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情况搞得简单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宁可读新闻,另一种人宁可读
小说假设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题目。当然,一个宁可什么都不读的人是非常幸运的(他连这篇文章都可以略过),因为正是新闻和小说把这个世界搞得比没有它们的时候复杂了不少。
如果把情况搞得复杂一点,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世界上肯定还有第三种人无法就新闻和小说两者来答覆「宁可」与否,他会这样说:「那可说不准;有些时候我想读新闻,有些时候我想读小说。」的确,阅读不像答考题,不需要像「二选一」一般非此即彼的严苛。倘若我们轻松地问,大约有不少的人「宁可」属於第三者。
第一种(宁可读新闻的)人,也许比第二种(宁可读小说的)人「较为关心现实」,不过这也说不一定,有些人在极度关心这个乱七八糟的现实世界之后反而想一头钻进另一个乱七八糟的虚构世界里去--而后者的乱七八糟可能因为不构成对这位读者实际生活的直接威胁而显得有趣得多。
同样的道理,宁可读小说的人也许比宁可读新闻的人「较为欣赏虚构」,不过这也说不一定,有些人在极为欣赏虚构故事的情况之下也许会发现:当天社会新闻版的离奇命案、影剧新闻版的明星绯闻、政治新闻版的国会群殴或国际新闻版的美伊大战要比手边任何一本小说(无论是出自琼或
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来得好看。
张大春,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山东人。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
中国文化大学,现任电台主持人。作品无数,曾以“大头春”的名字出版系列小说(《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野孩子》),另著有小说《公寓导游》、《
四喜忧国》、《大说谎家》、《
欢喜贼》、《
城邦暴力团》、《
聆听父亲》、《
春灯公子》、《
战夏阳》等,随笔集《
认得几个字》,
京剧剧本《水浒108》,音乐剧剧本《契诃夫欢乐时光》,文学理论《
小说稗类》等。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2008年度十大好书奖、2009年度十大好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