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甲基戊烷
有机化合物
2-甲基戊,又称异己烷,化学式为C6H14,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该物质不溶于水,但能与醇、醚、丙酮和苯等混溶;相对密度0.654(20℃),凝固点-153℃,沸点60℃,闪点小于-20℃。
2-甲基戊烷是一种一级易燃液体,遇热或明火能引起燃烧爆炸,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氧化剂反应强烈;主要用作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化学试剂。2-甲基戊烷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对金属无腐蚀性,可用铁、低碳钢、铜或铝制容器贮存;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此外,2-甲基戊烷对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易出现烧灼感、咳嗽、喘证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物性数据
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
2.饱和蒸气压(kPa):53.32(41.6℃)
3.燃烧热(kJ/摩尔):-4153.7
4.临界温度(℃):224.3
5.临界压力(MPa):3.10
6.正辛醇/水分配系数:3.21
7.闪点(℃):-32(CC)
8.引燃温度(℃):264
9.爆炸上限(%):7.0
10.爆炸下限(%):1.0
11.燃烧总热量(kJ/mol):4160.46
12.燃烧最低发热量(kJ/mol):3852.15
13.黏度(mPa·s):0.300
14.蒸发热(b.p,)(kJ/摩尔):37.785
15.溶化热(kJ/mol):6.280
16.苯胺点(ºC):73.9
17.热导率(25 ºC,液体)/[W/(m·K)]:116.81×10-3
18.生成热(25 ºC,液体) /(kJ·mol):-204.399
19.比热容(25 ºC,液体,定压)/[kJ/(千克K)]:2.240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29.80
2、摩尔体积(m3/mol):127.9
3、等张比容(90.2K):268.2
4、表面张力(dyne/cm):19.3
5、介电常数:1.88
6、极化率:11.81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2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6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1.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用途
有机合成溶剂。气相色谱分析标准。用作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化学试剂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在环境中能被生物降解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证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速测管
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标准: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1760mg/m3
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天然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急救措施
误服后,漱口,饮水,催吐,就医。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和肥皂水冲净。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松软土。用水灭火无效。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物性数据
分子结构数据
计算化学数据
用途
储存
危害
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
防护措施
急救措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