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齿龙
侏罗纪晚期的海洋爬行动物
滑齿龙是一种海洋爬行纲,在侏罗纪晚期,它们粗壮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桨鳍的驱动下四处游荡。滑齿龙的长颚里满部尖锐的牙齿。滑齿龙的鼻腔结构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气味,这样滑齿龙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现猎物行踪。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齿龙一生都在水中度过,因此它们也是卵胎生动物,喜欢在浅海域产仔。
滑齿龙意思是“平滑侧边牙齿”,是种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里短颈部的上龙亚目。滑齿龙生存于中侏罗纪的卡洛夫阶,约1亿7000万年前到1亿5500万年前。
滑齿龙是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的动物,一些保存相当完好的滑齿龙骨骼化石,清楚显示牙齿的排列及其头部的形状。但这些颅骨并不一定就属于片中威胁牛津夏(oxfordshire)附近水域。
物种简介
滑齿龙出现在英国广播公司1999年的《与恐龙共舞》(WalkingwithDinosaurs)电视节目。在这电视节目里,滑齿龙攻击并吞噬一只在陆地上居住的美扭椎龙属。节目里滑齿龙跳上陆地捕抓陆地动物的行为是完全虚构的,但该节目制作人宣称这行为是参考虎鲸。滑齿龙再次出现
在《与恐龙共舞》在2003年的节目《海底霸王》(SeaMonsters)。滑齿龙稍晚出现在电影《历险小恐龙9:重返大海》。
与恐龙同行》将滑齿龙描绘成可怕的捕食者,攻击和杀死大眼鱼龙属,甚至更加令人震惊,它从海岸上抓住弯棘龙(Eustreotospondylus)。至于这些描述的证据,毫无疑问,滑齿龙杀死和吃掉其它海生爬行动物,就像《与恐龙同行》中所表现的那样。已发现有许许多多的骨头上显示了滑齿龙的咬痕,还有局部的或被肢解的海生爬行动物骨架看起来好象曾经是滑齿龙捕食的目标。彼得伯勒(Peterborough)砖坑中保存的一些蛇颈龙标本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是完全关连在一起的,但缺失了桨状肢、颈和头。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这些标本代表了被滑齿龙抓住和杀死的动物,捕食者撕下并吃掉了缺失的部位。片中描绘的滑齿龙向上猛冲的捕猎方式大部分是根据与现代海洋捕食动物的类比。当看到猎物在水面上的倒影时,噬人鲨虎鲸都用这种方法捕食。因此,推测上龙类也以这种方式捕猎似乎是合理的。
上龙类确实吃恐龙的可能的直接证据来自1980年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发现的一具上龙(Pliosaurus)骨架,它是滑齿龙的近亲。与这件上龙骨架一起发现的还有两块骨质甲板,显然属于一只甲龙。尽管不能肯定,但它们有可能是上龙胃中的部分胃容物,因而说明上龙吃掉了一只甲龙。
英国广播公司片中滑齿龙是一头真正的庞然大物——一头老年雄性滑齿龙身长25米,重150吨。随着节目的首次播映,这个体型在古生物学界引起了广泛争议,因为没有古生物学家认为滑齿龙真的能长这么大。
尽管已发现了几个完整的滑齿龙骨架,但都是体长在5到10米之间的个体。发现于牛津黏土层中较不完整的化石显示出滑齿龙超过了这个长度,不过这里只是粗略的估计和猜测。彼得伯勒博物馆1996年发现的一块脊椎骨似乎显示吃一只长度在17—20米之间的上龙,其它博物馆收藏的各种破碎吻部和下颌骨提示了大小相似的标本。这些破碎化石是否真的来自滑齿龙还不能确定,这些标本所属的动物被取绰号为“大侧齿龙(Megapleurodon)”。倘若这些骨头不大可能真的恰好代表曾经生活过的最大上龙亚目标本,一些专家慎重地表示,滑齿龙及其相关种类总长度可能达到25米。
与恐龙同行》中赋予滑齿龙的巨大重量是通过与现代鲸骨的比较得出的(前提是承认了25米的体长)。由于不可能简单地将鲸目放在秤上称量体重,因而,对于这些动物的体重专家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最大的蓝鲸可能达到200吨的惊人重量,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可能甚至还不到100吨。因而无论如何,滑齿龙的体重被至于这个范围内。然而,鲸的大块头身体的大部分是厚厚的鲸脂层,用于长途迁徙,为它在经常光顾的寒冷的极地海域中保温。而滑齿龙是温暖的亚热带海域的居民,不该有这些鲸脂。因此我们估计,即便是最大的上龙亚目体重也不会达到最大鲸类的一半。大侧齿龙,前肢连大鳍只有2.209米(一说为1.5米),全长约10~14米。
生存时代
一些保存相当完好的滑齿龙骨骼化石,清楚显示牙齿的排列及其头部的形状。但这些头骨并不一定就属于片中威胁牛津夏(oxfordshire)附近水域,长达二十五公尺的滑齿龙。但在国家历史博物馆中,有一些头骨碎片似乎属于滑齿龙,就算不是,也是属于一种与滑齿龙极其类似的生物。其中一块骨骼碎片特别属于一种长二十公尺的生物。经由计算电脑中滑齿龙的模型,及其该有的漂浮能力,其合理的体长与体重上限分别为二十五公尺与一百五十公吨。这只代表滑齿龙可能的体型上限,有些古生物学家会将它们的体重设定在低于此标准。
生活习性
水下嗅觉
上龙亚目颅骨一个令人困惑的特征是它们的内鼻孔——上颚上的两个孔——比外鼻孔更靠近吻端。而且,从吻端到内鼻孔有沟相连。这一特殊结构有什么用?
克鲁克香克和他的研究小组还发现,上龙类的内鼻管是一个S型的管子,能够直接将水从内鼻孔带到外鼻孔,而外鼻孔上有一个特殊的向后的凹陷。只要头向前移动,它就会产生一个负压区,将水向后排出鼻腔。因此,一条游动的上龙鼻子里竟有一个持续通过的水流系统!水首先被吸入内鼻孔,然后沿内鼻管向上移动。在这里与动物敏感的嗅觉器官相接触。
英国广播公司片中滑齿龙以有效、优美的动作游泳,两对鳍状肢协调运动。当前肢向上抬时,一对后肢则向下拉,然后当前面的一对向下,后面的一对则向上。这种方法——交替下冲方法——确保了动物持续向前运动。这可能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古生物学家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搞清这是蛇颈龙目最合适的运动模式。早期的古生物学家认为,蛇颈龙类在水中划行。然而,划行是非常低效的运动方式,因为在恢复性摆动过程中不产生推力。因此,很少有现生动物划水游泳——最常见的例子是昆虫,例如龙虱划蝽
蛇颈龙类骨架的显着特征在于,附着四肢肌肉的所有主要骨头都位于身体之下,在这里形成大的片状结构。它们为那些用于向下拉动鳍状肢的肌肉的附着提供了很大面积,因此,滑齿龙及其近亲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下冲力。这些肌肉大而有力的进一步证据来自肌肉在肢骨的附着点上留下的肌痕。它们没有同样大的面积
附着肌肉来完成同样强有力的上冲程。因此如果滑齿龙同时挥动两对鳍状肢,效果就会和划行相似——推力的大小尽管在下冲程中很大,但在上冲程中却很微弱。在解决这个两难问题的过程中,古生物学家提出了富有创造力的观点,蛇颈龙目改变它们鳍状肢的拍打周期,因而当前肢处于强大的下冲程状态时,后肢就处于微弱的上冲程状态——因此,总会有至少来自一对鳍状肢的推力。
食性
滑齿龙的牙齿显示它们是肉食性动物。至于滑齿龙如何猎食,则要观察眼睛的所在位置,以及游泳的速度。古生物学家茱蒂-玛莎研究过很多海洋爬虫类的游泳情况与方式,认为像滑齿龙这种使用四只鳍状肢来游泳的生物,速度一定不会像泰曼鱼龙(大眼鱼龙或狭鳍鱼龙)那样快。速度比猎物缓慢的生物,便得使用突袭法来捕食。有一项证据可以用来证明这个推论,就是滑齿龙的眼睛长在它们的头顶,这种生物会从下方突袭猎物。
四个强壮的鳍状肢显示滑齿龙是强壮的游泳者。所有蛇颈龙目都以四个鳍状肢作为推进方式。一个使用游泳机器人的研究,证实这种推进方式并不特别有效率,它提供很好的加速度,这是个埋伏掠食者值得拥有的特征。对于这种动物头颅骨的研究,显示它们可用鼻孔寻找水面上特定气味的来源。尽管滑齿龙是肉食性动物,但仍会有任何掠食者猎食它们。
色彩结构
滑齿龙通过保护色伪装自己,因而其他动物无法发现它。滑齿龙可能是“色彩结构”,就是头部为深色,如此从上方较难被发现,而底部为浅色,如此下方可以作为伪装。另外可以作为滑齿龙行为线索的,是它们的颅骨顶端
有两个鼻腔。最为常见的理论,就是它们具方向感的嗅觉;猎物的化学特徵在某一个鼻孔会比另一个还要强烈,滑齿龙可以依此来判别猎物的方位。再者,滑齿龙的吃相可能不是太好。在牛津黏土层中,发现了很多矛齿鱼的半个头骨。对于这些剩菜是否为滑齿龙所留下尚不确定,但是以体型来看,滑齿龙是头号嫌疑犯。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物种简介
生存时代
生活习性
水下嗅觉
食性
色彩结构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