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麓钟派名毛贻训,学名绍芳,字麓钟,号云阁,生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祖居韶山冲东茅塘屋场。祖父毛兰芳与毛泽东的
曾祖父毛祖人(四端)系嫡堂兄弟,是以读书而振家声的著名士绅,在
清朝曾任过几县的
县丞,既有文才,又善于辞令诉讼,乡间凡遇有重大事项皆请其到场加以排解。父亲毛鼎臣有5个儿子,毛福生居长,毛麓钟排行老二,还有寿生、喜生、全生。毛麓钟就是生长在这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里。他从小在祖父的严格教育和影响下,生活勤俭朴素,学习刻苦自励,终于在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应考经柯学使甄拔补人郡”。科举时代称府学为“郡庠”,也就是说毛麓钟是
长沙市府学秀才。青年时代的毛麓钟,为了干一番大事业,视国为家,四处漂流,“初应江南提督沈茂胜之聘,以其文才襄办军务:继走武陵,为
参军何梅岭之书记。”
中日甲午战争后,因不满
清代政府丧权辱国、腐败无能,愤然辞职回乡,不问政事,闭门隐居,并自称“韶山小隐人”。本名禄生,他不喜欢父亲取的这个俗气名字,而自作主张,谐其音,改为“麓钟”,意即“韶麓
钟灵”。
随着时局的变化,特别是“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出于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痛定思痛,毛麓钟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对满清政府的愤慨转而反抗,由主张君主立宪的改良政治态度转而赞成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他还主张
废科举,兴学堂,开办新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坚船利炮,富国强兵,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
1909年,毛麓钟,韶山毛氏家族中唯一的
长沙市府学秀才,在韶山东茅塘开办了一所中西合璧式的私塾,招收韶山冲
毛姓族人中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少年入学。私塾设在东茅塘的面山楼,一共只有十多个学生,但大都是韶山农家子弟中的佼佼者。
毛麓钟与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是未出五服的堂兄弟,并且家庭关系十分密切。毛泽东的父母对毛麓钟这位有府学秀才功名的族兄,素来十分敬重。毛泽东初发蒙时,偶有调皮捣蛋、学习不肯用功,他们就常拿这位堂伯作榜样,来教训儿子,指望他能像堂伯那样专心攻读,将来学有所成。
由于受父母的影响,毛泽东自幼便格外敬畏毛麓钟。每逢年关,在官衙做幕僚、谋士的毛麓钟回乡,父亲带着他去拜见这位堂伯时,毛泽东总是躲在爹爹的身后,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穿长袍马褂、颇有威仪的长辈。在他那幼小的心田里,最初的奋斗目标是——学堂伯的样子,长大做一个有知识而受人敬重的人。
1910年春,毛泽东便到毛麓钟家里读书了。1967年,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到
长沙市时,曾说:“过去我们
韶山市只有一个秀才,就是戈楷[
毛泽普]的父亲。这个秀才是我小时候的塾师哩!”这指的就是毛麓钟。
祖父:毛兰芳,名祖基,与毛泽东的曾祖父
毛祖人(四端)系嫡堂兄弟,在
清朝曾任过几县的
县丞,既有文才,又善于辞令诉讼,乡间凡遇有重大事项皆请其到场加以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