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个人》是作家
申赋渔创作的一部纪实散文集,作者通过叙述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来描绘时代烙印。该书记录了1979年至2012年,三十年跨度的
中原地区发生的故事和当时人们的生活,还原了过去三十年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时代气息的人物和事件,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家国变迁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变化。
《一个一个人》是一部纪实散文集,时间跨度三十年,记录了作者一路走来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所属年代的烙印。他们出现在作者的各个人生阶段:乡村生活、求学经历、打工生活、记者生涯。他们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农民、工人、电视台记者、商人、诗人。小人物的生活正是大时代的碎片,一幅幅肖像构成了一个长卷——
中原地区社会的画卷。
全书采用编年体顺序,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物为题材,记叙了作者的所见所闻。这些人“高调唱歌”、“寻找逃跑的老婆”,甚至“卷进了
南京“1·19”碎尸案”,他们“摇摆在理想与现实中”他们“追求人生的意义”。他们像是一颗颗星星,构成了时代的天空。
书中小人物被遗弃、被损害的命运,与封面设计的破旧感互为衬托。在这本书里,读者还会看见过去三十年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时代气息的物品,比如小人书、“
大前门”烟盒、
盒式录音磁带的歌纸、照相馆简陋布景的黑白照,作者的相片也从黑白逐渐过渡到彩色,伴随着服饰的变化,最终是人的变化。
作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乡下到城里打拼,承受了无家可归的痛苦、社会的冷落和歧视。对作者来说,是一段难忘、惨痛并宝贵的经历。而这段经历中,作者遇到的一个一个人和一件一件事,都是当时
中原地区社会的缩影。该书的创作初衷,是记录一个时代,记录一代人的心灵。
从
申赋渔写下第一篇《一个一个找肉的人》开始,到书籍文字编撰结束,再到装帧设计定稿,整个过程耗时4年时间。
《一个一个人》主要描述的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时代的缩影,以及那一代人的痛苦和迷茫,挣扎与追寻。那是一个贫瘠的年代,物质生活贫瘠,精神生活同样贫瘠。尤其针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言,几乎不存在一丁点妥协的余地,必须拿出最大的勇气,付出最大努力,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底层生活的无底黑洞。
申赋渔怀抱着自己的作家梦在底层社会挣扎前行,他曾经像难民一般露宿街头,也曾经因为不做伪证而被抓进监狱……尽管磕磕碰碰地吃过不少苦,遭遇过很多难,但申赋渔还是坚持走了过来,他一路上遇到过许许多多身份各异的人物,其中有的得意,有的落魄,他们或擦肩而过,或结伴同行,相聚,分手,彼此相忘于江湖。而他笔下的故事也常常只有开始,没有结尾,就像每个人无从把握的命运,在世事的变迁中漂泊沉浮,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申赋渔的《一个一个人》可称作“微叙事”,这里的“微”字不仅指文章的篇幅,同时也包括文章写及的题材。但篇幅与题材的“微”,却并不意味着文章的内容一定轻薄,恰恰相反,申赋渔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记录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凡人小事,记录一代人的卑微和无助,希冀与梦想。
申赋渔通过平实、节制的文字,把痛苦、伤感的个人经历,表述的非常平静、内敛。作者作为一位从底层社会一路挣扎、打拼过来的小人物,其个人经历带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使用象征的创作手法,使他的执著和坚守代表了个人奋斗的价值;他的个人经历连同他笔下人物的经历,折射出一个个鲜明的时代印记,进而汇聚成一代人的心灵史。
叶兆言:“这本书的设计很有品位,刻意做旧的风格与记录了时光岁月的内容非常切合,相得益彰。”
赵本夫:“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温暖和伤害,内容并不深奥,却能发人深省。作者无疑是个诚实的人,他把自己人生中遇到的许多尴尬甚至狼狈的经历都在书中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了。”
申赋渔,著名专栏作家。1970年11月生于
泰兴市。金陵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师、南京日报专栏记者。长期进行“新新闻主义”写作。2008年,出版纪实文学《不哭》,被评为当年“中国最美的书”。2009年,出版生态文学作品《
逝者如渡渡》,该书获得了“
冰心儿童图书奖”和“
金陵文学奖”。2010出版《光阴——中国人的节气》。《不哭》和《光阴》,由著名设计师
朱赢椿担任装帧设计,使书本兼具了艺术品的气质。《一个一个人》是两位创作者的第三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