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伟平(1964年3月生于上海市,籍贯山东莱州)是一位中国数学家。张伟平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2004年—2008年,张伟平任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简介
张伟平,男,汉族,1964年3月出生,上海人。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与示性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与比斯姆特(Bismut)合作的关于解析挠率和拓扑挠率之间关系的系列研究,成为后来这一研究方向的一篇经典文献和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与田有亮合作关于辛几何中著名的Guillemin-Sternberg几何量子化猜测的研究,发表在顶尖数学杂志:《数学发明》(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独立提出了关于Kervaire半示性数的一个一般意义下的计数公式;与戴先哲合作将Atiyah-Patodi-Singer的著名的谱流概念推广到映射簇情形,引进了“高维谱流”的概念,并研究了高维谱流对带边流形的算子簇指标理论的应用。
人物生平
1985年张伟平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随后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跟随虞言林教授攻读硕士学位。虞言林教授是当时中国首先开始从事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有关的研究的人。
1988年,张伟平考取了南开数学研究所陈省身先生的博士生,随后于1990年被推荐至法国巴黎南大学跟随著名数学家,指标理论的国际权威比斯姆特(Jean-Michel Bismut)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和导师合作完成了指标理论中有关解析挠率与拓扑挠率之间关系的重要工作,并发表在Asterisque杂志。
1993年他从巴黎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陈省身的感召下,张伟平毕业伊始就毅然回到南开大学任教。
1995年他被提升为教授。
2001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伟平在2004年到2007年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特别是在2004年末陈省身逝世后的时期,他对南开数学研究所的为继做出了贡献。2007年底,他和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另一位教授龙以明一起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8月,张伟平作为优秀专家人才代表,被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北戴河区休假。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伟平建立了刻画解析挠率和拓扑挠率之间内在联系的Bismut-Zhang定理;给出了辛几何中著名的Guillemin-Sternberg几何量子化猜测的全新解析证明及其系列推广,解决了非紧情形的几何量子化猜测;利用指标理论的思想构造了扭结理论中的L2-阿历山大不变量;合作引进高维谱流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带边流形映射簇指标理论的研究中;对于奇数维带边流形建立了一个指标定理;建立了叶状流形的几何与拓扑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系,同时给出了相关定理的微分几何的证明;研究了高维谱流对带边流形的算子簇指标理论的应用。
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官网显示,张伟平撰写的49篇论文(著)已由《Asterisque》《Inventiones Math》《Topology》等刊物发表。被SCI收录36篇,他人引用99次,单篇他引最高达30次,5篇代表作他引55次。
学术交流
科研奖励
人才培养
张伟平为学生作有关数学基础和数学进展的报告,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了解国际数学发展的趋势,更快地进入到数学的研究领域中。
张伟平把他的数学知识、思想和修养传给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建议具体的研究课题,使得他们的研究工作很快与国际接轨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成效。 他指导了多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如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刘博教授。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张伟平是精细化指标理论和谱理论领域的一个领袖。”(美国科学院院士杰夫·齐格评)
“他(张伟平)是目前中国数学界最杰出的青年数学家之一。”(《每日新报》评)
“张伟平教授的成就,使他成为在国际数学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中的领袖人物之一。”(《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历任所长介绍-张伟平.陈省身数学研究所.2024-05-10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学术论著
学术交流
科研奖励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