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隧道为
太中银铁路重点
控制工程,全长20.7公里。为
亚洲第三长,中国第三长铁路隧道(含在建)。吕梁山隧道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采用整体道床,工程总投资4.6亿元,工期36个月。
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在
汾阳市一
离石区区间穿越吕梁山脉,为两条单线单向坡隧道,各长20.7km。隧道东进口位于汾阳市栗家庄
上林舍村西北侧,西出口位于离石区
吴城镇西南侧的
吴城水库库区边缘。汾阳进口高程1l05m,离石出口高程l330m,高差225m,从东向西隧道以11%o坡度连续上坡。隧道于2006年4月开工建设,2009年9月贯通。隧道纵线穿越
吕梁山东西两翼
石灰岩岩溶含水层。隧道施工造成了汾阳市的峡口泉(又名向
阳泉市)、上林舍泉和离石区的吴城泉于2007年至2008年相继断流,影响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以上岩溶泉在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施工前的2006年流量为:峡口泉0.0721113/s(6200m3/d),上林舍泉0.01011m3/s(950m3/d),吴城泉0.117m。/s(10100m3/d)。三泉流量合计0.2m3/s(17280m。/d)。据
吕梁市水利局从2009年9月隧道打通后在
汾阳市进口段排水渠连续测量,稳定外排水量为0.3m3/s(26000m3/d)。会同施工单位在离石九里湾三号斜井处测定断面排水量为0.2m3/s(17280m。/d)。
太中银铁路公司委托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9年编制的解决
汾阳市受影响村庄人畜饮水可研设计方案,提出在姜垣上村打深井两眼,以郭庄泉域岩溶地下水为水源,建输水管线15.6km,建加压泵站和调蓄水池,将水送至接通各村庄原有供水管网,解决19个村、1.2万人的人畜饮水,方案基本可行,汾阳市政府如无意见,设计上报批复后,尽快开工建设。
根据2009年度
太中银铁路委托山西省水利勘测研究设计院编制的吴城供水设计,设计方案提出打6眼深井,解决12个村、1万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基本可行,应上报审批。鉴于设计取水的岩溶含水层亦属于吴城泉域,与隧道涌水为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需要尽快补充供水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在水源相对保证的位置以探采结合打井2眼,根据勘探结果研判供水水源方案,确定集中供水方案的可行性,应尽快定井位,迅速开工。
根据7月9日专家组咨询优化方案意见及省水利厅专题会议安排,
吕梁市水利局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提出了解决汾阳向阳河灌区灌溉水源采用弓I水的新方案,基本思路是在汾阳上林舍隧道口建调节水池,利用隧道排水,取水量为峡口泉受影响以前的水量6200m3/d,向东北方向打一条长3.7km的引水隧道,将隧洞排水自流送入向阳河流域,接通原供水系统,该方案运行成本低。如今可进一步开展勘测设计工作和方案比较,如果其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经水利厅规计处批复后则可实施。
吕梁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10年提出的从隧道九里湾3号斜洞下提隧道排水至地面的方案,扬程200米,设计提水量每日1万m。洞外采用管道输水至用户或送至吴城水库调节利用。方案经省水利厅7月20日水源恢复专题工作会同意采用,要进一步进行设计。
以上两个灌区的恢复方案,都是利用隧道排水,该方案涉及铁路隧道内外新建调节池、输水管道和提水工程等,有些项目应在
太中银铁路铺轨前完成洞内和洞口附近工程。同意太中银铁路公司委托铁道第三设计院进行洞内和洞口取水工程设计,同时委托西段铁三局、东段铁十二局提前实施东洞口引水工程和3号斜洞下排水沟连通和集水井工程。市水利设计院应进一步深化洞外提引水工程的设计。实施该方案,可在恢复受影响的吴城灌区用水的同时,作为
吴城镇人畜饮水备用水源。
汾阳市向阳河灌区水源恢复工程的施工,由汾阳市政府负责实施。
离石区吴城灌区水源恢复工程的施工,由离石区政府负责实施。工程分别于2010年9月20日开工。
涉及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入口处(上林舍)的汇流引水管道工程,由汾阳市政府协调好铁路建设部门,提前委托铁十二局施工建设,必须在铁路铺轨前完成施工任务。汾阳市向阳河灌区水源恢复工程由于施工任务重,工期安排8个月,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涉及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内的提水工程,由离石区政府协调铁路建设部门,提前委托铁三局进行洞内施工部分,必须在铁路铺轨前完成洞内的引水工程,全部工程于2010年12月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