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辞典》是由
张舜徽编撰,
山东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08月01日出版的专书辞典,是“二十五史辞典丛书”之一。该辞典的编写旨在为读者阅读《
后汉书》提供便利。
《后汉书》原书一百二十卷,其中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由
刘宋范晔撰写;八志三十卷,由晋
司马彪撰写。由于本纪和列传中某些内容较多的篇章分为上下卷,实际上该书共一百三十卷。《后汉书》记事起始于公元25年(
刘秀建武元年),结束于公元220年(
刘协刘协
延康元年),涵盖了共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范,字蔚宗,
顺阳(今河南淅川)人,生于公元398年,卒于公元446年。范晔出身官僚世家,曾任
曹据刘义康的
参军、
新蔡县知府、尚书吏部郎等职。
刘义隆元嘉元年(424),范晔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
宣城市太守。《
后汉书》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撰写的。
范晔生活的时代,距后汉已有二百余年,他不满意已有的后汉史书,以《
东观汉记》为主要依据,参考各家史料,写成了九十卷只有纪传的《后汉书》。
由于范晔的文才和
历史学修养,他所撰的《后汉书》文笔流畅,叙事简明周详,结构严密,书中很少重复和疏漏。范书一出,受到社会上学者们的欢迎,学习和研究的人也较多。在
南梁时,刘昭和
吴均都给《后汉书》作过注释。
刘昭看到范书只有纪传而没有志,于是取
司马彪《
续汉书》中的八志,加以注释,以补范书之缺。司马彪,字绍统,晋宗室,以汉氏中兴尚无全史,撰写《续汉书》八十篇。彪书早已散佚,唯其八志三十卷,赖刘昭取以补范书之缺,得以保存。范晔本拟照《
汉书》之例,撰写十志,未成而卒。司马彪的八志与
班固的十志比较,没有《沟洫》《食货》《刑法》《艺文》四志,是很可惜的。尤其是无《
食货志》,对
东汉一代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发展情况没有系统的资料,给
历史学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新增的《百官》《舆服》二志中,《百官志》即是《
百官公卿表》的继作,而《舆服志》记载的车马、冠服等制度,以表明封建的等级关系,史料价值也不是很高的。《
后汉书》本纪列传部分,史学界一向认为是写得较好的。十个本纪中,《光武帝纪》和《皇后纪》因内容较多,均分上下卷,实际上本纪是十二卷。《
史记》《
汉书》只将
吕雉入本纪,其他皇后均入《
外戚传》。
范晔将《外戚传》之皇后改为本纪,是有独到看法的。范氏认为
东汉一代,皇后或皇太后把持朝政的时候比较多,所谓“东京
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主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见《皇后纪序》),因此从当时历史实际考虑,把皇后全部归入本纪是恰当的。列传部分,《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样,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但范晔根据后汉的历史特点和自己的见解,创设了《党》《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七个新的类传。东汉时期宦官和外戚两个集团曾长期把持朝政,排斥名士官僚集团,曾两次大兴党锢之狱,以镇压名士官僚集团的反抗。《党锢传》和《宦者传》就是记载这方面的斗争情况的。特别是《
列女传》,
范晔把才行高秀的妇女收入传中,不只注意节操一个方面,是很有见地的。如传中所载有女史学家
班昭,女文学家
蔡文姬。我们知道蔡琰是两次改嫁,侍奉过三个丈夫的人,如果按照封建的节烈观,是不应收入《列女传》的。范晔却不为旧的思想所束缚,充分体现了他具有的进步
历史学观点。
《
后汉书》是研究后汉一代历史的主要资料,价值很高,历来为文史学界所重视。自《后汉书》问世以来,研究注释其书的人是很多的。
唐朝李贤等人的注释,可以说是集唐以前各家注释的大成者。现在通行本《后汉书》,都是带有
李贤注的本子。至清末
王先谦,又将唐以后研究《后汉书》的成果,特别是清人研究的成果,如
惠栋的《后汉书补注》等各家之作,收集起来,撰成《
后汉书集解》一书,成为第二次总结性的著作。建国以后,于1965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校点本《
后汉书》,对广大读者来说,提供了更大的方便。随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与之相适应,必然带来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大繁荣。从而学习研究历史文化典籍的人,也就会日益增多,因此编辑一套阅读二十五史的工具书,当是今天社会上广大读者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