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弭力(1941年1月-2021年2月4日),北京人,祖籍河北保定,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她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第十二届西城区人大代表、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国土资源部侨联副主席、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1959年至1965年,王弭力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1965年至1969年任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技术员。1969年至1977年任汉江油田地质研究院技术员。1977年至1983年任化工部化学矿山地质研究院工程师。其间,1981年至1983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1983年至1994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副研究员。其间,1985年至1986年在美国休士顿大学进修。1994年之后任中国地质科学院会研究员。其间,1998年至1999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
王弭力长期致力于
钾盐地质研究,先后在
江汉区、
柴达木盆地和
罗布泊等从事古代和现代
盐湖区钾盐地质工作,参加和组织实施国家和部门重点科研项目10项。王弭力提出柴达木盆地
烧石膏是常温下
胆巴掺和而发生交代作用的产物,归纳出该盆地
盐湖区钾盐三种成矿模式;在罗布泊钾盐资源研究工作中,提出“高山深盆地迁移”和“两段式成钾”的新认识,丰富了陆相成钾理论;发现罗北凹地超大型钾盐矿床,探明储量2.5亿吨,潜在经济价值达5000余亿元,并将资料无偿移交当地政府,推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2001年“罗布泊钾盐矿”被科学技术部等四部委评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王弭力被四部委评为先进个人;2004年中共新疆巴州委员会和政府作出“关于表彰奖励王弭力同志的决定”,这是对她“在
罗布泊地区
钾盐资源勘查开发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的肯定。同年荣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先后发表论文47篇,专著3部,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三等奖2项,排名第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