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花乌头(学名:Aconitum chasmanthum Stapf.)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块根
胡萝卜形,长约7厘米,粗约8毫米。茎高约50厘米,光滑,无毛,多少密生叶,不分枝。
叶片似
镰形乌头,五角状圆形,长4.2-4.8厘米,宽4-5.6厘米,基部浅心形,三全裂几达基部,中央全裂片
菱形,基部狭楔形,三深裂,深裂片多少细裂,侧全裂片轮廓斜扇形,不等二深裂,两面无毛或几无毛,脉上面下陷;叶柄长3-5.5厘米,无毛。
总状花序长约15厘米,狭长,具约25朵密集的花;轴粗壮,与
花梗同被伸展的短柔毛;下部苞片叶状,上部苞片线形;下部花梗长4-7毫米,上部的变短;小苞片生花梗上部,线形,长约3毫米;萼片蓝堇色,外面疏被短柔毛,上萼片船状镰刀形或船形,自基部至喙长约1.8厘米,宽约5毫米,下缘稍凹,与斜的外缘形成狭喙,侧萼片宽倒卵形或圆倒卵形,长约1.3厘米,下萼片长圆形;花瓣长约1.5厘米,爪有少数毛,瓣片无毛,长约5毫米,唇长约2.5毫米,距极短,半球形,长约0.7毫米;花丝全缘,无毛,偶尔疏被短毛;心皮5,子房被疏柔毛。9月开花。
生长习性
展花乌头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很强,海拔2000米左右均可栽培,不退化。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栽培。阳光充足的高平地种植,前茬作物水稻、玉米、蔬菜、小麦为好。忌连作,否则品种退化,选向阳较脊薄的沙壤土育种为好,块根健壮,支根细,作种栽。植株生长良好,少病害,产量高,质量好。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乌头属喜温暖湿润气候,选择阳光充足、表层疏松排水良好、中等肥力、较脊薄的沙壤土为佳,适应性强,忌连作。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麦作物。收获后,进行翻晒,充分风化,使土壤细碎,作,畦宽100-130厘米,高16厘米,沟宽30厘米。施足底肥,以厩肥和适量的
过磷酸钙(每亩50公斤)施人穴内,覆土6-10厘米。
田间管理
修根打尖:修根分两次进行,第一次4月上旬苗长出4-5片叶时进行,把植株附近泥土刨开,现出母根及
乌头属在母根内侧留2-3个较大的乌头,小苗留一个,其余的乌头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露出上半
乌头部为度,削去母根上的新生小乌头及所保留的大乌头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个独根,使乌头表面光滑,注意勿损伤母根。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后,在植株叶腋间长出腋芽,立即拿去,使营养集中于乌头根的生长、除草、浇水、施肥。防病虫害、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可大大提高农药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
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除草追肥:
乌头属栽植宜精细,除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外,见草就除,夏天忌积水,适时追肥,苗高6厘米时,追第一次肥,每亩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液1000公斤,施在行间。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根后,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水1000公斤,施在每两株距间。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根后,粪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两株距间。注意病植株,发现即拔掉烧毁,缺苗者要补齐。培土:为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促进块根膨大,在追肥时将畦两侧的土搂入植物根部作成鱼背形。灌水排水: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气温升高后,应浇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烂根。壮茎强根:在生长旺盛期,喷施药材根大灵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
繁殖方法
多采用
分根繁殖,育优质高产品种,必须选择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培育繁殖材料。收
乌头时,大的药用,小的留在兜上,假植沙质壤土中,种时取出种栽,适时下种很重要,7月下旬至8月初将土地备好,收
乌药时,适合作种栽的乌头立即按行距50厘米,株距26厘米,深10厘米开穴,栽1-2个种苗,使芽口向上,覆土3厘米。天干旱时7-8天浇水一次,让乌头在地里休眠,第二年出苗生长。若从老取下种栽,用沙质壤土或砂土挖66厘米左右深的坑,在下面铺一层种栽,上面盖16厘米厚砂土,作成瓦背形,四周和中间立几束玉米秆等物使之通气。12月份,到备好的地里,分大中小三等,大株株距26厘米,中株株距20-23厘米,小株株距16厘米,每栽两行,每亩下种量为50公斤,冬裁时要选择健壮整齐、产量高、质量好的幼苗。过于寒冷的地方不能冬种也可春天栽种,方法同上一般只能繁殖两年。山区培育品种,防止退化,优良品种以“
和尚头”为最好,块根大产量高。
乌头属栽完后,随即在畦的一面套种玉米,每隔50厘米种一窝,每穴留两苗,套种玉米只套种在畦的向阳面,主要为乌头遮荫。
病害防治
乌头的虫害主要是
蚜虫,可配置25%
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在5-6月份或7月份各预防喷施一次。角斑病也多发在雨季,发病后叶片呈
褐色斑状,并逐渐干枯,防治可用
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喷雾,每四天喷一次,连喷三次。白绢病又叫根腐病,在6-8月发病重,受害根成乱麻状干腐或烂薯状湿腐。根周围和表土布满油芽籽状菌核。防治方法:和水稻或
禾本科轮作,采用高畦,雨季排水,土壤消毒,发病用50%
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病区。
植物文化
乌头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南北朝南梁的大医学家
陶弘景已指出:“乌头与子根同根,子根八月采,......乌头四月采。”
宋朝人
杨天惠在他所写的《彰明子根记》一文中指出:“盖子根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
乌头属,附乌头而旁生者为子根,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散者为漏篮子”。
明朝大医学家
李时珍也指出:“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子根,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子根如
芋子,盖一物也”。他并将
乌头分为川乌与乌头二类:“出彰明者即子根之母,今谓之川乌头,……,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及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乌头头。”乌头、子根的主产区仍是
江油市、
平武县一带。通常药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根)则称“子根”,所含的化学成分有
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合物。
乌头属的花美丽,可供观赏,清人
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写过较生动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娇纤,名
鸳鸯菊,花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内露双鸾并首,形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
近种区别
展花乌头与近似种
镰形乌头相比,可通过萼片外面有毛、中萼片顶端圆形、子房有少数毛等特征进行区分。
产地生境
展花乌头在中国主要分布于
西藏自治区中南部,生长于海拔4600米的山地草坡环境中。此外,
印度西北部也有其分布。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