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考》是清代
广州市学者
陈澧的著作,由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全书共六卷,内容涉及研究方法、声类、韵类的考察,以及作者自制的切韵韵图,还包括通论和外篇三卷。陈在书中提出了用系联法研究反切系统的主张,并纠正了前人对于《
切韵》一书音韵系统的错误见解,对研究中古音有着深远的影响。
《切韵考》六卷,第一卷序和条例,叙述著作目的和考证方法;第二卷声类考,校定《
广韵》反切用语,得四百五十二个反切上字,分别系联而得四十声类;第三卷韵类考,校定《广韵》反切用语,并以韵部为单位,系联反切下字而考得韵母的类别;第四卷表上、第五卷表下,以韵部为单位,类出《广韵》两百零六韵每一韵部中所有小韵;第六卷通韵,探讨音韵学上的某些理论问题。外篇三卷包含了对音韵学的进一步讨论。作者认为,《
切韵》一书记录了隋唐时期的语音,虽然原书已失散,但其语音系统被保留在《广韵》中。通过联系反切上下字,可以得到《切韵》的语音系统。这个方法体现了作者对音韵系统性的认识,即
音位数量有定,并且按一定规则组成
音节。
陈澧发明的反切之学,其意义不仅在于探明《
广韵》的音韵系统,更重要的是,他启发后人利用韵书以外的反切系统的方法。但也存在两个根本的缺陷:第一,所谓又音,既可能是同音异切,即读音相同而反切用语不同,也可能是同音异读,即同一个字具有两种以上的读音。第二,反切上字类别是否绝对等于声母的类别?《广韵》的反切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反切下字有一、二、四等与三等之别,反切上字就也有一、二、四等与三等之别。陈澧的研究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中古音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氏着《切韵考》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孙叔然、陆法言的切语旧法,即探究陆法言的《切韵》的声韵系统。古音学者普遍认为
守温三十六字母即是中古声母,也是《
切韵》和《
广韵》的声母系统,他们专注于上古韵部的归纳分析,对于《广韵》的韵母系统则缺乏深入了解。
陈澧在书中首次提出用系联法研究反切系统,并指出三十六字母中的正齿音声母实际上是两组(即章组和庄组),而非一组(照组),并提出喻母应分为两母。此外,他还发现了重纽现象,这些都是当时极为重要的发现,对后代研究者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