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面外科学》介绍颅面外科在国内的开展情况,已经进行的各类手术,并有大量珍贵的彩色与黑白照片展示手术方法与患者术前、术后比较。同时介绍了颅面外科经典手术进路,操作方法,有关注意事项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
张涤生,中国工程院院士,1916年6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41年毕业于前台湾中央大学医学院。
现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级终身教授,
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原主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原主任委员,现任顾问。曾任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和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
20世纪60年代在国内首先开展显微外科动物实验(1964年),并在20世纪70年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国内外首创前臂皮瓣一期再造
阴茎手术,趾关节移植重建下颌关节强直等手术。1964年首创烘绑疗法治疗肢体
淋巴水肿,已应用于近5o00例病人,优良率达68%。在国内首先开展游离肠段移植再造
食管,大网膜游离移植治疗
颅骨暴露坏死,并开展颅面外科,
胸骨裂心脏外露等首创性手术。先后获得国家级、部级及
上海市科技成果1、2、3等奖共25项,发明奖1项。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现为美国整形外科学会通讯会员,国际颅面外科学会荣誉会员,亚太地区颅面外科学会创始人之一。国际淋巴学会会员,曾任国际淋巴学会理事会成员。第十届国际显微外科学术会议主席(1989年10月,上海),第三届亚太颅面外科学会会议主席(2000年1o月,上海)。曾任第三届世界美容外科学术大会主席(2002年10月,
上海市)。
颅面外科各种手术方法的问世,为颅面部严重外伤后继发畸形患者的整复带来了福音。颅面部严重外伤后继发畸形是指由于外伤早期对颅面部畸形未予治疗,或早期处理不当,导致颅面结构的错位、塌陷,以及颅面部外形和功能的异常。时间上,一般是指外伤6个月后的颅面部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