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忠(1921年2月19日-2009年1月11日),
辉县市人,中国鱼类学家,中国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发现了多种新鱼类(或
亚种),并出版了许多书籍和研究论文,描述了中国和海外鱼类的动物群和地理分布。李思忠翻译并协助出版了《世界鱼类》(第二版,由Joseph S. Nelson撰写)和《鱼类迁徙》(
俄罗斯动物学Peter Schmidt撰写的科普书籍)。他是《
中国动物志》系列专著的主要作者之一,系统性地回顾和描述了包括
平鲉属、鲈鱼、银鲳、珠鱼、鲤鱼、
飞鱼科等在中国或附近的骨鱼类的目。他在中国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40多篇关于鱼类的科普文章,并负责编辑了多部标准参考书(包括《
中国大百科全书》和《
中华大典》)中的鱼类
相关条目。他在中国淡水鱼类学领域的研究以及其他鱼类学方面的贡献被认为是中国鱼类学文献中最杰出的之一。
李思忠的教育和职业生涯跨越了多个地区和学术机构。1937年至1940年,他就读于河南省立汲县师范学校,该校因战事曾在
黄河南岸的禹县、
南阳市等地漂泊。毕业后,他考入经济部农本局福生庄业务人员训练班,并在
韩城市等地担任福生庄基层工作人员。1942年,他进入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博物系学习,并于1946年毕业。毕业后,他相继任职于
开封黎明高中、
滦州师范学校。1947年暑后,应好友
柏杨之邀前往
沈阳市,当时国立长白师范学院因
国共内战由吉林南迁至沈阳,在该校教授脊椎动物学。1948年夏,长白师范学院继续南迁至
北平市时,他考入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并兼任师大助教。1950年5月毕业,最初任职于
杨钟健领导的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科学出版社前身)。1950年10月,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动物研究所前身)在北京西郊公园成立,他被调至该委员会,全职负责原静生生物调查所及
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动物标本的整理、整合。他曾任中国鱼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水产局渔业顾问团顾问兼副团长、北京市水产学会理事。1992年10月,因为“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
著有学术论文60余篇,涵盖中国鱼类分类、鱼类
区系、鱼类地理分布、鱼种人工移植等广泛的领域,为中国现代鱼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参与中国最早的
海洋鱼类普查,是《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1955年出版)、《南海鱼类志》(1962年)、《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1979年)的主要作者之一。 曾主编《新疆鱼类志》(1979年)。 曾参与写作《
中国大百科全书》鱼类部分,并负责《
中国脊椎动物大全》(2000年)与《
中华大典》鱼类部分的编写。
加拿大学者的鱼类系统分类学名著《世界鱼类》(Fishes of the World,第二版)在他及合作者的努力下被译成中文,由台湾水产出版社出版(1994年)。
其《中国淡水鱼类分布区划》(1981年)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淡水鱼类动物地理的专著,首次将中国依淡水鱼类自然分布划为5区、21亚区,以自然环境和地史变化阐明各处鱼类特征及异同,有很多创新性的贡献,1981年获得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
三等奖。专著《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鲽形目》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