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沟圈村地处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全村376户1760口人,总耕地6200多亩,其中山地占到3500多亩,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仅为860多元。
王沟圈村虽然位置偏僻,土地贫瘠,百姓都广种杏树,不少群众的“零花钱”就是从杏仁、杏干里来的。2003年开始,村组织群众退耕3192亩地,进行
毛杏改良、嫁接
曹杏11万株,培育优质杏园500亩。2005年,村里争取到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52万元。决定把
苹果产业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并且在栽植和管理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栽植前,村上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培训,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栽植中,村组干部深入农户,逐块规划,跟班指导,分户栽植,保证了挖坑、栽植、压埋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规范操作,一次性栽植到位;栽植后,村上制定了苹果示范园管理办法,逐村逐户签订了管护协议,并拓宽、整修、铺砂果园周边道路14条20公里,改善果园基础条件。2007年,全村秋季一次性完成栽植面积3050亩,户均8亩,其中10亩以上75户。今年,他们将在做好幼园管理和补植的基础上,计划新打机进1眼,新建提灌工程1处,扶持每户果农新打水泥窖1眼,支持、保护
苹果产业发展,努力把王沟圈村建成全县优质苹果示范村。目前,全村苹果树留存面积已达3250亩。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村干部和群众代表通过考察、论证,最终和县种子公司签订供销协议,当年全村种植300多亩,亩均收入800多元。种植多的农户当年收入6000多元。2006年种植亩数达1300多亩,有十几户仅此一项收入过了万元,王沟圈村因此被县种子公司确定为制种基地。他们又种植全膜玉米2000亩,每亩可增收100至200元。王沟圈村群众行路难,村里除了村部边一条通往郭原乡政府的砂石路外,没有像样的一条村组道路。山川人家一到多雨时节,面对泥泞的羊肠小道,待在家里,只能望路兴叹。有时候不得不出行,就连架子车也会在山路上翻车。特别是学生上学非常困难,常常是家长扛着自行车,学生背着馍包,穿着雨衣、雨鞋,在泥泞的土路上艰难地行进,雨过大就去不了学校。为此,迅速在全村掀起了道路拓宽整修热潮。由于长期饱受行路难的煎熬,群众修路的热情极为高涨。8个村组的道路,几乎牵动到家家户户,仅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将各村道路拓宽到5.5米,村组道路全部修通。现在90%的农户家都能开进农用车。坝山、滩洼两个村组地处偏僻,群众生活条件极差。虽然路修好了,但是身居穷山恶水,群众的生活水平很难有大的提高。为了推动整村群众共同富裕,2006年,支书白占泽及村干部们东奔西走,争取到整村扶贫搬迁项目。为了避免大拆大建,他们提出了“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留有余地、分步实施”的原则,保持当地民宅原有风格,根据不同的习惯和财力状况来选择户型,功能上统一规划,标准有所提高。从当年3月开始,白占泽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同时组织离退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50多人进村入户,说服动员群众,在原面临近村部的地方从全村376户群众手中兑出了66亩地,并通过1年多时间的实施,2007年5月,两个村组的64户群众喜迁新居。从此,两个村组的村民结束了世世代代人挑畜驮的历史。与此同时,白占泽还抓住全县实施人饮工程的有利时机,聘请、组织水利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村里的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并积极付诸实施。目前,全村已新打机井1眼,修建高位水塔1座,40立方米蓄水池1个,安装30安变压器1台;人饮供水管道已经通到各村,50%的住户用上了自来水。原来的王沟圈村小学的校舍,全校24间平房几乎都是危房,师生的生命安全时时受到危胁。村上在采取必要的应急保护措施的同时,从2003年开始,他就多方呼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首先动员村干部、本村群众和在外工作人员捐款,并积极向上争取,共筹到资金6.8万元,于2004年9月将所有危房翻修,并新盖平房10间,新修厕所7间,修整围墙240米。为了彻底改变学校面貌,他又多方奔走,终于在2005年争取到危房改造项目,2007年9月,实施了整校搬迁。针对外出农民工地域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白占泽和村“两委会”的党员干部积极探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路子,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村级工会组织。建立了工会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农民工活动室,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白占泽坚持订阅党建资料,在班子里大兴学习之风,下大力气提高班子成员的素质。目前新建科技培训室5间,配套了培训设施,今年已经培训科技明白人600人次。为了开拓班子成员视野,他每年定期组织党支部成员和回家休假的大学生、回家过年工作人员以及在外打工者进行座谈交流,虚心请教学习,积极听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