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素蟋又名垣恭、酱色蟋蟀,属
直翅目蟋蟀科,是一种较小型的
鸣虫。因其常常栖息于断垣残壁之间而得名,又因其浑身通体皆呈酱油色,形体又与蟋蟀酷似,故而又称为“酱油蟋蟀”或“酱色蟋蟀”。
基本情况
此虫体长12~19毫米,宽约4.5毫米,触须长30毫米左右。其头部富有光泽,头顶深褐色。头后有6条直纹,黄色,口器为黄褐色,额部黑色,富有光泽。
垣蛩前胸背有黑色长毛,散步黄色条纹。前肢有黑纹,后肢外侧有黑色斜纹。前肢有黑纹,后肢外侧有黑色斜纹。
复翅较发达,覆盖腹部的大半。也有些个体后翅发达,伸出于前肢之外,能飞翔;但多数无后翅,不能飞翔,仅能跳跃。
此虫的
雌性较
雄性肥大,有产卵管,管长8毫米左右。不论雌雄,皆惧怕日光,白天常避藏在阴暗处,不出声,晚上鸣叫,其鸣声为“唧喱、唧喱”,音声低而娇细。
垣蛩体形纤巧,色泽美丽,其鸣声柔和优雅,故喜爱者众多,是一种值得饲养玩赏的,
鸣虫。
垣蛩在我国分布较广,
黄河以南各省皆有,而东南部各省如
山东省、
江苏省、
浙江省、
福建省、安徽、
江西省、
上海市等地较多。
虫喜欢生活在稍微潮湿些的旱作物的田地里,常栖息在成堆块土的空隙中、砖石乱瓦块下的洞隙中或腐烂的
禾本科杂草堆积处。它常常成群聚居,往往捉住一只,在其周围不远处就能发现多只。
此鸣虫以素食为主,以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为食,也吃一些腐烂的草和嫩树叶、菜叶,因而在每年的8~9月间,在田间 有腐烂杂草之处最容易捉到。
垣蛩喜欢和其他品种的昆虫混居,在江南地区,常可见到它和
油葫芦、大棺头蟋蟀等共居,和平相处。有些有后翅的个体,有明显的趋光性,因而在秋季的夜间,路灯下常可见到有不少垣蛩出没。它白天一般深藏不出,也不鸣叫,晚上则振翅发声,其鸣声柔细而有韵味,很得众多饲养者的赏识。
此虫的成虫8月中旬开叫,每年的9月上中旬旺发,但到10月鸣声即逐渐减少,10月底即已不易听见。不论捕捉哪种昆虫,都应先了解它的习性。垣是喜欢栖息在潮湿阴暗无强光之处的,因而不能到干燥的地方去找。垣跫之所以有这个名称,是因为它常常藏身在断垣残壁的石块、石堆的空隙中,又因它有群居和有趋光性,所以捕捉它时应该在潮湿的多乱石块的和潮湿而多
禾本科杂草的草堆、农田的洞穴等处去寻找。
捕捉时可带上
聚酰胺网罩,在夜晚则要带上手电,然后在上述那些地方去翻动石块,掀起杂草堆,待垣跫跳出或爬出来时再用网罩去兜捕。此外,由于这种
鸣虫有一定的趋光性,可利用灯光在夜间捕捉。不过,不论是用
尼龙网罩兜捕还是直接用手去抓捕,都要注意出手轻巧,因为垣跫身体娇小细嫩,稍一卤莽,就会将它捏死或碰伤。
玩赏的垣跫,多半是玩赏者从野外捕回来的,但有时在江南城市的鸣虫商店里也有出售。因此,需要能识别其优劣,选择到称心满意的佳品。
一般来说,体形较大的多半是较好的,比较强壮,鸣声比较响,饲养的寿命会相对长些。
此外,还应从色泽上选择,应选黑色部分深而浓,且黑的发亮者,这样的垣跫叫作“浓酱”,属于优等;反之,色泽暗淡,称为“淡酱”,为次品。黄色的部分黄得鲜明的,称为“油酱”,也是佳品;黄色部分浅淡者,称为“豆酱”,是下品。黑浓而黄透的,称为“浓油酱”,是最好的一种;黑浅黄淡者,称为“淡豆酱”,属最差种。江南一带有一种色泽美丽,黄色部分呈金黄色的,称为“黄金酱油蟀”,是最佳的珍品。
一般来说,黑色、黄色浅淡的,其鸣声也低微,加上色泽暗淡而无光泽,观赏价值也差,当然不应在入选之列。
垣跫可用瓦盆或较大的虫盒饲养,但在瓦盆中饲养有个缺点,既不便于观赏;放在大虫盒中饲养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虫盒多为白色,可以和虫的提色有较大反差,相映成趣,缺点是此虫
畏光,在白色盒中生活会常常不安逸。因而最好还是用透明的塑料盒或有机玻璃虫盒,既便于观赏又较宽敞,但平时宜将虫盒放置在较为避光之处。此外,不论哪种虫盒,都应用铁丝网类制成的盒子,以便空气流动,以免将虫闷死。
此虫可喂饭粒、菜叶和苹果、香蕉、南瓜的小粒等多种食物,且应不断更换喂饲品种,使其体内所获营养平衡,以增强其体质,使其鸣声更好听。
不足之处
垣跫的体质较弱,若饲养不当,营养不良,则寿命不长,仅能活2~3个月。此虫喜暗
畏光,观赏时不要暴露在强光下,否则容易惊吓而蹦跳,导致肢断身残。垣跫还不耐寒冷,到了深秋季节气温下降时,有经验的玩赏者就把它改养在竹罐或葫芦内,这样,比养在宽敞的笼箱内要温暖些。若气温下降到5度以下时,就必须将竹罐或葫芦揣在身上,以体温为其保暖,若保暖工作做的好,可使垣跫多活1~2个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