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丁,男,
荣县人,1959年6月生于
内江市。文学博士、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兼任四川大学工会兼职副主席、四川大学当代
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
中亚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人物经历
1978 — 1982 年在四川大学中文系就读,获
学士, 1982 — 1985 年就读
吉林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从师刘翘、李树森副教授,获硕士学位, 1999 — 2003 年就读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从师
项楚教授,获博士学位。
曾在
莫斯科国立大学( 2001 — 2002 )、
斯塔夫罗波尔师院( 1989 — 1990)做访问学者。出版《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苏联文学沉思录》、《顿河激流 —— 解读肖洛霍夫》、《风雨俄罗斯》等专著,合译《肖洛霍夫秘密生平》等书。在《
外国文学评论》、 《 Роман-журнал ⅩⅩⅠ века 》 、《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
俄罗斯文艺》、《
文艺理论与批评》、
《
文艺争鸣》、《
中国文化研究》、《
俄罗斯研究》、《
东北亚论坛》和《读书》等杂志发表论文,在《
世界文学》等杂志发表翻译作品。若干篇文章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摘录,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
现在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神话与现实: 20 世纪下半叶苏联 / 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肖洛霍夫研究史》、教育部
人文科学概论重点项目子项目《佛教灵验记研究》、 211 工程项目《外国文学名著重读》、负责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外国文学》。
讲授《外国文学》(本科)、《俄国文学》(硕士)、《专业外语》(
俄语,硕士)、《俄罗斯文学专题研究》(博士)、《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博士)等课程。
学术成就
一、学术论文(除署名外,均为独著)
2015年
1.О восприятии личности и творчества М.А.Шолохова в СССР/ РФ в конце 1980-х – начале 1990-х годов//Мир Шолохова. 2015.№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个性和创作在苏联/
俄罗斯的接受》,《肖洛霍夫的世界》,2015年1期)
2. Русская
黎族тература сквозь призму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типы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сознания и диалог культурно-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традиций : материалы XI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й науч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с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 участием, Екатеринбург : Изд-во Урал. ун-та. 2015.(《透过中国文化观照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艺术意识类型与民族文化传统对话:第11届有外国学者参加的全俄学术会议论文集》,
乌拉尔联邦大学出版社,2015年)
3.《近十年俄罗斯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学回顾》,《
俄罗斯文艺》,2015年3期。
2014年
1.《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与敦煌写卷》,《
国际汉学》2014年第25辑
2.Понимание и диалогичность: значение энциклопедии «Духовная культура Китая»//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14.№4.(《理解与对话:百科全书\u003c中国精神文化大典\u003e的意义》,《远东问题》,2014年3期)
3.《理解与误读:禅宗文献在俄罗斯》,《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九辑,2014年
2013年
1.《孔子形象在俄罗斯文化中的流变》,《
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年2期
2.《祖国保卫者形象塑造——2012年2月23日普京卢日尼基运动场演讲分析》,《俄罗斯研究》2013年3期
3. 《历史形态学的启示——
李福清院士的文学研究方法》,《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3期
4.《俄罗斯\u003c中国精神文化大典\u003e:翻译与思考》,《
俄罗斯文艺》2013年3期
2012年
1.《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文学-艺术本土化转向及其原因探寻》, 《中国
俄语教学》2012年3期
2.《作为佛教灵验现象的舍利崇拜》,《法门寺博物馆论丛》(总第四辑)2012年
2011年
1. Шелоховедение в Китае//Вёшенский вестник. №10.Ростов-на-Дону:Ростиздат.2011.(《中国的肖洛霍夫学》,《维约申斯克学报》,第10辑,
罗斯托夫:罗斯季出版社,2011年),本文被
俄罗斯杂志Relga全文转载。
2. 《普京文学形象上的"中国"油彩》,《外国文学动态》,2011年3期
3. 《19世纪高加索战争的文学再现——以莱蒙托夫和列·
列夫·托尔斯泰的行旅和创作为例》,《俄罗斯研究》,2011年2期
4."Судьба человека":реализм или символизм//Вёшенский вестник. №11.Ростов-на-Дону:ЗАО"Книга".2011.(《\u003c一个人的遭遇\u003e:
现实主义或象征主义》,《维约申斯克学报》,第11辑,
罗斯托夫:"书籍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本文被 «Русский литературнцй язык в контексте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и: Материалы II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й научно-методическ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с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 участием »(2011)收录。
5.《在邪恶旁边还有良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残酷结构"》,《
文艺报》2011年11月21日,本文被
中国作家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网、中国文学网、光明网、求是理论网、华乡网等网站转载。
2010年
1.КНР:новое издание с именем Шолохова.О некоторых аспектах труда с анализом развития шолоховедия//Вёшенский вестник.№9.Ростов-на-Дону:Ростиздат.2010.(《中国有关肖洛霍夫的新出版物: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学史著作的若干观点》,《维约申斯克学报》,第9辑,
罗斯托夫:罗斯季出版社,2010年)
2.《机构与经典的博弈——肖洛霍夫中心化过程略考》,《
俄罗斯文艺》2010年2期
2009年
1. 《苏联文学研究中一块等待复垦的丢荒地——苏联文学异国书写辨析》,《俄罗斯文艺》2009年1期
2.《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对中国智者形象的建构》 《
俄罗斯研究》2009年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5期学术卡片拦摘录,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11期复印)
3.《\u003c叶甫盖尼·奥涅金\u003e三种注释本解读》,载《纪念中国俄语年文集·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又载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编《
外国文学研究60年》,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4.《1988年以来苏联/俄罗斯文学界对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边缘化》,载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编《走近经典——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4.《异域风雅颂 新声苦甘辛——\u003c诗经\u003e俄文翻译初探》,《
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4期,又载
冯骥才主编《心灵的桥梁——中俄文学交流计划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
5.《\u003c癌病房\u003e: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名作赏析》,2009年5期
2008年
1. Образы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в русской прозе 1980-2000-х гг//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08г.№3.(《1980年代至2000年俄罗斯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形象》,《远东问题》2008年3期)俄罗斯电子期刊promreview.net转载此文。
2. 《灾难激发睿思——俄罗斯文学灾难书写一瞥》 《
文艺报》2008年6月21日
3. 《\u003c一个人的遭遇\u003e:小说或默示录》,《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4期
4. 《文化试错的民族寓言:\u003c罪与罚\u003e的一种解读》 《
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5期
5. 《道术:佛教进入中土的法门》,《
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6期,(《高等学校文学学术文摘》2009年2期"学术卡片"栏摘录).
2007年
1. 《观象之镜:俄罗斯建构中国形象的自我意识》,《
跨文化对话》第20辑(2007年2月)
2.《\u003c告别马焦拉\u003e:文本内外的解读》,《俄国语言文学学报》第十期(2007年6月),台北
中国文化大学主办
3.《儒学具有巨大的很大机遇》 [俄]亚·马尔蒂诺夫/刘亚丁,《跨文化对话》第22辑"海内外儒学专号"(2007年9月)
4.《苏联文学的断裂与延续》 《
俄罗斯文艺》 2007年4期
2006年
1. 《还一个真正的肖洛霍夫》,《
文艺报》 2006 年 1 月 10 日,被《
新华文摘》 2006 年 9 期摘录
2.《外国诗歌教学模式之一》,《
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1期(创刊号)
2. 《彰显与遮蔽:文学的叙事与文学史的书写》,《俄罗斯文艺》 2006 年 1 期,刘亚丁、
何云波3.《对位:关照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另一个关键词》,《
中华读书报》,2006年8月23日
2005年
1.《个人毁灭与英雄崇拜 ——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文学阐释之一》,《
外国文学评论》 2005 年 1 期
2.《全身心倾听革命——苏联文学与革命》,载
刘文飞编《
苏联文学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2004年
1.《写学术笔记,治理不良学风》,《
学术月刊》 2004 年 1 期, " 中国公
法国网球公开赛 " 全文转载
2.《价值多元与保尔的命运》,《
俄罗斯文艺》 2004 年 1 期,何云波、刘亚丁
3.《 " 中国好奇 " 与 " 拾遗补阙 " 》,《俄罗斯文艺》 2004 年 2 期
4.《心里的琴弦是怎样拨响的》,《读书》 2004 年 6 期, " 大公报网站 " 2004 年 7 月 4 日 全文转载
2003年
1.《佛像灵验记及其文化意蕴》,《
中国文化研究》 2003 年 3 期(夏之卷)
2. 《 " 天花 " 源流考释》,《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一辑, 2003 年 5 月
2002年
1.《旁观者的管见 —— 浅议与俄罗斯文化交流战略》,《
东北亚论坛》 2002 年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2002 年 11 期复印本文
2. 《姓苏未必就姓马 —— 与张冠华先生商》,《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2 年 3 期 ,《
俄罗斯文艺》 2002 年第 3 期摘录本文
3.《
俄罗斯的文学史家成熟了?》,《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2 年 3 期(笔名文力)
4.《肖洛霍夫的多重话语》,《
外国文学评论》 2002 年 4 期,
何云波、刘亚丁
5.Три жизни Михаила Шолохова в Китае//Роман-журнал XXI век.2002 г.№ 9 .(《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在中国的三种生命》,刘亚丁,《 21 世纪小说月刊》 2002 年 9 期,本文被国立肖洛霍夫故居保护区(ГМЗШ)网站摘录,被尤·德沃利亚申主编的《肖洛霍夫百科全书》(2012,Шолохов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引用)
2001年
1.《解读肖洛霍夫》,载《回顾与前瞻 · 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二十年( 1979 — 1999 )会议论文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 2001 年 3 月
2.《雷雨中的闲云野鹤 —— 关于
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的对话》, 《俄罗斯研究》, 2001 年第 3 期,刘亚丁 何云波
3.《精神的流浪者 —— 关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对话》,《
俄罗斯文艺》, 2001 年第 3 期,何云波 刘亚丁
2000年
1. 《人的命运 —— 格利高里 · 麦列霍夫评论史》 , 《
四川大学学报》, 2000 年 1 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 2001 年卷》摘录本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2001 年 1 期摘录本文
2.《在中心与边缘之间:关于肖洛霍夫的对话》,《俄罗斯文艺》, 2000年1期 ,何云波 刘亚丁
3.《肖洛霍夫的两种声音 —— 重读 \u003c 静静的顿河 \u003e 》,《
环球时报》, 2000 年 6 月 30 日
该文载晓霞编《解读大师 · 教科文读本 · 文学卷》,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 年;载薛华栋主编《与诺贝尔奖较劲》,
学林出版社, 2002 年;载《二十世纪文学回顾》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年。该文被 "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 、 "
新华网 "、 "
k12 教师频道 " 和 " 三福书屋 " 等网站登载
4.《肖洛霍夫的写作策略》,《
外国文学评论》, 2000 年第 3 期,人大复印资料《
外国文学研究》 2001 年 1 期复印本文
1999年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产生及其负面影响》,《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6辑(1999年)
1998年
《〈被开垦的处女地〉与冷战》,《
俄罗斯文艺》,1998年第1期,《
文艺报》转载此文。
1996年
1. 《\u003c交响曲\u003e:俄国传统小说的终结》,《
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1期
2.《白银时代:挣脱古典诗歌》,《
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995年
1.《人与自然:前苏联文学的母题之一》,《四川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2. 《1985:警钟为何而鸣——对几部苏联作品的沉思》,《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
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11期复印本文
3. 《面与线:建构俄罗斯文学的框架》,《
俄罗斯文艺》,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9期复印本文
4. 《前苏联文学中的弥塞亚意识》,《外语与翻译》,1995年第4期
1993年
《冷眼观人生 妙手著华章——重读〈安娜·卡列尼娜〉》,《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7期复印本文。
1992年
1.《谈米·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
四川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2.《中俄民间故事比较二题》,《
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
1991年
1988年
1.《体现与超越:文学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1期
2. 《俄罗斯文学的内涵初探》,《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三十辑(青年学术专辑),1988年3月
3.《列·托尔斯泰自传性形象系列》,《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2期
1987年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文化背景》,《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1986年
《〈两重人格〉浅探》,《
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2期
1983年
《安娜和列文并不都是悲剧人物》,
吉林省外国文学学会1983年年刊
六、文章(除署名外,均为独著)
2014年
《"米沙同志"——访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
人民日报》2014年3月23日
《实而不华 诚而可信》,载刘祥文《
肖洛霍夫在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2013年
《咏中华经典 探文化精髓——访俄罗斯汉学家、\u003c中国精神文化大典\u003e副主编卢基扬诺夫》,《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7日
《序》,载夏益群《十九世纪俄国古典小说儿童形象研究》,
巴蜀书社,2013年版
2012年
1.《民俗观照与知识融通——\u003c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卷\u003e读后记》,《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七辑。
2.《苏联时代中国形象研究的一项有益尝试》,载孔朝晖《"兄弟"的隐喻——从\u003c真理报\u003e的中国形象谈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中国国进步和现代化的世纪之路》 ,《
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3期
4.《在作家故里探索肖洛霍夫创作的奥秘》,《
俄罗斯文艺》,2012年4期
5. 《肖洛霍夫研究的新传统》,《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6期
6. 《民俗观照与知识融通——\u003c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卷\u003e读后记》,《
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七辑
7.《新编\u003c外国文学\u003e的编写理念和编写体例浅谈》 刘亚丁、
邱晓林、薛玉楠,载《外国文学课程国际化研究论文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 《覃思空谷足音闻——已故导师李树森先生侧记》 ,载《窗砚华年——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进修班、研究班纪念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011年
1. 《俄罗斯文学中的百变普京》,《
世界新闻报》,2011年6月24日,本文被
搜狐、百度网、
新浪网、
凤凰网的新闻栏目,
国际在线、东北网国际、
新疆天山、中亚
时评、手机凤凰网等网站转载。
2.《"永乐大典"在海外——
俄罗斯科学院\u003c中国精神文化大典\u003e侧记》,《
中外文化交流:英文版》,2011年4期
2010年
1.《鸿篇巨制传友谊》, 《
人民日报》2010年2月12日
2.《火与光的精灵——茨维塔耶娃读译札记》 《中国诗歌》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2009年
1.《俄罗斯人的精神源头》, 《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15日
2.《俄罗斯学术的源头活水》,《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25日
2007年
1. 《〈静静的顿河〉令人深思》,《
文艺报》2007年1月6日
2. 《
俄罗斯的两次儒学译介》 ,《人民日报》,2007年3月28日
3.《归去来兮:苏联时代的红色经典》, 《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8日
2006年
1. 《顿河,静静地书写历史》 《
人民日报》2006年3月21日
2. 《评龚翰熊先生\u003c西方文学研究\u003e》,《
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2期
3. 《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何为 — 课徒·感染·架桥》, 《
俄罗斯文艺》 2006 年 3期
2004年
1.《战地恋歌》,《人民日报》, 2004 年 5 月 14 日, "
新浪 " 5 月 14 日 全文转载。
2.Фадеев в Китае. В сборнике «Творчества и судьба Александра Фадеева».Москва,ИМЛИ им А.М.Горького РНН,2004.(《法捷耶夫在中国》,载《亚历山大·法捷耶夫的创作与命运》,
莫斯科:
俄罗斯科学院马克西姆·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2004年)
3. 《远逝的记忆》,《书屋》 2004 年 6 期,何云波、刘亚丁
2003年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大有可为——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个案》,《四川省情》,刘亚丁、杨黎兰, 2003 年 11 期
2002年
1.《再访俄罗斯》,《比较文学报》 2002 年 4 月 15 日
2.《双城记》,《城市改革与发展》 ,2002 年 4 期
3.《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
神州学人》 2002 年 5 期," 北方留学网 " 等网站转载此文。
4.《顿河边的朋友》,《
四川日报》, 2002 年 8 月 30 日
5. 《轰动性:俄罗斯文学的新标准 —— 新潮文学蠡测》, 《
俄罗斯文艺》 2002 年 3 期
6. 《关于一个伟大作家的对话》,《外国文学动态》 2002 年 5 期
7.《俄罗斯顶尖学府》,《 21 世纪》 ,2002 年 10 期
8. 《找寻 " 保尔 · 科察金 " 》 ,《万象》, 2002 年 9 期,本文被陈建华主编《顿河晨曲:今日俄罗斯漫步》收录,重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001年
1. 《〈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译者序》 ,《
文汇读书周报》, 2001 年 3 月 3 日(《博览群书》2001年第3期转载)
2.《果戈里和我们》,《中国图书商报 · 书评周刊》, 2001 年 3 月 15 日
3.《猜度斯大林》,《读书》, 2001 年第 1 期
2000年
《用鼻、用眼、用耳、用心去读 —— 屠格涅夫〈树林与草原〉赏析》,《名作赏析》, 2000 年第 5 期
1999年
1.《世纪交汇处的反思》,《
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刘亚丁、杨晓明
2. 《普希金情缘》,载《普希金与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5月
3.《书的命运——近年来对〈被开垦的处女地〉论争的述评\u003e\u003e,《
俄罗斯文艺》,1999年3期
4. 《梁山好汉 漂洋过海》,《
四川文学》1999年5期,笔名文力
1996年
1.《边缘批评:跨世纪的理论策略》,《中外文化与文论》,1996年第1辑,
曹顺庆、
冯宪光、刘亚丁等
2.《调侃大师 解构经典》,《读书》,1996年第12期
1996年
1.《跨越第三堵墙》,《
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第3期,李杰、刘亚丁
2.《调侃大师 解构经典》,《读书》,1996年第12期
1992年
《四川国际比较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
1986年
《苏联文学的非传统方法》,《
语文导报》,1986年第1期
1983年
《一个同时代人论巴扎洛夫——学习皮萨烈夫论巴扎洛夫札记》,《文学论丛》第一辑,1983
国际学术会议或讲座
2015年
2015年6月2-3日在
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召开了纪念肖洛霍夫诞辰110周年的"二十一世纪初肖洛霍夫创作遗产"(Творческое наследие М.А. Шолохова в начале ХХI века)国际学术研讨会。高尔基世界文学所首席研究员、会议主席尤·阿·德沃利亚申宣读了刘亚丁为大会发去的贺信。刘亚丁向大会提交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俄罗斯对肖洛霍夫个性和创作的接受》(О восприятии личности и творчества М.А. Шолохова в России в конце 1980-х – начале 1990-х годов.)的报告。
2014年
1.2014年3月12日,刘亚丁应邀在
俄罗斯科学院院东方学所(Институт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РАН)中国研究部作семинар。中国研究部主任、《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副主编А.科布杰夫教授主持семинар。刘亚丁教授详细介绍了"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项目。他同该部研究人员就有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2. 2014年3月24-26日,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所举办第44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国际学术研讨会,24日刘亚丁作题为"李福清的文学研究方法"(Методология литературоведа Б. Л. Рифтина)的发言。该发言稿已在《44-я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Том XLIV. Часть1》发表。
3. 2014年10月5-6日第十一届全俄学术研讨会"
俄罗斯文学:艺术意识类型与民族文化传统对话"(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типы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сознания и диалог культурно-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традиций )在
叶卡捷琳堡举行。刘亚丁教授作了题为"透过中国文化看俄罗斯文学"(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сквозь призму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的大会发言。
4.2014年10月8日
乌拉尔联邦大学举行"人文艺术学院中国俄罗斯学家讲座"(Лекции китайских русистов в ИГНИ),刘亚丁作题为"我为什么研究俄罗斯文学"(Почему я изучаю русскую литературу)的讲座。
5. 2014年12月20日莫斯科举行第五届"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俄罗斯文学"国际学术论坛(V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конгресс «Русская словесность в мировом культурном контексте)刘亚丁作题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托尔斯泰、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田德利亚科夫"(Духовный диалог через столетия: Л. Толстой, А. Солженицын, В. Тендряков)的发言。
2013年
2013年11月28日在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共同举办的"儒学在俄罗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刘亚丁作题为"《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对
儒家精神的阐扬"的大会发言。
2011年
2011年9月12—13日俄罗斯国立肖洛霍夫
博物馆保护区(ГМЗШ)举办"现阶段的肖洛霍夫创作研究:问题、观念、方法"(Изучение творчества М.А.Шолохова на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этапе: проблемы, концепции, подходы)国际学术研讨会,12日刘亚丁作题为"《一个人的遭遇》:现实主义或象征主义"(《Судьба человека》:реализм или символизм)的大会发言。
2010年
1.2010年9月21—23日俄罗斯国立肖洛霍夫
博物馆保护区(ГМЗШ)举办"肖洛霍夫讲座"学术研讨会,会上宣读了刘亚丁的贺信,刘亚丁提交了题为"中国研究肖洛霍夫的新著作"(КНР:новое издание с именем Шолохова)的报告。
2.2010年11月27日刘亚丁在韩国
祥明大学主办的"一体多元性中国文化再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题为"回归哲人之邦"套话——近30年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想像"的大会发言
2007年
2007年4月27日刘亚丁在莫斯科肖洛霍夫人文大学(МГГУ)作了题为"肖洛霍夫在中国"的报告( М.А. Шолохов в Китае)。
2001年
2001年12月20日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ИМЛИ РАН)举行的纪念
亚历山大·法捷耶夫 100 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刘亚丁在上做"法捷耶夫在中国传播的若干史实"(О некоторых страницах истории знакомства Китая с творчеством А. А. Фадеева)的大会发言。
研究报告
2011年
《俄罗斯对中国侨民的负面评价及对策建议》,《欧亚社会发展动态》,2011年第6辑
九、访谈录
2006年
《"我钟爱中国民间故事"——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通讯院士访谈录》(下),《
文艺研究》2006年8期
《"我钟爱中国民间故事"——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通讯院士访谈录》(上),《文艺研究》2006年7期
2004
《我们的空中城堡是最坚固的》,《外国文学》 2004 年 2 期
2002年
1.《寻找〈静静的顿河〉手稿的过程 —— 访非 · 库兹涅佐夫通讯院士》,《
中华读书报》 ,2002 年 3 月 27 日 ," 光明网 " 等网站转载此文
2.《俄罗斯作家走向联合:继承苏联文学的财富 —— 访非 · 库兹涅佐夫通讯院士》,《
文艺报》, 2002 年 3 月 19 日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2002 年 5 期复印此文。
3. 《心灵召唤我写出肖洛霍夫的真相 —— 俄罗斯作家瓦 · 奥西波夫访谈录》, 《
文艺争鸣》 2002 年 5 期
十、译文
2015年
《婚礼》,(俄)奥·波克罗夫斯卡娅著,刘亚丁译,载《小说山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2012年
1.《关羽传说与年画》(俄)李福清原作,刘亚丁译,载《李福清中国年画论集》,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版
2.《女孩》(译文),《小说山庄》,刘亚丁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3.《钉是钉,卯是卯》(译文),刘亚丁译,《小说山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2010年
《茨维塔耶娃诗选》 刘亚丁译,《中国诗歌》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2009年
《奇幻苹果》 (俄)谢·舍列霍夫著 刘亚丁译 《小说山庄》(2007年外国最新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008年
《地震》(长诗),[
亚美尼亚]诺·巴格达萨良作 刘亚丁译,《世界文学》2008年5期(并被《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3期"先睹为快"栏目摘录)
2007年
1.《请别称呼我的姓》(译文),[俄]娜·托尔斯塔娅作,刘亚丁译,《译林》2007年第1期
2.《"仁"的范畴》(译文)[俄]亚·马尔蒂诺夫作,刘亚丁译,《
跨文化对话》第22辑"海内外儒学专号"(2007年9月)
2006年
《切格姆的桑德罗》(俄罗斯作家法·伊斯坎德尔长篇小说选译),《世界文学》 2006 年 3 期
2000年
《敦煌卷子的命运》,[苏]
尼古拉·费德林原作,刘亚丁译,《中外文化与文论》第 7 辑(2000 年) ,该文被《岁久弥光》论文集收录,
巴蜀书社, 2001 年 1 月
1988年
《英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美学思想》[苏]Б.鲁克扬诺夫原著,刘亚丁译,《文艺理论与批评》,1988年第2期
获奖情况:
1 .第十届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奖:《顿河激流 —— 解读肖洛霍夫》,独力, 2003 年 3 月。
2 .第八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欧洲小说史》,排名第三, 1999 年 3 月。
3 . 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 “文化原典阅读与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探索”,排名第三, 2005 年。
科研项目
人才培养:
讲授《外国文学》(本科)、《俄国文学》(硕士)、《专业外语》(俄语,硕士)、《俄罗斯文学专题研究》(博士)、《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博士)等课程。
指导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指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俄国文学、中外文化与文学和中外文学关系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获得荣誉
两次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奖,获
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