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
黄河支流渭河支流葫芦河的支流
清水河,又名陇城河,古称略阳川水。因河水源出关山,多流经石质沟谷,泥沙含量小,流水清澈,故名清水河。黄河支流渭河支流葫芦河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棉驿乡,经川五、四方,自陇城镇镇杨家河村进入秦安县境内,流经陇城、五营和莲花镇后,于静宁县仁大镇高家沟汇入葫芦河。清水河全长81.5公里,流域面积881.6平方公里。来自庄浪县的水洛河一般视为清水河最大支流。
清水河流域是张家川、庄浪、秦安三地的农业区,建设有多处水利设施,有比较好的灌溉条件。也是早期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著名的大地湾遗址位于清水河下游岸边的秦安县东北的五营镇邵店村
治理开发
蓄水工程
苏家峡水库,位于秦安县清水河南岸边支流苏家峡上,1958年4月兴建,至1959年8月建成高37米的大坝,总库容量820万立方米,灌溉五营公社的陈峡、薛李、麻沟、蔡河、王沟5个村的5000亩农田。1959年8月29日上午10时降大暴雨,堤坝冲毁,淹没下游粮田和25户居民房屋、水磨、树木等,损失10.49万元。同年10月至1962年7月,重新建成大坝。同年灌地5000亩,保灌3600亩。1972年9月由地、县水利部门设计施工进行第一次维修,大坝增高到42.5米,坝长140米,同时延长了输水洞斜卧管、侧堰式溢洪道等。至1975年4月竣工。新开挖排洪渠道3条,170米,总库容量由421万立米米增加到896万立方米。工程防洪能力按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的规定,苏家峡水库又于1984年10月至1988年6月进行了第二次扩建和加固维修。
石峡水库,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西北部清水河上游张棉驿乡石峡口,距县城35公里。坝址以上河流长度9.4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2.6平方公里。水库由原天水专署水利局设计。枢纽工程由大坝及输水泄洪洞组成,属四等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效核。大坝为黄土均质坝,最大坝高34.6米,坝长110米,水库总库容440.2万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101.6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4.54万立方米,死库容264万立方米,属赵村水库,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北部最大的蓄水工程。水库于1966年11月开工修建,1968年列入国家建设项目。1969年8月竣工,9月截流,1970年蓄水投入灌溉。
灌区工程
石峡灌区,有川王、龙山、四方3个乡、17个村、3809户,总耕地面积3.0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2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700亩,保灌面积9700亩。其中,自流设计面积7060亩,有效灌溉面积6340亩,保灌面积6330亩。灌前粮食平均亩产107公斤,灌后平均亩产290公斤,每亩增产83公斤。1973年开始灌区建设,至1978年共建成干支渠总长40.21公里,衬砌渠道21.36公里,建成各类建筑物196座,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灌区主要工程有拦河滚水坝、进水闸和冲沙闸,并有小型电力提灌站10处21级。1985年,龙山镇集市建设,将原过境渠道全部占用,引水无法通过。为解决下游灌溉引水,同年又增建了汪堡进水口,形成了第二干渠。
五营南渠,在五营公社薛李大队至马川大队。属苏家峡水库配套自流灌溉渠道,距水库大坝2500米。设计灌溉面积6400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5730亩,提灌580亩。1964年开通。干渠全长8.5公里,有渠道建筑物46座。由于是临时建筑软堰拦水,塌方渗漏严重,工程毁坏,年久失修,46座渠道建筑物能使用的只有36座,近年仅有2.5公里渠道通水,只能灌溉薛李、蔡河2个大队的千亩地,没有充分发挥效益。1988年苏家峡水库加固后,投资26.6万元,投工5.6万个工日,维修和新建干渠8.32公里,建筑物57座,达到了原设计要求。
莲花北渠,在五营公社赵面和莲花公社上河大队之间,引清水河水自流灌溉。1966年,由莲花公社郭河、冯沟、仁义、桑川、上河等大队联合修通。干渠长13公里,支渠38条,20公里,设计灌溉面积4000亩,保灌1000亩。
陇城南渠。在张川回族自治县马河大队至五营公社。1968年通水。渠道全长17.5公里,引清水河水灌地2000亩。
高丰渠,在仁大乡境内,引清水河水,从高沟村黄蒿湾开口引水,至李家湾入葫芦河,全长4公里,1971年至1972年修建,已衬砌1.5公里,有支渠3条,全长1.5公里,引水流量0.3立方米/秒,投2.5万个工日,国家投资1.1万元,用水泥90吨,完成土石方4.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loo亩,保灌900亩。由于河床下降,进水困难,1984年国家投资3.8万元,在高沟修建一处低扬程、大流量提灌站。
河道治理
陇城改河工程。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37)为固城保民,知县严长宦曾“督令众人遏归故道”,当地群众称为“严公堤”。1989年10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在陇城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兴修改河争地防护城池,总投资32.43万元。同年11月开工。投工12.65万个,开挖主河槽长480米,平均口宽35.32米,底宽13.86米,使清水河按人们的意愿流入新开河槽。1991年5月竣工。征地466亩,保护陇城镇城郭和两岸农田及4村56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支流
水洛河,名称甚古,《水经注》已见。关于水洛河与清水河的上下级关系,甘肃省各地方志记载不清,有地图将水洛河与清水河交汇后河段标为水洛河,但多处地方志无记载水洛河注入上级葫芦河地点,相反,清水河一般都记载有汇入葫芦湖地点,但水洛河长90多公里,长于清水河。
水洛河,有两源,北水洛河发源隆德县苏台乡境内六盘山西麓,从通边乡佛崖湾入庄浪县境,纳东沟水;入通化乡纳新集东沟水(一称折种川);入良邑乡纳章麻河、小河及秦家沟、李家咀沟水;在庄浪县城南与南水洛河交汇。南水南洛河,《水经注》称犊奴水。发源韩店乡关山西麓,众水汇合成流,纳试雨河,经南坪乡纳众沟水,在庄浪县城南汇北水洛河后称下水洛河。入朱店镇经石门口,古称石门水,纳孔家沟水及长尾沟水。入万泉乡纳青龙沟水,后与南侧的清水河交汇,在徐城村南入静宁县,与葫芦河交汇。河长92公里,庄浪县县内全长89.5公里,流域面积836.6平方公里(北河长31公里,流域277.9平方公里;南河长31.15公里,流域325.7平方公里;下河长27公里,流域233平方公里)。最大径流量1.48亿立方米,最小0.21亿立方米,年均径流量0.84亿立方米,庄浪县内水源补给0.76亿立方米。北水南洛河淡水,南水洛河微咸,下水洛河偏淡。含沙量年均输395万吨。
上游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主要支流有92条。其中较大支流有北河、南河、马关河和漠河
马关沟(岔李沟),起点为张家川县上豆村陡坡下,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7′39.15″,北纬35°11′96.15″,终点为四方村大房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2′44.39″,北纬35°01′59.56″,全长为19.44km。马关沟(岔李沟)已建堤防为5级堤防。
大阳沟(松树沟),起点为张家川县大杨村梨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7′49.86″,北纬34°96′16.64″,终点为连柯村清水河,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4′89.01″,北纬35°01′22.22″,长度为9.23km。大阳沟(松树沟)已建堤防为5级堤防。
水库
苋麻河水库,位于黑城镇西北约5公里的兰家万嘴苋麻河下游,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8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170万立方米。水库于1959年8月建成,1966年、1973年加高3.7米,总库容5570万立方米,死库容400万立方米,11998年已经淤积库容45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070万立方米,防洪能力不足50年一遇。配套干渠为“国际劳动节”渠,全长20公里,原规划灌溉固原市海原县两县区川地万亩,1990年以后每年只灌溉固原黑城镇耕地0.2万亩。
沈家河水库,于1959年10月建成,是清水河上游的一座中型水库,坝址位于固原城市以北10km的头营镇沈河村。水库上游流域面积313km2,流域属半干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70mm,水库以上平均径流深67mm,全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100万立方米,75%年径流量1176万m³,由于水库运行多年,淤积严重,被列为除险加固改造工程之列,2005年沈家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坝高30m,坝顶长1550m,坝顶宽6m,总库容4640万m³(其中现状年淤积库容2255万m³),设计淤积库容823万m³,兴利库容740万m³,防洪库容931万m³,最大蓄水库容1562万m³。
长山头水库,位于中宁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长山头峡谷入口处,是清水河流域七座中型水库中的最后一座,1959年开工,1960年8月1日竣工,故又称其为“八一水库”。长山头水库主坝溢流段高23米,长62.5米,宽2.05米。主坝顶面高程1261米,非溢流段顶面高程1265.5米,河底海拔1238米,并建高12米,长585米,宽34.5米的副坝和高1.6米,长25米,宽1米的输水洞。底面海拔1256米,建9.45米高、10米宽的取水塔和2.5米高、2米宽的泄洪洞。总库容5700万立方米,加大库容1000万立方米,最大洪水位1264.2米,输、泄洪量20.4立方米/秒,总投资183.74万元。主坝建成后,由于水质含盐量高,不适宜灌溉,水库改为拦泥库。长山头水库建成以后,泥沙淤积严重,1965年,溢流坝加高1.5米。1972年又加高2.7米,同时培厚背水面1.6米。1980年,为配合固海扬黄过坝渡槽工程,加高了0.9米。至1985年,溢流坝已加高到31.6米,滞洪总库容达到305亿立方米。
灌溉
沈家河水库灌区分布在固原城北部头营镇境内,清水河两岸的河谷平原地带,地理位置为东径106°15′~106°17′,北纬36°04′~36°08′。该灌区地势较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且肥力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是原州区主要的粮油生产及蔬菜供应基地。沈家河水库灌区始建于1960年,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4万亩,由于灌区配套不完善,历年最大灌溉面积约3.3万亩。灌区涉及头营镇7个行政村44自然村的农田灌溉,受益人口1.73万人。沈家河水库是清水河上游的一座中型水库,坝址位于固原市城市以北10km的头营镇沈河村,2005年沈家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建成后,水库总库容4640万m3,根据水库近年来水文系列(属于偏枯年)实际年来水量,测算水库75%保证率年来水量665.62万m3,除去蒸发渗漏损失后用于灌溉的水量532.5万m3。现状灌区有总干渠、东西两条干渠,长分别为0.226km,14.274km和9.68km,1条西高支渠长4 km,81条斗渠及3条农渠,总长77.90km,干渠全部衬砌,衬砌支斗渠共31条,长27.06km,斗渠间距大,200-800m,整个灌区渠道衬砌长50.56km,渠道总长106.08km,防渗衬砌率为47.66%,渠系建筑物完好率约30%,渠系水利用率约53%,灌溉水利用率约45%。灌区现有灌溉机井83眼,除二营设施农业配套3眼机井外,其余机井几乎全部为土渠输水,自流灌溉,灌溉水利用率低,不到60%。现状灌区基本井渠结合灌溉,目前实灌面积约1.5万亩,还有约1.8万亩可灌溉面积无法灌溉,灌区效益低下,极大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位置
清水河自东向西流域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秦安县静宁县境,在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一系列川区。至上而下依次为:
庙川,位于县城北,清水河上游,石峡口水库居河川西端。自东向西经张棉驿、上蒋至庙川,全长4.75公里,均宽220米,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海拔1890米~1940米。河谷沿岸有河漫滩和超河漫滩,土壤为河淀黄砂土和冲积砂砾土。因含砂砾较多,故耐旱性较差,肥力不高。河川两侧有1级~2级阶地。
憨头川,古称邓川。《秦安志》(明版)载:“东百四十里日邓川;亦名咐(憨)头川……”位于清水河之东北部。北南走向,自石峡口起,经铁洼、柳沟、川王、小河至冯家、偏牛沟口,全长9公里,均宽600米,总面积5.4平方公里,海拔1640米~1800米。东北高,西南低。河谷两岸坡度大,山势较陡,河川两侧有1级~3级阶地。河床西边为河漫滩和超河漫滩,由河流冲积而成,多为河淀黄土、河淀黑土、洪淀红土等。土层深厚、旱涝保收。
略阳川。又名清水河川、五营川。在秦安县东北,为东西走向。略阳川始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绵驿南侧,东自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与陇城乡交界,西至莲花乡与静宁县交界处,全长约25公里,宽度0.5公里~1.0公里。清水河在川道西流。略阳川由汉置略阳县而得名。
略阳川主要受清水河侵蚀堆积而成,河流两侧保留有较完整的一、二级阶地,三级残存。因河流蛇曲摆动很大,一级阶地仅在河曲凹岸两侧零星分布,主要由冲积和洪积粘质砂土、砂卵砾石组成。厚度3米~5米,阶面高于现代河床或河漫滩2米~4米,宽度10米至百余米。二级阶地保留完整,厚度10米~16米,是主要粮田地。三级阶地在陇城镇五营镇的蔡河一带南岸有保存,阶面高出二级阶地60米~80米。现代河床平坦,宽100米~200米。
引申
历史上,清水河两岸台地是土著人生息繁衍和耕牧的地方;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相互融汇的地方;清水河谷地是古丝绸之路固原市境内的一部分,也是萧关古道的的一部分;更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主要通道。古城遗址,是历代战争留在清水河两岸的缩影。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将清水河的走向、汇入的小支流、流经的地方等写得非常清楚。
相传,西周时期,褒姒出生时被遗弃于清水河,被人救起。后成为姬宫湦宠妃,直至王后,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治理开发
蓄水工程
灌区工程
河道治理
主要支流
水库
灌溉
地理位置
引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