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宅镇隶属于
浦江县,面积29.5平方千米,下辖16个行政村,有22000人。
据清《光绪浦江县志稿·都鄙》载清置嘉兴乡十五都潘宅市;民国十六年(1927年)置三区炉峰乡(十三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黄宅区炉峰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置炉峰乡(十四保);1950年置潘宅乡;1958年置黄宅区潘宅公社;1960年并入
义乌市,置黄宅区潘宅公社;1966年恢复浦江县建制,置黄宅区潘宅公社;1985年置潘宅乡,下辖潘宅、三村(杨先生)、四村(桥头)、五村(东陈)、七村(东许)、八村(樟山头)、湖山村、丽水村、长春村、朱云村、华墙村、万田村、尼山村、余间村、黄都村、洪田村16个行政村,面积29.50平方公里,人口1.49万人;1993年9月改潘宅乡为潘宅镇;一直以来
潘宅村都是乡镇政府驻地。在
抗日战争及
解放战争时期,潘宅村等13个邻村曾是革命老区,当时根据地办公场所就设在潘宅村潘氏宗祠内,可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93年撤潘宅乡改设潘宅镇。2001年10月18日,由
金华市民政局批准为革命老区根据地村。同年12月撤潘宅镇、
大溪乡、
平安镇,设立浦南街道,驻地平一行政村。潘宅镇虽被撤销建制镇,但它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2002年10月11日,
浙江省革命老区建设办公室因原潘宅镇13个村的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贡献仍确认潘宅镇为革命老根据地。潘宅镇自古以来是
婺州历史文化名镇,属于特殊行政区域。
浦江县浦南街道
潘宅村,原是潘宅镇的行政中心,由
潘姓先人自
隋朝到此开基,历唐、宋、元、明、清、民国至建国后二十世纪末,一直属于建制镇,下辖16个行政村:潘宅、三村(杨先生)、四村(桥头)、五村(东陈)、七村(东许)、八村(樟山头)、湖山村、丽水村、长春村、朱云村、华墙村、万田村、尼山村、余间村、黄都村、洪田畈村。
2000年底并入浦南街道时人口15095人,户数5140户;随着万田工业区的开发和水晶加工行业的发展,外来人口迅速增加,截止目前常住人口约17000人,流动人口约5000人。
主要种植
巨峰葡萄,以优质的巨峰葡萄,甘甜可口,令人称道。2007年成立了
浦江县潘宅葡萄专业合作社、神丽峡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内以浦江刘金氏无公害葡萄园、浦江甜园葡萄园最为有名。
潘宅镇内文物古迹众多,有
敦睦堂、尚书第、余氏宗祠、洪氏宗祠、黄氏宗祠、桐青殿、茂山寺、“中江第一桥”(俗称湖山桥)、千人桥、潘驸马坟等八处明清建筑。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什锦班等。
出浦江县城东南十里,有连绵青山东西而列,即为南山。南山绵亘的山脉间,突兀耸出百药尖、朱云尖、雷公尖诸峰;峰峦间又藏匿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沟涧,使得南山境内峡谷幽深,溪瀑壮观。
神丽峡景区:神丽峡景区位于
浦江县潘宅镇丽水源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景区隶属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的东片景区。景区南部群山峻峭、林深水秀、鸟多、兽多、坪多、石奇、瀑美、自然环境清幽,生态环境保护完整;北部,祠堂庙宇、明清建筑别具考究。有香炉烟云,朱云瀑布、石笋冷泉、仙人长眠、猪头山、陈爷爷担石,百步幽谷、流星崖观鹰等二十处山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内仍保留着长达3公里的古驿道,古驿道中途仍保留有一座古驿站“十里亭”。自古以来,民间流传有“
徽州老得宝”、“陈爷爷担石”、“山娘长眠”、“葛山殿藏宝”、“炉峰殿和尚”、“猪头山点灯”等近10个美丽传说。神丽峡自宋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览的好去处,宋、元、明、清四代名人都曾写过大量游记游诗,如
吴思齐、
方凤、
谢翱等都曾结伴畅游并留下诸多诗篇。
潘正夫,官至少傅,封和国公,
宋朝驸马,尚
赵煦三女
懿康公主,生八子潘尧卿,潘温卿为宁国军承宣使、潘长卿为
宁江军承宣使、潘端卿为昭信军承宣使、潘清卿为容州观察使,潘墨卿、潘才卿并带团练使,潘粹卿。避居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