山、交通、环境保护、材料与加工、自动化技术、农业、生物、船
舶、石油化工、航空与航天以及国防建设等工程科学的重要基础。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
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相互促进以及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博士点以非线性弹性力学及柔性结构分析、非线性振动和动力系统分
支理论、流体一结构耦合振动、热弹性理论以及结构振动与工程抗震等为主要研究领域,与材料
加工、机械制造、噪声控制、水利电力、建筑抗震、道桥与交通等工程领域相结合,体现工程力
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应用,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近年来,本学科完成国家级、省部级
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三百多
篇,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力学与工程结合范围内,从事科学和技术研究。本专
业的研究方向是:
1、材料随机细观结构分析以及大变形结构分析:
2、非线性振动理论一交叉与混沌:
3、流体一结构耦合振动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热应力及其在材料加工工艺中的应用:
5、结构振动与工程抗震等方面。
道路与铁道工程
一、学科简介
“道路与铁道工程”以西南高烈度山岭重丘区高等级公路及铁路工程为依托,致力于特殊路基、桥梁、隧道及交通系统工程研究,对于解决制约云南省经济腾飞瓶颈问题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二、研究方向
1、桥梁研究——重点对桥梁结构类型、施工工艺、减振、防震技术的研究。
2、道路与特殊路基研究——重点解决高路堤填筑、路面基础加固、纤维挡土墙、河堤路基加固、路基边坡加固、软土地基处理。
3、高路基边坡稳定及其加固技术。 ·
4、长大隧道广义围岩稳定及施工地质灾害控制。
5、地基基础工程——深基础、软土地基处理及其可靠度分析研究。
6、道路系统工程——道路交通系统工程;道路改扩建系统分析:道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城市规划及设计
一、学科简介
城市规划是建筑学领域内的专业学科基础,主要研究城市及其区域发展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规律。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城市规划进行整体、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合理、高效和宜人城市途径与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前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注重单一的物质空间规划,工业革命以后形成的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从早期的形体规划设计,逐步发展成为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学科。该学科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技术科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等密切相关。
本学位点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镇人居环境、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关注城市与自然与社会与未来发展需求的共生关系,探讨其相关的设计理论及方法。
三、研究方向
1、西部城市社区研究与风景旅游区规划:学习掌握城市社区的文化意识、生态观念及政策环境,从多角度对西部城市社区及其风景旅游区进行相关的理论与设计研究。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小城镇规划研究:从时间与空间维度以及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历史文化城镇和小城镇进行理论研究,并关注其相互关系联系与影响,从而探索历史文化城镇的更新发展对策,实际的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探索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途经和规划设计理念。
市政工程
一、学科简介
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点主要从事给水取水工程、管渠工程、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的研究和科学实验。应用水文学、供水水文地质学、流体力学、固体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生态学、计算机以及工程学的知识和理论,揭示各天然水源的真实演化规律,寻找各种不同水源的最佳取水方法;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用水象,研究其真实的用水变化规律和相应的管渠工程设计计算方法:探索给水、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
三、研究方向
1、取水与管渠工程
2、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水工结构工程
一、学科简介
本硕士点以弹塑性力学、结构动力学、岩土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为基础,密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探索水工结构分析、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科在水工结构计算、水工结构抗震、水工结构可靠度分析、高边坡处理技术、工程水力学理论及其应用、混凝土力学特性及损伤、实验测试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形成了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的学术梯队,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已用于工程实际,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研究方向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本学科紧密结合,从事科学技术以及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是:
a) 水工结构分析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b) 大型水工程结构病变机理及健康诊断技术
c) 测控与计算机技术应用
d) 岩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
专业培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继续深造、终身学习的基础,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范围
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矿山建筑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三、业务培养规格要求(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l 思想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基本的和高尚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能体现哲理、情趣、品位、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保持心理健康,努力做到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乐观、积极、向上。
l 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
1. 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的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
2.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普通化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3.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
4. 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5. 具有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l 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工程管理是针对工程实践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包括: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实施中的管理;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等。随着现代工程出现了规模巨大、决策流程复杂、涉及技术种类众多、组织结构庞大、历时漫长、参与人员众多等趋势。工程管理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使得工程管理人员在现代工程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方向 1项目管理 2工程造价与投资管理 3发地产开发与管理 4城镇建设与发展管理
机构设置
相关图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概况
发展定位
办学成就
学科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