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承镇
流浪儿之父
郑承镇,男,天桥区北坦社区居民。 23年间他收养了400多名流浪儿童,被人尊称为“流浪儿之父”。2010年11月14日凌晨3点40分,郑承镇因病情突然恶化,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3岁。
个人资料
为了“孩子们走上正道”,他多年来默默奉献,给予流浪儿温暖,被人尊称为“流浪儿之父”。在他20平方米的小屋里,如今住着9个孩子,最多的时候,这里住过13个孩子,一张床睡3个。被孩子们唤作“大爷”的郑承镇没有工作,没有固定收入,就连这套房子,也是几年前别人资助的。不过,这没有妨碍他20年如一日收养流浪儿的助人热情。
常常,等孩子们入睡后,郑承镇都会骑着三轮车到汽车站和火车站,看看有没有流浪的孩子,往往半夜之后才回家。对于领回家的流浪儿,郑承镇总是先安顿在家里,然后想办法联系其家人,送他们回去,无家可归的就留在身边。
孩子们到了上学年龄,由办事处出面协调附近学校让他们免费入学,大一点的,郑承镇就给他们联系技术学校学习,以求孩子们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孩子们大多很争气,很多流浪儿成了优秀生。在济南市市一家棒球队的资助下,他收养的3个孩子进入球队打球,并在一些比赛中取得很好成绩,一些到济南比赛或访问的韩国日本的棒球俱乐部,听说郑承镇和他的孩子们的故事后,都要到这个特殊的家庭来看一看。
由于媒体的报道,郑承镇在济南渐渐有了名气,很多人慕名而来,主动把一些孤儿送到他这里,有的记者朋友甚至把采访时遇到的孤儿也送到他家来,对此,他从不拒绝。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眼看着人丁兴旺,他非常高兴。
从1987年到现在,被他捡回来的孩子已经有400多个。大部分孩子被送回了家,无家可归留下来和他长期生活的孩子现在有9个。养活这些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没有工作的郑承镇来说。因为收留孩子,郑承镇搬出了姐姐家,还先后两次失去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随着捡回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他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但他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挣钱养活这些孩子们。因为捡垃圾的钱不够维持他和孩子们的生活,他一度还卖过血。
为了孩子,已经单身半辈子的郑承镇还舍弃了成家机会。郑承镇坦言,他担心自己找老伴后孩子们会受委屈。“我如果找老伴,她首先必须支持我的事业,不能为孩子吵闹。”郑承镇从未觉得孩子是负担。“我应该保护他们。”他说,如果哪天不能把流浪的孩子带回家,“我都会睡不着觉。”郑承镇被评为山东省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先进个人。
人物缅怀
郑承镇从1987年开始收养流浪儿童,23年时间收养了400多人。从今晨始,泉城各界人士纷纷来到郑承镇住处献上花圈,表达哀思。目前,住在郑承镇处的流浪儿童还有9名,有关部门表示将妥善安置。今天14点30分,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天气变得阴冷。天桥区北坦社区两间简陋小屋的外面,已摆满了花圈,各界人士获悉郑承镇去世的消息后纷纷自发来此悼念。“郑爸爸,我们永远怀念你!”“郑爸爸永远在我们心中!”“好人郑承镇千古!”……花圈上的一幅幅挽联,诉说着被收养孩子们的怀念以及大家对这位老人的敬意。
两间平房,其中一间是孩子们的宿舍,里面摆满了双层床,几个孩子坐在床上,沉默不语。另一间房子原本外间做厨房,里面是卧室,目前已摆起了灵堂。照片上的郑承镇,温暖而慈祥;室内烛光摇曳,大家泪光闪闪。
屋里一幅幅锦旗,一面面奖状,一个个亮闪闪的奖杯,家具上给孩子们张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格言,依然默默向人们诉说着老人的大爱人生。平房旁的路边上,停着郑承镇平时用来救助流浪儿童的一辆机动三轮车,这是天桥区一家国营煤店的经理赠送的,因数月来未曾动过,如今上面已覆了一层尘土。
因患阻塞性肺病,从今年7月开始,郑承镇进入省胸科医院治疗。3个多月来,他的病情牵挂着各界人士的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社会各界纷纷前往医院看望和慰问。一些热心市民主动到郑承镇的住处,帮他照料孩子们。家住朝山街,已年近花甲的热心市民柳女士,更是 每天都来到这里给孩子们做饭,教导孩子们如何为人处事……
生于1947年的郑承镇,从1987年开始,先后救助收养了流浪儿、孤儿400多个。这些孩子中,有的读了中专、警校,有的参了军,没有一个再流向社会。他也因此获得了社会的肯定,先后被评为济南市阳光老人、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范个人、济南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首届热心泉城公益事业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郑承镇的事迹,也被各级新闻媒体报道过。
目前,住在郑承镇处的流浪儿童还有9人——— 这是他生前收养的最后一批孩子。郑承镇去世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妥善处理孩子们的归宿问题。孩子们将被安排到救助站的专门房间内,有专人负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记者了解到,“流浪儿之父”郑承镇的追悼会,将于16日13点在济南市殡仪馆举行。
病危消息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郑承镇大爷病情恶化,记者昨天从省胸科医院新院区获悉,医院已给家属下发了病危通知。由于严重的肺心病以及长期服用激素导致脏器出现问题,郑承镇随时有生命危险。
“郑大爷的病情比较严重,医院谢绝探视。”3日上午10点半,记者来到省胸科医院新院区,在重症监护室病房区34床,郑承镇正在接受医生和护士抢救。“刚才一个亲戚来看他,他一激动,心率一下子上升到160多,不能探视了。”护士长李春梅和主任医师孙文青拒绝记者进入病房,只允许在门口看一看。
与上次记者探视时相比,郑大爷又消瘦了许多,几乎是蜷缩在病床上,戴着氧气罩和24小时心电监控设备。
半个月前,郑承镇因为口腔内严重溃疡无法吃饭,医生只能通过胃管输入营养液,如今情况又进一步恶化,心衰和肺部感染加重,身体情况很不好。“郑承镇入院时就属于比较严重的肺心病,医院也多次组织专家会诊,但是病人不配合是个很麻烦的问题。”省胸科医院重症室主任孙文青表示,郑承镇住院期间情绪不是很稳定,可能是牵挂家里的孩子,比较急躁,多次表示不想戴呼吸器。“戴上呼吸器对缓解病情有很大作用。”李春梅说,医生、护士不停地给郑大爷做思想工作,可怎么也做不通。
郑承镇曾患有哮喘,长期服用激素类治疗药物,这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引起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综合类病征。“现在郑大爷的体质非常差,打个吊瓶血管都淤血很久。”李春梅护士长说,护士24小时看护着他。“我们也特别希望郑大爷赶快好起来,他抚养了那么多孩子,就是为了孩子郑大爷也应该积极配合治疗啊。”说这话时,李春梅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我们很想去看看爷爷,可是上学没有空。”3日下午,郑大爷收养的孩子范洋洋告诉记者,他已经一周没去医院了,很担心郑大爷的身体,如果周六周日休息,他们就去看看郑大爷。
济南市“流浪儿之父”郑承镇于今日凌晨3点4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3岁。其追悼会将于2010年11月16日中午1时10分在粟山殡仪馆举行。
人物争议
爱心在23年的争议中前行
“有人说,他收养那些孩子是为了挣低保金。每个孩子每个月都有政府补助,他把这些钱扣下来,给孩子们的生活费很少。”一位邻居向记者透露,并不是没有人怀疑过郑承镇的动机。
“还有人说,老郑喜欢炒作自己,他在用这种方式获得社会地位或名声。你看,确实有很多媒体报道他。”这位知情的邻居说,她很了解老郑内心真正的痛苦是什么。“老郑一干就是23年,为了这些流浪的孩子,除了他,谁能这么执着,谁能这么付出?谁会这么炒作?没有其他人能做到这点,他在用这种执着的方式,扇那些诽谤他的人耳光。”
从1987年到现在,被郑承镇捡回来的孩子已经有400多个。为了收留这些孩子,他先后失去了两份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因为捡垃圾的钱不够维持他和孩子们的生活,他一度还卖过血……
在这种窘迫的生活环境下,他之所以能20多年不间断地救助流浪儿童,除了自己的坚持外,还有来自媒体、社会方方面面的鼓舞。2002年,济南市民政部门了解到他的事迹后,特批办理了低保。每月2205元低保金,使他和流浪孩子的基本生活费有了保证。
社会上关注郑承镇的好心人越来越多,煤、油、面、学习用品、衣服……用郑承镇的话说就是:“正是有了好心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才有能力坚持到底。”
"郑承镇模式"不可复制
郑承镇走了,他传奇的“救助模式”也会走开吗?
“针对流浪乞讨儿童,济南市有完善的救助机制。”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史本君称,郑承镇的善举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下一步,他们会加大对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来做,“流浪儿童的保护不是个人的问题,这需要各级政府、监护人及福利机构的共同努力,最终目的是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郑承镇的善举是可亲可爱可敬的,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好人。救助流浪儿童需要多措并举,让流浪儿童真正健康成长,关键是要找到每一个流浪儿童最适合的抚养和成长教育方式。”济南市民政局巡视员冯兆荣表示,从对孩子长期的保护上来看,政府福利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加完善。
“我们也鼓励民间收养,但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冯兆荣称,如果只是一两个流浪儿,想收养的人又在政府福利机构办理了相关的法律程序,收养者就成了流浪儿的法定监护人,这样一来,就能保证孩子有个长期稳定的救助。但像郑承镇这种情况,有9个孩子,而且孩子来源等各种情况都不明了,这些孩子都没有明确的监护人。严格意义上,郑承镇对这些孩子没有监护权和抚养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流浪儿的长期生活、学习就不能有很好的保障。从孩子长期的学习生活来看,更适合在救助管理站、社会福利院等福利机构救助。
流浪儿中的明星:林国良
林国良:被郑承镇所收养的流浪儿林国良,现已进入日本棒球职业联赛的千叶罗德棒球俱乐部,并且在与日本巨人棒球队的联赛中首次出场。并且以二垒手的身份打满全场,而且在比赛中打出一记二垒安打,最终帮助球队以17:11的比分战胜对手,为球队进军亚足联冠军联赛奠定基础。
对流浪儿永远的爱——十年前收养过的孩子仍然牵挂在心头
2009年2月24日上午,在济南市北园大街顺河高架桥的最高点,一名男子跨坐在桥栏杆上,情绪非常激动,随时有坠落的危险。消防和医院急救车先后赶到现场。关键时刻,曾经收养过该男子的郑承镇老人赶到,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男子最终被成功救下。男子半个身子悬在桥外
10点50分,记者赶到现场时,男子正面朝北,跨坐在桥栏杆上,半个身子悬在了桥外。在男子的身下,桥面距离地面足有四五十米高,人一旦坠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民警和医院急救车先后赶到现场,在桥的下面,一辆消防车也在待命,不少行人驻足观看。
“有啥想不开的,下来好好说!”民警尝试着把男子劝下来,不过男子的情绪看起来比较激动,民警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11点多,郑承镇老人打车赶到了现场。“你这是干什么?”老人说着话,慢慢走近男子,紧紧抓住了他的胳膊。看到老人,男子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此时,四位民警一拥而上,众人合力把男子拉回了桥面。
十多年前收养他,这次不能不管他
记者了解到,跳桥男子名叫杨绪朋,今年35岁,菏泽市单县人,十多年前曾跟郑承镇老人生活过。
“1991年,我不愿意上学,在汽车站附近流浪,被郑大爷收留了。”杨绪朋说,他在郑大爷家一呆就是两年,成家以后,始终跟郑大爷保持联系。
今天上午10点多,当郑承镇老人听说杨绪朋跑到高架桥上时,他着实吃了一惊。
“民警给我打电话时,我正在家给孩子们做饭,一听就沉不住气了,赶紧过来。”郑大爷告诉记者。被救下后,杨绪朋被民警带回了北园派出所。“为了你一个人,各方面警力都出动了,你上边有老人,下面还有孩子,不能这样。”老人劝导说。
记者了解到,2007年10月,杨绪朋查出得了尿毒症,为了治病,前后已经花去了10万多元。治病花去巨额医疗费,跳桥是一时想不开。
“家里的树也卖了,粮食也卖了,没有钱了,亲戚朋友也都借遍了。”杨绪朋无助地说,就在最近的两个月,他还花掉2万多元,至今欠着医院2000多元医疗费,“原来也曾有一个合适的肾源,但是因为没钱,手术没做成。”
对此,郑大爷也是一脸无奈。“他家里挺穷,老婆在饭店刷盘子挣钱给他治病,6岁的女儿跟着奶奶。”
尽管这样,郑大爷还是鼓励杨绪朋勇敢地活下去。“你上有老下有小,治好了病,还得养家糊口呢!”郑大爷表示,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帮杨绪朋。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资料
人物缅怀
病危消息
人物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