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伤农,是指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导致在丰收的年份里,农业种植户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的经济现象。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市场主体的影响在市场化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菜贱伤农”表面上看,农业种植户的利益损失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引起,从经济学原理上看,主要是在农业市场化大背景下,农产品自身的供给与需求都缺乏弹性的特点造成的。影响蔬菜供求的,既有宏观环境与政策、气候、市场因素,也与农业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密切相关。
蔬菜价格的波动不可避免,减少价格波动对农业种植户的影响,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市场监管与服务工作,提高市场透明度,解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市场主体要树立风险意识,实行农业种植户差异化竞争等应对措施,平抑蔬菜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
历史沿革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粮食价格贵了,百姓受害;粮食便宜了,又对种粮的农民不利。 百姓受害就会流离失所,而农民农业受害,国家就会贫困(“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可见自我国古代开始农产品的价格对于国民的生活质量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谷贱伤农”类似,“菜贱伤农”描述蔬菜种植户“勤劳不致富,
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经济学解释
表面上看,“菜贱伤农”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引起的。实际上主要是在农业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自身的供给与需求特点决定。
需求弹性小
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以大白菜为例,由于大白菜支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只占很小比例,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增高,对白菜价格的波动就不敏感,同时人们可选择蔬菜的品种变多。当大白菜的价格下跌时,人们对大白菜的需求虽然会有所增加,但很有限。当大白菜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对大白菜的需求也不会减少多少。
供给弹性小
种植业对土地、气候等外部条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人均土地占有量的多少、气候条件好坏和农产品价格水平直接关系到种植业的收益。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使种植业的发展空间受限。我国蔬菜种植业以传统的个体劳动为主,人均劳动生产效率普遍较低。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价格低成本高,使得农民收入增长艰难。对大多数种植的菜农而言,市场价格很高时,它的供给也无法再增加;而市场价格低时,却同样无法减少供给来降低成本损失,从而导致丰产不丰收的“菜贱伤农”现象发生。
产生原因
宏观环境及政策影响
从国际方面看,中国作为
种植业大国,不仅是农产品生产国,也是农产品出口国。主要贸易国的农业政策及进出口状况等会以各种形式传导到国内,从而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状况。从国内看,农产品价格不仅受到中长期产生的价格上移的趋势影响,也会受到社会经济中许多宏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突然暴发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大环境下,中国采取严格的疫情管控政策,大部分饭店或停业或禁止堂食,部分加工企业停产歇业,也影响到菜农收入。
信息不对称
随着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价格的形成不仅仅局限于市场供求和宏观环境的作用,还会受到市场完备性的影响。这其中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尤其大。但由于农民与市场之间存在距离,产销各环节中缺乏有效信息渠道,其市场价格信息难以做到及时且精确,农民无法及时调整产量和预测市场价格,导致蔬菜种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一旦遇到市场波动,农民就有可能成为市场的牺牲品,“菜贱伤农”,受伤的都是单个菜农。
投机因素
部分农产品,例如大蒜会因为游资投机、人为炒作而导致价格波动。我国大蒜主产地集中在
山东省、
江苏省、
河南省等地,产地集中,加上其在市场所占份额小,总量低。同时大蒜作为易存储的农产品,收购商可以轻易囤积大蒜,将其置于冷库中保存,等到合适的时候哄抬物价,居奇出货。这不仅加剧了我国大蒜价格的波动异常,也严重损害了蒜农和消费者的利益。大蒜价格从2016年5月的从2016年9.34元/公斤,上涨至同年8月的12.80元/公斤,背后离不开投机者的推波助澜。
气候及成本因素
农产品的种植易受气候的影响,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从而影响蔬菜价格。除了气候,成本也会影响大蒜价格。当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阶段,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压缩了农户的生产利润,加上蔬菜多为散户种植,规模化程度低,种植成本只高不低,一旦价格产生了波动,很容易造成亏损。农户为了回本采取低价策略恶性竞争,这又会导致蒜价进一步波动,加剧蔬菜价的不稳定性。
其他影响因素
除上述因素以外,国内货币发行量、替代品价格等也对国内蒜价产生影响,但作用不明显。政府施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的供应量,这会影响物价水平,导致
通货膨胀,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
相应措施
加强市场监管与服务,提高市场透明度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蔬菜价格波动过大。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于蔬菜批发市场的监管,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对于以牟取暴利为目的个人或企业加入诚信黑名单,禁止其进入市场。严格监管中间批发环节,畅通绿色通道,建立公益化的社区菜场;用公共财政资金,建立一批公共冷库,来服务菜农,以实现蔬菜储存,均衡上市,这不仅可以减少菜农的损失,也可以促进蔬菜市场的平稳发展;另一方面要健全信息监测统计制度,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建立权威、规范的信息采集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采集和统计的信息同时应具有可比性。帮助市场主体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解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要综合运用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手段建立蔬菜批发价格异常预警机制,制定应急方案。
加强农业市场主体风险教育
市场主体缺乏风险意识,加剧了蔬菜价格的非理性波动,为此要培养理性的市场主体,理性的市场主体有利于避免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危害蔬菜
种植业与消费者的利益。引导农业种植户差异化竞争。在市场作用下,无法完全精准地预料未来。但通过种植品种、种植时间等的差异化竞争,可以错开蔬菜上市时间,避免供应量太大、价格太低。蔬菜产业的差异化竞争,还体现在区域定位上。例如中国山东寿光各乡镇主打不同品类的蔬菜生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蔬菜小镇,如“番茄小镇”
古城街道、“长茄小镇”
纪台镇、“香瓜小镇”
田马镇、“胡萝卜小镇”
化龙镇等。这些蔬菜小镇的出现,既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放大了品牌效应。
相关事件
2011年4月16日上午,
39岁的莱农韩进自缢弃世,留下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其自杀的原因是韩家有6亩田,1万余元的资金投入,两三个月的持续劳作,换来的竞是8分钱一斤的伤心菜价。2012年
大白菜0.05元/斤都无人收购,2013年2月份
0.05元/斤无人问津,2014年4月份
的
芹菜地头收购价低到0.15~0.2元/斤,菜农苦不堪言,2015年11月份山东滨州
芹菜滞销,2016年6月份陕西西安大面积芹菜滞销、宁夏西红柿产区西红柿收购价仅为0.1元/斤,蔬菜价格再次进入“菜贱伤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