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峡位于“仙女湖”的中部,有两座
夹江县并峙的山峰,合称钟山。分而言之,江南为南钟山,江北名北钟山。在两山掩映的幽谷之中,因有巨石临江如峡,故名钟山峡。
钟山峡长达3公里,"两岸对峙倚霄汉,昂首只见
一线天",自古就有"
小三峡"的美誉。峡内云蒸雾绕,古木参天;怪石林立,乱壁穿空;水流湍急,蜿蜒如带。钟山峡北岸更是景观荟萃,分布着石头船、古代石篆、纱帽石、猪心石、两板桥、憩所亭、钟山洞、石板砧、
萧公庙等景物。此外,还有《钟山峡记》石刻、卢肇读书台等名胜古迹。
钟山盘踞回曲 40余里,是古代
分宜县与
新喻县的界山。它的得名,出自一个饶有风趣的典故。古籍记载:
西晋永嘉元年( 307),此山因洪水暴发,而有大钟从山涧中冲出。时人得到之后,送到官府,按验钟上的铭文,才知道是秦代乐器,此山所以得名为钟山。另据《
舆地纪胜》所记:曾有渔夫在此钓得一把金锁,又得一钟如铎状。当他试着把钟举起来时,钟声响如霹雳,山川震动,渔夫顿时意夺神骇,心惊
骨折,此钟也就从他颤抖的手中滑落水底。当时有人说,这是秦代的驱山铎。正因为钟山之奇,所以
隋朝曾打算在新喻设钟山府,虽然未遂,但可见钟山名气之大。
按《安成记》记载:钟山临水阻峻,春夏两季水流尤为湍急,回旋涌沸,并向两岸仰喷如米白沙,名曰米沙。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米沙可以占候、预测庄稼的收成好坏。无论是南岸还是北岸,米沙的多少就预兆着收成的丰歉。