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音乐这个名词是由简约主义(或极简主义)派生而来,然而简约主义最早却是被用在形容一种视觉设计之风格简约音乐在1960年代时被提出作为实验音乐中的一种音乐风格,这个派别大都展现以下的特色:如果不具功能调性(functional tonality),则强调和谐的和弦。乐句、或较小单位的figure、motif、cell会不断重复。加以难以捉摸、缓慢的改变、长时间极少或没有改变的旋律。以持续的低音、节奏或长音的方式暂停音乐演进(stasis)。
历史
1989年的简约音乐
简约音乐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十九世纪的
罗伯特·舒曼。虽然如此,“简约”二字第一次被用来形容音乐则出现在1968年,麦可‧尼曼(Michael Nyman)给
小山田圭吾 Cardew的作品“The Great Digest”所写的评论之中。尼曼稍后在他1974年出版的书中“Experimental Music:Cage and
Beyond”更扩张了他对简约音乐的定义。
另外,还有一名自我定位为简约主义的音乐家Tom Johnson,也宣称是第一个使用简约二字来形容音乐的人,他在Village Voice中这样描述简约音乐(1989年):“简约主义的概念比许多人想像的都还大的多。在定义上,它包括了任何使用极少或有限制的材料而写成的音乐:只使用了极少量的音符、极少量的文字、或只为少数乐器所写的音乐,例如古、脚踏车轮、甚至是
威士忌酒酒瓶。它包括长时间持续著电子合成低鸣声的音乐。它包括只用河流川溪的声音录制而成的音乐。它包括不断重复的音乐。它包括用萨克斯风音效建立音墙的音乐。它包括花费很长时间从一种风格转换成另一种风格的音乐。它包括任何使用所有可能被使用的音高的音乐(只要它们在C和D之间)。它也包括慢到一分钟只演奏两到三拍的音乐。”
许多人(尤其是流行乐迷)发现简约音乐比所谓十二音列音乐或是现代乐派的古典乐还更易听。对另一些支持浪漫乐派或是更早音乐的人而言,容易感到简约音乐令人烦躁,因为它的不断重复性质、缺少复杂性、或缺少如程序音乐般的严谨。
最重要的几个简约音乐家包括John Adams、Philip Glass、Steve Reich、Terry Riley,还有不是很有名的La Monte Young被称为简约音乐之父。
在简约音乐之中还有简约层次的分别,可以从多方面观察一个音乐是否属于简约音乐:演奏的方法、音乐的结构、以及音乐的技巧。
早期的Glass和Reich的风格倾向十分的朴实,在主题之上几乎不做点缀,并且是小编制的作曲(作曲者也是演奏一员)。因而,在Glass的例子中,也就是管乐琴、管乐器(尤其是萨克斯风)、以及歌手;在Reich的例子中,则是集中于小音槌以及敲击乐器(这样的组合可以用于各式各样的搭配,Reich有一首名为“Six Pianos”乐曲就是如此搭配)。
另一方面,Adams的作品常常是为古典的乐器及编制所写:管弦乐、弦乐四重奏、甚至
钢琴独奏。虽然上述提到四位音乐家都曾写过如此作品,但没有一位如同Adams之密集。他的音乐也就较能够被古典音乐的欣赏者所接受,因为他的作品虽然带有简约的色彩,同时也注重古典的逻辑,尤其他不会如同其他人一样将乐曲的演进暂止很长一段时间。有些Adams的管弦作品曾被描述为“maximalism”,不过此名词并不是所有评论者普遍同意的,而诸如Charles Wuorinen这样的作曲家才普遍被视为maximalist。
总而言之,这三位作曲家所注重的层面,正好用来展示简约音乐的三个极端的层面:Steve Reich使用近乎机械的音色;Philip Glass大量使用意象上的材料,并且注重和弦;而Adams则表现出现代乐派继任者的风采,不论是在节奏或是和弦上都更加难以预料。
David Cope在1997年归纳下列特质
静默
概念式的音乐
简要
连续性:以一个以上的成分作缓慢演进
阶段性和规律性(包括反复性)
简约音乐在音乐史上只有一个从
视觉艺术所借用过来的名词,也许这是许多简约音乐家不喜此词的原因。Philip Glass的乐团初次演奏时,在他一位同属简约主义的朋友的画展上演出,他朋友不断的说道“这个词应该被禁用!”。
特色
简约音乐最大特色在于重复使用同主题的乐段、缓慢地或不加以改变来呈现和谐的整体。
然而这并非史无前例的——
理查德·瓦格纳曾用分散的(arpeggiated)的降E大调来写他的莱茵河的黄金——这类普遍使用的技巧以及层次的使用、乐段的阶段性就是所谓简约主义式的。这与后来所称的重复整个乐段有关(不过不同),这同样不是史无前例的但肯定十分稀少。层次感用来表现一个乐段的进展,然后加入新的声音产生最后的效果。
和谐的和弦指的是音阶之间合起来所谓“稳定”的声音,而和弦同样可以用顺畅移动(voice leading)的方法来分析。在简约主义中,和弦的这种功能通常不被使用。
另一个简约音乐的特征是演进的阶段性,藉以提供音乐上的变异性。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Terry Riley的“In C”,它不是写定的乐曲而是几个分散的乐段,由演奏者自行连接来演奏,然后随意停止。乐曲的整体结构,根据演奏者的选择就很不同了。
也就是说,简约音乐就如同
尼克·坎农一样,反复一模一样的音乐,并且随着时间分支出去。使用这个技巧的著名作品是Glass“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on the Beach”和Adams“Shaker Loops”其中的“number”部分。
随着时间,简约音乐家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半音阶的材料。例如Glass的“二号交响曲”和Adams的
歌剧。另一方面也开始使用其他一些乐器的音效,最明显的就是
电子乐器。简约音乐的影响力常常弥漫到大众音乐之中,例如Brian Eno和Mike Oldfield,以及
电子音乐和House,后者的DJ们取材各式各样的音乐然后将它们重叠在一起播放。
简约音乐领域确实是在有意的情况(所谓后古典)下发展出来的,他们受到Cage使用静默和层次手法的吸引,并希望为这种音乐加上更多旋律性。许多个别的简约音乐特点,在同时期的序列音乐(serialism)中也会出现,例如Berio的“Sinfonia”,或者是Morton Feldman的长音。
这些特性也被另外一些音乐家采用了,他们反对二十世纪的
和弦理论,常常是因为宗教因素者。这些作曲家常常回归中古时期和早期
文艺复兴时的风格和合声,写出结构严谨的乐曲,而非tonal context。在这些人之中,Arvo Pärt有着不少追随着并且大量的作品和表演。
简约主义有时会被赋予这样的
意识形态:离开复杂的现代主义,而靠向后现代主义。尤其后者认为所谓音乐的进步是不切实际的,并不需要执着于开发更先进的作曲理论或是复杂的系统。这个论点,使得简约音乐有所本,不是采用所谓西方传统,而是内化了更多的“东方”精神,例如
冥想、狂喜、或者专注。特别是Philip Glass,他认为所谓精致的或低俗的音乐的分野正在崩溃,而简约主义,因此而重要处在于它联合并且使两者对话。这个观点甚至不被所有简约音乐的听众所接受,但是当问题是关切它的表演、受注目和接受度时,则通常又会被引用。
简约音乐常常被用于电影之配乐和其他媒体,藉以提供环境的或心情的烘托。它也被来自其他领域的配乐家所接受,例如Lukas Foss的晚期作品。
最后,有些人(如Kyle Gann)认为简约主义在80年代就已经结束,在此之后的音乐应该被叫做后简约主义。根据Gann,后来的作品中固定出现的音调反覆和凝结(stasis),和前代的作品比起来已成为一种僵化的原则。
批评
简约音乐在起初发展之时便引起争议,针对简约音乐的批评大致上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来自现代主义的拥护者
他们认为简约主义是对于进步的反叛,是现代性的腐化而堕落到庸俗的地步。他们论述简约主义是精致艺术对于大众艺术的投降。这些评论正好和后现代的观点成了对比,后者的观点认为这究竟是现代音乐家寻找音乐出路的方法,而非陈腐或堕落,更不逊于追求现代主义寻求更严谨、重要而推动人类知识和善的观点。
第二种来自西方古典音乐的拥护者
尤其是经历过19世纪音乐的那些人。他们认为简约音乐过于重复、无聊、毫无乐句的演进,并且肤浅。有些笑话使用不断重复简约音乐家的名字来取笑他们,尤其以Philip Glass为众矢之的。这种观点认为简约音乐无法有什么成就,并且缺乏内在的吸引力。
音乐家
早期包括
David Behrman
Gavin Bryars
Tony Conrad
Jon Gibson
Philip Glass
Terry Jennings
Douglas Leedy
Richard Maxfield
Robert Moran
Phill Niblock
Pauline Oliveros
Charlemagne Palestine
Steve Reich
Terry Riley
Howard Skempton
La Monte Young
更近期的
澳大利亚
Nigel Westlake
Wim Mertens
捷克与斯洛伐克
Petr Kotik(在美国活动)
Erkki Salmenhaara
Hauke Harder
Hans Otte
Ernstalbrecht Stiebler
Harald Weiss
Zoltán Jeney
László Melis
László Sáry
László Vidovszky
Fulvio Caldini
Giovanni Sollima
Jo Kondo
Yoshi Wada(在美国活动)
荷兰
Louis Andriessen
Simeon ten Holt
Ernesto Rodrigues
Telectu
Vladimir Tošić
Bob Dickinson
Steve Martland
Michael Nyman
Andrew Poppy
Daniel Patrick Quinn
John Adams
Glenn Branca
Harold Budd
Kurt Doles
Paul Dresher
William Duckworth
Janice Giteck
Daniel Goode
Tom Johnson(在法国活动)
Elodie Lauten
Daniel Lentz
Ingram Marshall
Meredith Monk
Tim Risher
Mikel Rouse
Frederic Rzewski
Stephen Scott
Carl Stone
Morton Subotnick
一些产生宗教影响力的简约音乐家
Henryk Górecki
Hans Otte
Arvo Pärt
John Tavener
其他被认为开拓简约音乐之音乐家
Jakob van Domselaer在20世纪早期实验把Piet Mondrian的De Stijl风格引介入音乐界,可视为简约音乐的前期者。
Alexander Mosolov在1923年的作品Iron Foundry使用机械化和反覆的模式。
George Antheil在1924年的
芭蕾舞 Mecanique使用了大量的反覆音调,而编制上则使用多台
钢琴和敲击乐器。
Erik Satie被视为简约音乐的先驱,他为Francis Picabia的1924年的影片“Entr' acte”做的配乐,使用了大量的phrase,它们大部分从猥亵的流行歌曲中取材而来,在排列顺序上显得任意而反覆,为了这部影片做了精彩的对比。
Colin McPhee,他的1936年的Tabuh-Tabuhan使用了两部钢琴和管弦乐团,使用了motoric、反覆、Bali音乐的五音阶技巧(还有一大部分的准音高敲击乐器)。
Carl Orff,他特别在他晚期的剧院作品中,如Antigone(1940-49)和Oedipus der Tyrann(1957-58)相当值得注目,在其中他使用了特别的编制(六台
钢琴和许多
木琴),藉以模仿
印度尼西亚音乐。还有motoric、反覆、三音和弦等技巧。他的音乐会令人联想到后来的Steve Reich和Philip Glass。
Yves Klein,他在1947年的Monotone Symphony由单一持久的和弦而组成,比起后来的La Monte Young要早了数年。
Morton Feldman的作品特别重视反覆,但同时也很贫乏。
Alvin Lucier,whose acoustical experiments demand a stripped-down musical
surface to bring out details in the phenomena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