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禄(1854年—1900年8月13日),字寿三,
回族,甘肃河州(今
临夏县)韩家集阳洼山人,爱国将领,简练军统领。
光绪元年(1875),马福禄乡试武场名列第一。次年省试考取武举人。光绪六年(1880),他中武
进士,留在北京当皇宫侍卫。光绪二十年(1894)冬,马福禄倾全家之力组织乡勇团练,后又组织“安宁军”,协助
河州总兵
汤彦和、喀什噶尔提督
董福祥等血腥镇压河湟反清起义的群众。光绪二十三年(1897),董福祥调任
武卫军统领到京师任职后,马福禄也率其简练军(由安宁军改称)进卫京师,驻防在
正定县(今
河北省定县)。
光绪二十六年(1900),清朝政府向入侵国土的
八国联军宣战。马福禄所率简练军奉调入京守卫。七月初,
帝国主义列强又集结两万重兵,向北京发动进攻。马福禄奉命守卫正阳门。侵略军集中炮火向城楼猛轰,把四层的箭楼削为两层,正阳门失守。十二日,马福禄率敢死队与攻城英军激战,接连攻取敌人9个栅卡。十三日晚,马福禄的左臂中弹负伤,他冒着大雨率领敢死队闯入侵略军阵地,在即将冲入使馆时,马福禄不幸中弹,为国捐躯,时年46岁。为表彰马福禄,清朝廷追封马福禄为振威将军,谥忠烈。马福禄牺牲后就安葬在三里河清真寺界内的三里河回民墓地。
1854年,马福禄出生,幼年时他从师
康泰学治经史光,因体格魁伟,气力过人,马福禄读书之余常习兵练武。年龄大一些弃文就武,以善骑射闻名。光绪元年(1875),马福禄乡试武场名列第一。次年省试考取武举人。光绪六年(1880),他中武
进士,留在北京当皇宫侍卫。不久他以亲老乞养为由,辞归故里,在家务农闲居。光绪二十年(1894)冬,马福禄从维护
清代封建统治的立场出发,积极响应官府的号召,倾全家之力组织乡勇团练,后又组织“安宁军”,协助河州总兵
汤彦和、喀什噶尔提督
董福祥等血腥镇压河湟反清起义的群众。河湟起义被镇压下去后,马福禄因功被擢升为总兵,成为董福祥的帮手。光绪二十三年(1897)。董福祥调任
武卫军统领到京师任职后,马福禄也率其简练军(由安宁军改称)进卫京师,驻防在
正定县(今
河北省定县)。
光绪二十六年(1900),清朝政府在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向入侵国土的
八国联军宣战。马福禄所率简练军奉调入京守卫。六月十日,英国驻华舰队司令西摩尔率各国侵略军二千多人,从
天津市乘火车向北京进犯,马福禄奉
董福祥之命,率领以家乡
回族子弟为主组成的骑步兵,赶到廊房同包围侵略军的义和团一起,向侵略者发起攻击。七月初,
帝国主义列强又集结两万重兵,向北京发动进攻。马福禄奉命守卫正阳门。侵略军集中炮火向城楼猛轰,把四层的箭楼削为两层,正阳门终于失守。马福禄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召集余部,坚决要夺回城楼。十二日,马福禄率敢死队与攻城英军激战,接连攻取敌人9个栅卡。十三日晚,马福禄的左臂中弹负伤,他冒着大雨率领敢死队闯入侵略军阵地,向敌人最后一栅卡发动进攻,在即将冲入使馆时,马福禄不幸中弹,为国捐躯,时年46岁。
综观马福禄的一生,其镇压河湟反清起义,屠杀起义群众,自然是应予批判的。但他后期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力赴国难,舍生忘死,血战廊房、正阳门,最后为国壮烈捐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其功绩是完全应予肯定的。(《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物志 第2辑 起义领袖、爱国首领》评)
马福禄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显示了中国各族人民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的英雄精神。(
中原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文物志 第2辑 起义领袖、爱国首领》评)
马福禄生性勇武,臂力过人。十二岁的时候,他就敢单人独骑追逐狼群,并成功地绑着一只狼拖了回来。父亲
马千龄实施为他规划好的科举致仕的人生道路,送马福禄送到靖远大芦塘公门下,专心学习武术。
20世纪5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其子马鸿宾将他父亲和其他爱国英烈的忠骨迁往故乡安葬,在韩集阳洼山建立马福禄神道碑(“文革”中被毁坏)。1996年4月,临夏州委、州政府将马福禄墓地列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