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镇
山西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
吴城镇位于离石区城东35公里处,介于北纬37°27'—37°43',东经110°56'—111°37',海拔1100—2008米,坐落于薛公岭山脚下,东与汾阳市接壤,西和离石区田家会相邻,南与中阳县相连,北与文水县相界,是离石的东大门,历来是商贸云集之地,兵家必争之地,自古有“拉不完的口,填不满的吴城”之说。
2021年,离石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吴城镇人口为3966人。
地理人口
吴城镇位于离石城东35公里处,坐落在著名的薛公岭山脚下,东与汾阳市接壤,西和离石区田家会街道相邻,南与中阳县相连,北与文水县相界。北纬37°27'—37°43'东径110°56'—111°37',海拔1100—2008米,东部气候较冷,西部较温和,平均气温4~6℃,日平均气温≥10℃,年平均积温2500~3000℃,1月份气温-6.9℃,夏季平均气温21.7℃,冬季平均气温-21.5℃,无霜期100~125天,属半湿润半干旱冷凉地区,气候优势成为避暑的宝地。
吴城镇总面积427平方公里,占离石区总面积的30%。截止2010年底,全镇人口为1456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1080人,总耕地面积62781亩,荒山荒坡17.5万亩。人口居住分散,主要分布在沿东川区和三交沟、驿沟、罗卜沟、洞沟、北海沟境内。
森林面积达28.4万亩,有北海山、九凤山、黄芦岭、薛公岭等山脉。有石窟泉、油坊坪泉等河流。旅游胜地有吴城水库白马仙洞等,薛公岭山顶风景如画,秋季时各种树叶五彩缤纷十分耀眼。
境内已探明地下石英萤石、镁矿等,储量丰富。还有碳酸钙、砂等建筑材料。
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928.39万元,总费用810.95万元。农民纯收入882.82万元,人均纯收入747元,是一个纯农业乡镇,二、三产业滞后。
当地为晋语离石区方言,东部部分自然村为汾阳市方言。
2021年,离石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吴城镇人口为3966人。
建置沿革
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军吴起在驿沟口修筑城墙练兵,故名吴城,现吴城镇驿沟口尚有旧城址。汉代于离县设置于吴城。明清时期在吴城设置吴城所,民国时期设区公所,抗日战争时期属离石县东川区管辖。1946年吴城为离石县第六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吴城属第六区(六区六个村,即:吴城、三交、王治庄、四皓、王营庄、义居)。
1953年仍为第六区,下设6个乡(不包括上楼桥乡),即:吴城乡、油坊坪乡、上四皓乡、下王营乡、下三交乡、下丰村乡。
1954年建制变更,取消区、公社。
1958年至1983年设吴城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镇建制,设吴城镇,所辖21个行政村。
2001年2月乡镇撤并,王营庄乡并入吴城镇,大东川合二为一,镇党委、政府驻吴城镇街上村,同时原32个行政村合并为16个行政村,含70个自然村,即:街上村、九里湾、上三交、下三交、上罗卜、下罗堡、上丰村、陈家塔、李家湾、李家沟、上四皓、油坊坪、任家塔、上王营庄、下王营庄、兔坪村。
环境资源
吴城镇是一个纯农业乡镇,境内东高西低,山多沟深,有广阔的森林面积,境内有吴城林场。
自然资源丰富,有营养价值很高的野木耳羊肚菌属、厥菜、沙棘,果木有山杏山桃、山楂,中药材有北柴胡黄芩、全地龙、甘草等十多种,农作物主要以阳芋、谷子、玉米、莜麦等为主。境内有石英、石料、长石萤石、镁、铁等非煤矿产资源。
民俗文化
吴城镇有一年一度的七月古会。逢四、逢八集市贸易。
经济发展
吴城镇属冷凉山区,适宜核桃种植,近五年来,国家投入5000余万元在我镇水库下游6村大力发展核桃林种植,面积达到11800亩,成立了核桃产业全作社,建立了6个500亩以上的精品园区,同时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取得国家投资的日光节能温室项目,已建反季节蔬菜基地800余亩(800个),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2009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文水大象禽业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吴城镇驿沟建设种猪场,在任家塔村建设肉养鸡场,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2010年引进投资30亿元的石头造纸项目,选址完成,进入建厂阶段。石英矿石的开采利用也在建设中。
吴城镇地理优势较好,黄骅港—山丹公路往返车辆较多,推动了餐饮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全镇沿途大小饭店、酒家60余户,商业门店20多户、修理业30多家。大型运输车辆200余辆、装载机、铲车30余部。
2010年底,粮食总产241.4万公斤,油料6.39万公斤、蔬菜67.91万公斤,肉蛋21.96万斤,企业总产值1800万元,上缴税款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0元。
社会状况
集镇建设。2011年,全镇16个行政村通电、通公路、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流)水,互联网用户106户,2004年至2007年全镇共完成街道硬倾42.7km,有70%的村实现了户户通。2010—2011年街巷硬化94.16km,其中街道硬化64.3km,巷道29.86km。16个行政村90%的街巷得到硬化。2010年街上村、上王营庄列为有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村,2011年上四皓村也列入整村推进村,上述三村各项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民居住方式基本达到宜居,全镇有14个村有文体活动广场,农民文化阅览室。目前,农村有了清洁工、清洁车环境得到较好改善。农民通往市区每天有八趟客运车往返城乡,达到每半小时一趟,方便了群众出行。赴省城有火车、大豪华车,两个多小时可到达,甚至可当天返回。
教育。境内有街上、上王营庄两所寄宿制小学,街上寄宿制小学列为“双百”示范校,开设远程教育,教室、宿舍均为新建、改扩建。
卫生医疗。镇内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30名,病床20张,设有急珍、内科、外科、妇幼、放射科,能开展普外、妇科学的常规手术。全镇建成新农村卫生所16个,并已全部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全镇共有医护人员18名,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医疗防护保健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普遍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计划免疫儿童卫生保健普及率达到89%。
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一村一室,1000人大村面积达到60㎡,全镇共有文艺队5家,秧歌队7支,威风锣鼓队2支,每年参加区比赛,三年来均评为二等奖,镇老年活动中心自编自演节目深受群众欢迎。老年体育队曾两次参加区老年人体育运动比赛,象棋、乒乓球荣获二等奖。
名胜古迹
白马仙洞国家森林公园
坐落于离石区吴城镇上王营庄以北的洞沟九凤山,距市区25公里,距307国道5公里,交通方便。投资20.8万元,实施了白马仙洞旅游绿化5.4公里,共栽植2.5米高油松7124株。
九凤山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四周九山环抱,山上均为苍松翠柏的大森林,山顶九山环抱,林间珍奇走兽漫步其间。
白马仙洞地质绝对年龄约为1.4亿年,洞口与洞底全长约1000米,相对高差168米。洞外有“渊济殿”,洞阳观,望仙坡,韩仙掌、圣灵泉、长春岩、快活林、姑子庵八景。洞内现已探明有八洞,洞中套洞,景中生景,具有深、险、奇的特点,专家称之为“华北第一险洞”。洞中险境遍布,岔道时有,宽处可跑马阅兵,窄处难容一人。布袋岭高低不平,三仙洞如入仙境,骆驼石如猛虎挡道,珍珠山琳琅满目,凤凰山白云缭绕,朽木桥古树老根,通天柱巧夺天工,悬空石心惊肉跳,水帘洞由高泻下,三仙池清静悠闲,翻身涧脱胎换骨,屿心石横卧道中,石钟击之有声,仙骨洞心有余悸,青龙头腾云驾雾,葫芦洞巧夺天工,棋盘山赏心悦目,跑马滩宽阔奇险,一线天如峭壁中羊肠小道,蜗牛顶形象逼真,变形石看啥像啥,洞内灰华及钟乳石遍地,各种天然形态造型不一、栩栩如生、琳琅满目,使人如置身仙境。
据离石地方志记载,此洞为远古黄帝之别宫,周代得道仙翁“赤松子炼丹之所”,洞外建筑自唐贞观年起历代都有扩建。当地民间各种传说和悠久的历史,给此洞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捉摸不透。该洞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地质构造形成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时又是一处集考察、地质勘测、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福泽圣地,蕴藏着无穷的潜力,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地址:离石区吴城镇洞沟村。
自驾车路线:
吕梁市市区→沿黄骅港—山丹公路田家会街道→吴城镇上王营庄村→白马仙洞景区。
太原市方向高速→吴城高速口下→吴城镇上王营庄村→白马仙洞景区。
吴城古镇
自古民间流传“拉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吴城镇当年有三条路可通往山外,除经东南方向黄芦岭的官道之外,还有一条由罗卜沟向南经中阳到晋西南的路,第三条是走驿沟向北到交城县太原古县城。使从碛口等地聚集到吴城的货物源源不断地从各个方向运往各地,有的向东运往河南省河北省,有的向西运往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前由于交通落后,本地没有公路,运输主要靠骆驼、骡马等牲口。碛口、吴城成了联结秦、晋、冀的贸易通道。
当时吴城镇商贸业发达,每天来往运输的牲口不下数千头,据民间传说:吴城当时有大小客店四十八家,据记载从陕西省运到临县碛口镇的货物堆积如山,光香油一项就说“一天不运堆成楼,三天不运满街流”。而来自碛口的货物、粮食主要通过吴城运走,可以说碛口是水码头,吴城是旱码头。从碛口运来的货物从上午就陆续到达吴城住了店,鸡叫时分就动身走了,所以说填不满的吴城。
吴城鼎盛之时,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平遥县祁县等地的商人纷纷来此设分号,镇上每月都有庙会,从正月起各个庙上开始轮流开台唱戏,而所有费用全都由商会出资,仅此足以证明当时吴城商贸业的发达兴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晋商的没落和交通的发展,吴城作为货物中转站的地理优势不复存在。
目前吴城古镇保留的吴城古街长1.5公里,街道两边包括了骡马店、骆驼店、粮库、油库、客栈等建筑,其中客栈、粮库保存比较完整。此外还有明清民居。
新闻报道
近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普查队在吴城镇上四皓村关帝庙遗址普查时,发现了一通元代经幢。研究发现,这通经幢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东汉”的活动位置进行了明确的记载。
这通元代经幢为青石质六棱形柱体,幢顶已遗失,幢座、幢身保存较为完好;经幢共分六面,两端刻有云纹和盘胜纹饰。该经幢极具史料研究价值的是,经幢通高0.92米,宽0.16米;其中Ⅰ—Ⅳ面,共计有482字,记载了刘渊为“冒顿单于之后……今离石左国郎单于所徙庭也……泰始之初,建国成邦,后谥汉光文帝。此处建立行宫,立其庙”等重要史实;Ⅴ—Ⅵ面有线刻龙凤呈祥图案和众檀越姓名;立石时间为大元至元庚辰年(1280年)。据史料记载,晋朝永兴元年(304年),匈奴左贤王刘渊率领五部匈奴在离石区起兵,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东汉
此经幢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刘渊在离石境内的活动,提供了珍贵史料。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人口
建置沿革
环境资源
民俗文化
经济发展
社会状况
名胜古迹
新闻报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