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燕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戴燕,女,祖籍安徽芜湖市,生于合肥市。“文革”期间,先后就读于合肥市屯溪路小学、向阳路小学、第十五中学、第十四中学。1978年初入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1982年初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中华书局从事古籍整理的编辑工作,所编徐震堮著《玉台新咏校笺》、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等曾获得过“国家图书奖”古籍类的奖项。
人物简介
1986年入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此后再度回到中华书局任编辑、副编审,策划编辑有《名家精译古文观止》、启功张中行金克木合著的《说八股》等。1993-94年赴京都大学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1995年调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历任《文学遗产》杂志编辑部副编审、编审,所作学术访谈《史料、视角、方法──关于二十世纪唐代文学研究的对话》(访问董乃斌赵昌平陈尚君)、《历史与现状──漫谈日本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访问兴膳宏川合康三金文京),分别刊登在《文学遗产》杂志1998年第4期、1999年第1期上。2004年赴香港城市大学做为期半年的客座研究员。2005年转往同文学所古代室任研究员。2006年9月调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并任博士生导师。
戴燕丈夫为葛兆光先生。
研究方向
1. 中古时代社会生活史中的文学
2. 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学术史
3. 日本近代汉学
学术著作
专著:
晚唐风韵》(与葛兆光合作,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台北汉欣书局1991年、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玄意幽远:魏晋思想与文化》(香港中华书局199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文学史的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编译:
对中国文化的乡愁》(与贺圣遂合作编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异域之眼——兴膳宏中国古典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注释选编
《名家精译古文观止·注释》(中华书局1992年)
《新版鲁迅杂文集·集外文集·古籍序跋校注》(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历代诗典》(选编,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论文及书评
《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在日本的流传及其影响》(《中日文化交流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关于六朝诗歌声律说形成的研究》(《文学遗产》1989年第6期)
《论六朝诗歌声律说的美感效应》(《文艺研究》1990年第1期)
《在研究方法的背后》(《文学遗产》1992年第1期)
《陆云的“用思困人”及其他》(《文学史》第3辑,1995年)
《文学·文学史·中国文学史──试述本世纪初中国文学史的发轫》(《文学遗产》
1996年6期,获“《文学遗产》1996-97年度优秀论文奖”大奖)
《怎样写文学史》(《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
《中国文学史:一个历史主义的神话》(《文学评论》1998年第5期)
《陆云“与兄平原书”笺注二则》(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57册,1998年)
《文科教学与中国文学史》(《文学遗产》2000年第2期)
《从“民间”到“人民”——〈中国文学史〉的正统论》(《文学评论》2001年第6
期,日文版收入川合康三编《中国の文学史观》,东京创文社2002年)
《写实主义下的文学阅读——中国文学史经典的生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2年第2期)
《黄门小考》(《中华文史论丛》第69辑,2002年)
《祖饯诗的由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4期)
《索靖、陆机交往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1期)
《鲁迅的药与酒及魏晋风度》(《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3期)
《从〈文选·情赋〉看,情为何物》(《九州学林》2005年秋季号)
《千年万里两薪传》(《二十四书品》2005年第5期)
《我观异域之眼》(《读书》2006年第8期)
《“飞驰”新解——读〈典论·论文〉札记》(章培恒主编《中国中世文学研究论
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7年)
《文史殊途——从梁启超、陈寅恪的陶渊明论谈起》(《中华文史论丛》第86辑,2007
年第2期)
译文
中野孝《菊花》(《日本文学》第二期,1983年)
镰田茂雄原《禅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文化》第6期,1992年)
木村清孝《万松行秀的禅世界》(《中国文化》第6期,1992年)
斯波六郎《对〈文选〉各种版本的研究》(《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
坂出祥伸《望气术考》(《清华汉学研究》第2辑)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研究方向
学术著作
注释选编
论文及书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